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发声划清辅助驾驶与自动驾驶界限,驾驶安全警钟长鸣

最近有个新闻,乍一看还挺有意思,让人不禁发出灵魂拷问:现在坐在车里,手一离方向盘,眼一合,车子就能自己跑了吗?

一份“征求意见稿”甩出来,两个部门联手出招,专挑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下手,看着名字就挺正经,其实里面不少条款,把不少车企和消费者的“自动驾驶”梦给敲了一下警钟。

官方发声划清辅助驾驶与自动驾驶界限,驾驶安全警钟长鸣-有驾

说到这,你是不是也迷糊,辅助驾驶和自动驾驶到底啥区别?

到底是不是可以把方向盘交给机器,自己去刷个手机、眯个大觉,等到地方自动醒来?

文里一句话敲醒梦中人:辅助驾驶不能等同自动驾驶,别把“有辅助”当“全自动”,是时候捋一捋这些技术和概念的边界了。

其实现在市面上的不少新车,宣传得跟天马行空似的,什么“解放双手,畅享未来”,“智能驾驶,开启新纪元”,听起来跟科幻大片似的,实际呢,真要试一试,没点经验还真怕一脚把自己送上热搜。

怪不得官方这次要把企业宣传、技术管理、OTA升级、甚至事故报告全都纳入重点管控,生怕谁一不小心,就在系统边界模糊、信息不透明里摔进坑里。

仔细翻翻这份文件,不难发现,每一条、每一句,其实背后都是一次次行业教训积攒出来的。

走在路上,偶尔也能见到朋友圈有晒“全自动驾驶”体验的,有人甚至拍视频炫耀,方向盘都不碰、眼都不睁,感情这不是拿命在玩游戏?

文件中特别强调,有些企业爱冒险,动不动就关闭驾驶员监测或警示功能,甚至鼓励用户“相信科技”,无形中把安全交给机器,用户觉得方便,企业宣传卖点,却忽视了每一条生命,不是每次系统升级都能消除危险,小bug一个顶一万个。

你想啊,假如系统出了事、警示功能被关,这会是谁的锅?企业一推,说是用户误操作,用户觉得是企业没管住技术,这不是甩来甩去最后谁也不负责吗?

官方这次出手,要企业在车载App、用户手册里,明明确确地写清楚自己功能的边界和风险,不许糊弄,不许夸大。

以后要真有企业敢挂羊头卖狗肉,说辅助驾驶能当自动驾驶,官方直接点名,要求召回升级,还要公开通报,谁也跑不了。

驾驶员监测也成了必选项,不管你用什么手段,不许让用户自己关掉,也不能偷偷用系统逻辑绕过。

脱手、睡觉、玩手机,一旦系统检测到,立刻语音警告,方向盘震动,甚至逼你靠边停车,简直是“电子保姆”上线了,关键时刻还能禁用辅助功能,让你不得不乖乖接管。

用这些措施拦住“飙车党”,也是怕部分人天真的以为车子全自动,结果一不留神“翻车”,责任谁承担?

顺带提一嘴,OTA升级也给划了红线。

不少厂家过去喜欢搞什么“黑科技”推送,甚至没备案就偷偷升级,最后出问题用户一脸懵:“咋回事,昨天还好好的,今天就罢工了?”

征求意见稿一纸明令,OTA升级不准乱来,得测好再推,未经测试的不能直接上线,不许有意无意藏着掖着漏洞,一旦发现搞小动作,监管部门直接重点抽查、专项核查。

企业交的合格证系统信息也不能乱填,关键参数存储单体、驾驶辅助系统,要一条条录详细,不能糊弄事儿,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官方随时查,企业吃不了兜着走。

至于那些喜欢动辄广告里吹得天上地下的“智能驾驶”,老百姓可别被迷惑,征求意见稿专门点名:不许暗示、误导消费者把辅助驾驶当自动驾驶,也不会允许宣传里蕴含夸大其词的成分,防止司机误认为自己坐的是自动驾驶飞机,跑得飞起。

官方发声划清辅助驾驶与自动驾驶界限,驾驶安全警钟长鸣-有驾

你要说这监管有多严?广告有问题要查,系统有缺陷要召回,事故报告一落下就要深挖,稍有隐瞒,直接全国通报、督促整改。

现如今,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圈子里,谁敢不老实,官方一纸通知直接敲警钟,再也不是以前那种“边测试边卖”的野蛮生长了。

其实业界也早有前车之鉴。

前几年,一些所谓“自动驾驶”车主自信满满,车速开到飙,完全相信系统结果跑偏事故频发,一问出事时,司机“没接管”,“相信系统”,最后赔了夫人又折兵。

这份“征求意见稿”其实就是在补漏,把以往事故里各种风险点、摸鱼操作,一个个列出来,无论是技术漏洞、系统误报,还是用户误解,都有清晰管理措施。

要说这套管理,是给谁用的?

企业不用想了,事无巨细都得照章办事,不能再像以前,卖了车就管不到用户怎么用,出了事只甩锅。

用户更得长点心,虽然未来智能网联汽车的技术越来越黑,还是别太相信科幻片那套,毕竟现实世界里,方向盘不是“假装”摆设,开车还是得靠人,安全第一。

话再说回来,现在好多车企为抢市场,把自动驾驶、辅助驾驶的边界说得迷迷糊糊,这份文件就是要让大家心里有数,别被广告忽悠。

结合市场主流车企的现状,也不难看出这份征求意见稿实际“刀口朝向”,一大半是防企业卖弄技术名词,拼命堆概念图诱导消费,剩下一半则是让监管部门有了抓手,哪里漏网,直接补上。

说到底,监管这事儿从来就不是一刀切,企业自考、自纠没什么用,还得有权威介入,专门盯着技术和真实使用场景对不上、广告和实际有差距、升级缺少安全验证这些最致命的段子。

要是没人管,就像网络段子说的那样:本来买车只是为了上下班,结果买回来成了“试验品”,开着车心里发虚,技术越升级越不敢试,万一哪天系统抽风,手忙脚乱躲不过,别说自动驾驶,连自动回家都要靠救援电话。

其实辅助驾驶这事儿,说白了就是“省点力”,不是“甩锅给车”,不少老司机一言不合就关系吐槽:“自动驾驶?还不是辅助驾驶?我这双手没闲过”。

你要让企业老老实实宣传辅助驾驶,就像点外卖不能吹成满汉全席,总得让用户清楚自己吃的什么,车里用的什么,关键时候还是得靠自己。

当然,这种措施落地以后,也不是说技术倒退,反而是想让大家不把黑科技变成安全盲区,做宣传能多一点真诚,少一点忽悠。

未来的发展,大概率还是会继续推自动驾驶技术,但这条路上,“合规”和“安全”永远是第一道门槛。

要是企业还想走歪门邪道躲开监管,估计哪天真有事就得自己捡拾烂摊子了。

从消费者角度来说,买车看的是靠谱和放心,智能化体验再好也比不上一颗安全的心,真要是出现类似文中提到的“按下自动驾驶,闭眼享受人生”的宣传,千万别信,安全提示第一时间得看,功能边界第一时间得理解,别把辅助驾驶变成“不用管,自己来”的幻想。

官方发声划清辅助驾驶与自动驾驶界限,驾驶安全警钟长鸣-有驾

一句话说到底,这次征求意见不只是约束企业,也是把驾驶安全重新拎出来给所有人看:辅助驾驶就是帮忙,可不能当甩锅的朋友。

至于后面那些OTA升级、技术参数、事故报告之类的,说白了就是逼着企业和监管都不敢掉以轻心,不留任何死角。

这事儿到这儿,大家怎么看?

是不是以后买车得先读用户手册,先看警示说明,不看广告看疗效?

你又会不会信任辅助驾驶,还是自始至终不让方向盘离手?

欢迎在评论区整一波自己的观点讨论!

本文以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为目标,如涉及权益问题,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调整或删除。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