老张三个月前36万提的宝马X3,媳妇坐完我这台理想L7副驾20分钟后当场摊牌:要么换车要么你自己开,120度座椅背后藏着多少家庭购车的隐秘账本
上个月在宝马4S店门口,销售小李亲眼看着老张把刚买三个月、里程才跑了4700公里的X3开进来置换。销售翻着登记本,说这是他经手的第六台“准新车换理想”了。老张媳妇坐在展厅沙发上刷手机,头都没抬,只甩了一句:“早该换了,上次去坝上,颠得我腰疼了一个礼拜。”
老张抽着烟,盯着那台X3看了半天。说实话,车挺好的,2.0T开着也有劲儿。但架不住副驾那位每次长途下车都要揉腰,嘴里念叨“三十多万就买了个受罪的份儿”。
后来我才知道,转折点就在我们几家人一起去密云水库那次。
烧油发电?这账得这么算
提车头一个月,我也觉得增程式听着不高级。朋友圈好几个人留言,说这不就是老年代步车的思路么。
跑了八千多公里,我现在倒是想明白了。那台1.5T的家伙工作起来,大部分时间你根本感觉不到它在转。高速上定速120,它会自己找个舒服的转速待着,该发电发电,该存电存电。油耗表显示7.2,实际加油算下来也就在这个数上下。
关键是电机那个劲儿来得直接。上个月在京藏高速超大货车,地板油下去,前后两台电机直接把车弹出去,方向盘都有点扯手。副驾的媳妇当时正在敷面膜,冷不丁来了一句:“你悠着点儿,吓我一跳。”
有朋友开DM-i的跟我说,他那车高速更省,发动机直接带轮子转。数据上可能是这样,但有次坐他车去承德,一路上发动机介入的时候总能听见,忽高忽低的。我媳妇睡不着觉,一直刷手机到下高速。
后来她跟我说:“咱家这车开着,我能睡着。”就这一句话,值了。
那套悬架,藏着多少小心思
空气悬架这事儿,我一开始也没当回事儿。觉得城里开车,铺装路面为主,要那玩意儿干嘛。
去年十一带孩子回河北老家,省道在修路,绕了一段县道。我顺手按了升高模式,底盘抬起来,过那些坑的时候,车里就轻飘飘晃一下。孩子在后面安全座椅睡得特香,一路没醒。
后来研究了一下,发现它还认得出安全座椅,会自动把后悬架调软。这细节挺到位的,虽然不知道是通过什么传感器识别的,反正每次装上座椅,行驶质感确实不一样。
露营那次更绝。在怀柔找了个山坡,地面不平,我开了露营模式,车身自己调平了。支起天幕、摆上桌椅,从外面看车就是水平的,坐着也舒服。
倒是我一个开GLE的朋友,去年空气悬架坏了,换一套花了两万三。他现在见人就说:“豪华品牌维修费用,能让你怀疑人生。”
三块屏幕,用了才知道门道
刚提车那阵子,来家里的人都要上车看看那三块屏。有人觉得挺科幻,有人说太花哨。
真正每天在用的,是那些看不见的功能。
我媳妇不怎么开车,一个月也就开个三四次。但每次她上车,座椅、后视镜、空调温度、导航记录,全是她的设置。她下车,我上去,又切回我的。这种切换没有任何操作,车门一开就识别。
她有次跟我说:“你同事家那台奔驰,他媳妇每次开都要调半天座椅。”
还有带孩子的时候。一键儿童模式下去,空调26度,车窗锁死,副驾屏幕熄灭,后排放儿歌。这一套下来,省心不少。孩子在车里闹腾,你还要分心去调这调那,挺烦的。
那些手势控制、K歌功能,偶尔玩玩。但不是刚需,真正的刚需是每天都在默默工作的那些东西。
续航这事儿,跑过才有发言权
CLTC那个1315公里,听听就完了。
我实际跑下来,市区加高速混着开,一箱油撑一千公里出头。油耗七个多,跟官方数据差得不算多。电池42度多,能用的差不多39度,够在市区跑个一百四五十公里纯电。
上次去上海出差,北京出发,一箱油直接开到了。中间服务区停了一次,加个油,十分钟搞定。同事开Model Y,充了三次电,每次都要等四十分钟往上。
车上有个功能挺聪明。电量快没的时候,它会提前把增程器热起来。而且能根据导航判断,进市区之前给你留点电,保持纯电行驶。这种小细节做得还算到位,基本不用操心。
有个朋友开纯电的跟我说,冬天续航打对折,高速更狠。我倒是没这顾虑,油箱在那放着,踏实。
碰撞测试那些数据,关键时候管用
中保研那个测试,25%偏置碰撞,L7拿了三个G。这成绩在三十万这个价位里,算很扎实了。
车身高强度钢用了四分之三,A柱是铝合金和热成型钢一起做的。电池包下面五层防护,从护板到监控,该有的都齐。侧气帘能覆盖到第三排的位置,虽然这车是五座的。
我一个朋友去年出了个追尾事故,他那台凯美瑞A柱都变形了,人倒是没大事。后来他跟我说,这种时候你才知道车身结构值多少钱。
平时这些东西看不出来,真碰上了,就是命。
高速辅助驾驶,够用就行
NOA我高速用得挺多。定速巡航状态下,它能自己变道、进出匝道、避让施工区。大部分时候确实能让人轻松不少,尤其跑长途。
但我从来不敢撒手。方向盘上那个电容传感器,你手离开几秒钟它就报警。车内摄像头也盯着你,低头看手机时间长了,它会提醒。
数据上说接管率很低,实际开下来差不多就那意思。不过复杂路况,比如修路施工、大车并线,我还是会提前接管。这玩意儿是辅助,指望它完全替代你开车,那是想多了。
城市NOA我试过几次,感觉还在磨合。红绿灯路口、加塞车辆,处理得不够果断。家庭用车,高速靠谱就够了。
值不值这个价,账要这么算
三十万出头能买的车不少。BBA有牌子,日系有口碑,国产有配置。
但有娃之后,选车的逻辑变了。以前看动力、看操控,现在看副驾舒不舒服、后排安不安静、后备厢装不装得下婴儿车和露营装备。
去年L7在30到40万SUV里卖得最好,超过了GLC和X3。这个数字不是靠水军刷出来的,是一台一台真金白银提出来的。
当然它也不完美。高速能耗比不过DM-i,智驾偶尔会犯迷糊,OTA升级有时候带来新bug。但这些问题,跟它解决的那些问题比起来,影响不大。
老张现在每次见我,都要“不经意”地秀一下他的三块屏。他媳妇倒是满意了,逢人就说这车坐着舒服。
男人有时候就是嘴硬。车钥匙交给媳妇那天,心里多少有点不甘心。但看她坐副驾不再喊腰疼,后排孩子睡得安稳,这账,怎么算都不亏。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