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圈里有个挺有意思的话题,那就是传统的汽油车,到底能不能变得和现在那些新潮的电动车一样“聪明”?
很多人觉得,一谈到智能驾驶,自动泊车这些高科技,好像就应该是电动车的专属。
但上汽奥迪新推出的一款车,叫A5L Sportback,就来打破这个常规印象了。
这车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就是它成了全球第一款用上了华为乾崑智能驾驶系统的汽油车。
这就像一个传统武林高手,突然拿起了未来世界的激光剑,让人既好奇又有点疑惑:这俩能配到一块儿去吗?
一个是为了驾驶乐趣而生的德系轿跑,真的需要一个帮你开车的“智能管家”吗?
咱们先不急着回答这个问题,先来看看这台车本身是什么样。
很多人第一眼看到这台奥迪A5L,脑子里可能根本就不会冒出“智能驾驶”这四个字。
它的样子实在是太有冲击力了,整个车给人的感觉就是为了“开”而生的。
车头那个巨大的六边形进气格栅,显得特别有气势;两边的大灯造型非常犀利,像老鹰的眼睛一样;轮圈里面透出的红色刹车卡钳,更是在明明白白地告诉你,这车性能不一般。
再加上它那个流线型的车身和层次感很强的车尾,整台车都散发着一种强烈的运动气息。
可以说,这台车的设计,就是在不断地刺激你的驾驶欲望,让你一坐进去就想握紧方向盘,踩下油门,去感受人车合一的快感。
当你真的发动它时,这种感觉会更加强烈。
试驾的车型搭载的是一台2.0T的发动机,虽然是低功率版本,最大功率只有150千瓦,这个数字单拎出来看,甚至还不如现在一些国产车企自己研发的1.5T发动机。
但是,奥迪的厉害之处就在于它的调校功力。
这台发动机的声浪被做得非常好听,踩下油门的每一刻,那种浑厚又清亮的咆哮声,都能直接点燃你的激情。
它开起来给人的感觉很快,但实际上它的百公里加速成绩是7.7秒,这个速度对于一台家用车来说绝对是快的,但对于一台标榜运动的轿跑来说,只能算是入门水平。
不过这反而是它的一个优点,它能给你带来速度的刺激感,但又不会快到让你失控,即使是驾驶经验不那么丰富的人,也能很轻松地享受它带来的乐趣。
更值得一提的是,这台发动机和它匹配的7速湿式双离合变速箱,配合得简直是天衣无缝。
无论是在起步的时候,还是在需要超车急加速的时候,变速箱的反应都非常快,降档提速一气呵成,动力可以说是随叫随到。
虽然它的响应速度比不上电动车那种瞬间爆发的迅猛,但那种线性和跟脚的感觉,是很多燃油车爱好者非常着迷的机械质感。
当然,它还有更强大的高功率版本,最大功率达到了200千瓦,百公里加速只要6.46秒,还增加了一套48伏轻混系统。
这个系统里的小电机可以在起步和加速的瞬间,比发动机更快地提供动力,让车辆的动力响应更加直接。
而且,作为一台纯燃油车,它还有一个现在很多新能源车比不了的优势,那就是“轻”。
即使是四驱版本,这台A5L的整备质量也只有1.8吨多一点。
反观现在同级别的很多新能源车,因为背着一块沉重的电池,重量动不动就超过2吨。
多出来的几百公斤重量,在跑直线的时候可能不明显,但一到多弯的山路上,区别就大了。
开着这台轻盈的A5L在山路里穿梭,你能清晰地感受到车身非常灵活,你打方向盘的每一个细微动作,车身都能立刻做出反应,车尾的跟随性也极好,过弯时干脆利落,没有丝毫拖沓。
在这种纯粹的驾驶乐趣面前,很多人可能真的会把“智能驾驶”这个功能忘得一干二净。
甚至连陪同试驾的教练都开玩笑说,来参加活动这么久,就没见过几个车主会主动去用它的智能驾驶功能,因为开这车本身就是一种享受。
不过,既然这台车最大的卖点之一就是华为的智能驾驶,那肯定要好好体验一下。
从硬件配置来看,奥迪这次是诚意十足。
车头下方安装了两个激光雷达,为了应对雨雪天气,还专门给它们配了自动清洗和除霜的功能。
除此之外,全车还有6个毫米波雷达、12个辅助驾驶摄像头和12个超声波雷达。
这套硬件组合,在目前的智能驾驶领域里绝对是顶级的。
理论上,它的能力应该不输给任何一款以智能为卖点的电动车。
但在实际体验中,尤其是在路况复杂的山路上,这套系统的表现却显得有些过于“小心谨慎”了。
它开得不快,也不轻易超车,最让人有点不适应的是,它的刹车系统非常敏感,有时候路边伸出来的一点杂草,都可能被它误判为障碍物,然后突然来一脚刹车,会让人心里咯噔一下。
有分析认为,这可能和激光雷达的安装位置有关。
为了不破坏车头设计的整体美感,奥迪把这两个关键的传感器安装在了比较靠下的保险杠位置。
这个位置虽然好看,但缺点是视野不如安装在车顶那么开阔,容易受到地面附近物体的干扰。
这也体现了传统豪华品牌在面对智能化浪潮时的一种“坚持”,即不愿意为了功能性而完全牺牲自己引以为傲的设计美学。
然而,当车辆进入到路况相对开阔的城市道路时,这套华为智驾系统就像换了一辆车一样,表现得非常出色。
它变得自信起来,无论是跟车、变道还是处理路口情况,都显得游刃有余,整个驾驶过程非常平顺自然,体验上和那些顶级的电动车智能驾驶系统已经没有太大差别。
当然,它也展现出了一些针对燃油车特性而做出的巧妙调整。
比如在等红绿灯时,它似乎更多地依赖导航地图上的倒计时信息,这会导致它起步时比实际绿灯亮起慢上一两秒,如果后面有急性子的司机,可能会被催促。
还有一个很有趣的细节,就是当它在路口排在第一位等红灯时,它会和前面的停车线保持一个相对较大的距离。
这其实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做法,因为它知道自己是燃油车,动力响应不像电动车那么直接,预留出更多空间,可以让它在起步时能够更从容地给油,从而弥补动力响应上那零点几秒的“迟滞”,让起步过程更加平顺。
所以综合来看,汽油车搭载的智能驾驶和电动车上的,差别并不在于功能上的“有没有”,更多是在体验细节上的“好不好”。
而这些体验上的差异,很多时候是由动力系统的根本不同决定的。
但真正决定一辆车能不能实现高级别智能驾驶的,其实并不是它用油还是用电,而是它底层的“大脑”和“神经系统”,也就是电子电气架构。
过去的汽油车之所以感觉“笨”,是因为它们的各个系统是独立工作的,互相之间沟通不畅。
而现在,像奥迪A5L这样采用全新集中式电子电气架构的车型,全车的信息处理都由一个强大的中央计算机统一协调,这才是它能够流畅运行华为这套复杂智能驾驶系统的基础。
可以说,上汽奥迪A5L只是一个开始,它证明了只要技术架构跟得上,汽油车在智能化这条路上,也完全有能力追上甚至超越电动车的步伐。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