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要是您去逛过汽车市场,特别是关注宝马和奥迪这两个牌子的话,可能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当您坐进这两家的新车里,会感觉它们好像在暗暗较劲,但较劲的方向却完全不一样了。
以前大家总说,豪华车嘛,内饰都差不多,无非就是真皮、木纹、大屏幕。
可现在,同样是方向盘和中控屏幕这两个我们每天开车都要接触的地方,宝马和奥迪给出的答案却截然不同,这背后到底是谁更摸清了咱们消费者的心思呢?
咱们先从一上车手最先接触的方向盘说起。
这可不只是个控制方向的圆盘,它传递的是一台车最直接的性格。
宝马在最新的车型上,可以说是进行了一次大刀阔斧的改革。
它推出了一个看起来很新颖的设计,上面和下面是两条粗壮的横幅,左右两边反倒是空了出来。
很多人第一眼看到会觉得很特别,有点像开船的舵轮,既有运动感,又不失一种别致的优雅。
关键在于手感,宝马给这个方向盘包裹的皮质,摸上去不是那种特别光滑的,而是带有一点磨砂的质感,触感很丰富。
当你转动它的时候,会感觉手掌和方向盘之间的摩擦力比较大,给人一种抓得很牢、很有信心的感觉。
这其实就是宝马在通过设计告诉你,它依然是一台注重驾驶感受的车,希望你牢牢掌控它,去享受开车的过程。
我们再把目光转到奥迪这边。
奥迪给人的感觉就稳重多了,它没有去追求什么颠覆性的造型,而是坚持了大家都很熟悉的传统四幅式方向盘。
奥迪走的是一条精雕细琢的路线,整个方向盘都用非常顺滑细腻的皮质包裹着,手感特别好,摸上去温润又舒服。
它不像宝马那样处处都在激发你的驾驶欲望,反而更像是在营造一种从容、安逸的氛围。
这种设计上的差异,其实就反映了两个品牌对驾驶这件事的不同理解。
宝马想的是怎么让驾驶者在开车时获得更多的乐趣和参与感,而奥迪则更希望驾驶者能在一个充满科技感又舒适的环境里,轻松地抵达目的地。
一个偏向激情,一个偏向安稳,完全是两种不同的风格取向。
说完了方向盘的“手感”,我们再来看看车内的“脸面”,也就是中控区域。
这里最能体现品牌对细节和质感的追求。
在方向盘正中央的车标处理上,两家的做法就很有说道。
宝马虽然在各种广告和宣传材料上,早就开始使用更简洁的二维平面化Logo了,但是在量产车上,它还是保留了那个我们熟悉的、有水晶质感的立体蓝天白云标。
这个小小的坚持,效果却非常好。
这个立体的车标就像一枚精致的徽章,时刻提醒着车主这台车的品牌价值,高级感一下子就上来了。
相比之下,奥迪就显得有些“实在”过头了。
它为了追求设计上的统一和所谓的数字化理念,在方向盘上也直接用上了一个扁平化的四环标志,就是一个黑底的平面贴片。
这个做法引起了相当大的争议,很多车主和车评人都觉得,在一台几十万的豪华车上,用一个看起来像塑料贴纸一样的车标,实在有点拉低档次。
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区别,恰恰说明了宝马在迎合消费者心理上可能更胜一筹,它知道大家既想要现代感,又舍不得传统豪华车的那份质感。
而奥迪则为了彻底贯彻自己的科技路线,牺牲掉了一部分消费者非常在意的豪华氛围。
这种视觉上的差异,在中控屏幕的设计上体现得更加淋漓尽致。
如今大联屏是潮流,宝马和奥迪都用了,但呈现出来的效果却有天壤之别。
宝马新车的屏幕,边框做得非常窄,显示区域和屏幕边缘几乎是无缝衔接,整个屏幕看起来就像一块完整、通透的玻璃悬浮在那里,视觉效果非常出色,也显得很精致。
反观奥迪,尤其是在新推出的几款车型上,中控屏虽然也是不规则形状,但周围却有一圈非常粗的黑色边框,被很多网友吐槽说像是自带“黑眼圈”,感觉像是几年前的设计。
要知道,现在我们用的手机都在追求极致的屏占比,看惯了几乎没有边框的手机屏幕,再去看奥迪车里那个粗边框的屏幕,确实会觉得有些不协调。
这背后反映出的是对细节的打磨程度,消费者普遍认为奥迪作为一直标榜“科技感”的品牌,在屏幕这个最能体现科技感的地方,处理得有些草率了。
当然,这些方向盘、车标、屏幕的设计差异,最终都服务于它们各自的核心理念,也就是车机系统的体验。
宝马的iDrive系统,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现在已经变得非常流畅和强大。
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即便有了功能丰富的触摸屏,依然保留了中控区域那个经典的物理旋钮。
这个旋钮的存在意义重大,因为它让驾驶者在开车时,可以不用低头去看屏幕,仅凭手上的感觉就能完成大部分操作,比如切换音乐、导航缩放等等,这在行车过程中无疑是更安全的。
宝马的逻辑是,科技再炫酷,也要为驾驶服务,不能让驾驶者分心。
奥迪则一心一意地打造它的“虚拟座舱”概念。
它的MMI系统界面设计得像智能手机一样直观,学习起来不难。
方向盘上的双滚轮配合按压操作,一旦熟悉了,效率也很高。
奥迪希望把整个驾驶舱变成一个沉浸式的数字化空间。
但问题在于,一些用户反映,这套系统在实际使用中有时会出现轻微的卡顿,反应速度比不上宝马。
在今天这个连手机卡一下我们都难以忍受的时代,车机系统的流畅度就显得尤为重要。
奥迪的理念很前卫,但似乎在硬件匹配和软件优化上,还有提升的空间。
总的来看,宝马和奥迪在内饰上的分歧,其实是两种不同造车哲学的体现。
宝马更像是一个坚守传统的驾驶者之友,它用创新的设计和以驾驶者为中心的人机交互,来不断强化自己的运动基因。
而奥迪则像一个勇于探索的科技先锋,它希望用最前沿的数字化理念来定义未来的豪华座舱。
这两种路线没有绝对的谁好谁坏,更多的是看哪一种更能打动当下的消费者。
毕竟,对于每天都要和车打交道的车主来说,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用得顺手的细节,远比空洞的设计理念来得更重要。
未来豪华车的竞争,可能不再是谁的屏幕更大、更多,而是谁能把人与车的交流做得更舒服、更贴心,谁能真正理解用户的需求,谁才能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笑到最后。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