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理想又开始整活了。
一个平平无奇的十一假期,一个看上去和和气气的车主福利,什么三重超充权益,又是免服务费又是发券的。表面上看,这是理想汽车在回馈用户,是李想老师格局打开,要让理想车主们在出游路上感受到家的温暖。
是是是,你说的都对。但你仔细品,这事儿的内核,根本就不是什么福利,而是一场早就写好剧本的“闪电战”。这不是请客吃饭,这是在对手的饭碗里下毒,而且下的还是包装成糖果的毒。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新能源车这个牌桌,早就过了你好我好大家好的田园牧歌时代了。现在是什么?是黑暗森林,是你死我活的修罗场。每一家车企都是一个饥肠辘轆的黑暗猎手,每一个用户都是需要抢夺的能量块。在这种环境下,你跟我谈福利?我只看到了赤裸裸的“圈地运动”。
理想这一招,翻译过来就是四个字:不装了,摊牌了。
过去大家是怎么玩的?是“兼容并包”,是“互联互通”。我的桩,你也能用,交钱就行;你的桩,我也能用,无非就是多几个App。大家嘴上都喊着“为了用户体验”,心里想的都是“先用我的生态把你绑住”。但好歹,大家还维持着表面的体面,像两个武林高手过招,点到为止。
但理想现在这套组合拳,是什么打法?是直接掏出了加特林对着整个武林扫射。它说,只要是我的“自己人”,在我指定的“圣地”(六条长途线路),念我的“咒语”(开理想的车),就能享受到“神恩”(免服务费)。
这一下就把用户划分成了两个物种:理想车主,和其他。
这个“免服务费”就是那根看上去最甜,但实际上最毒的胡萝卜。服务费才几个钱?对于一个买得起三十多万车的人来说,省下的那十几二十块钱,真的能改变他的生活质量吗?并不能。但是,这种“我独有,你没有”的专属感,这种“我是被偏爱的”的心理按摩,杀伤力巨大。
这就好比你在一个大型网游里,别的公会的成员打怪还得自己买蓝瓶,而你的公会会长直接给你开了个“全图回蓝光环”,虽然只是个限时活动,但就问你爽不爽?爽完了,你还会想去别的公会吗?你只会觉得,我靠,还是我们自己家牛逼。
这就是典型的“品牌玄学”具象化。它不再是虚无缥缈的品牌价值,而是变成了实实在在的特权。过去奔驰最值钱的是那个三叉星标,大家为的是一种虚荣。现在理想告诉你,我的“标”不仅能装逼,还能当饭吃,能实打实地省钱。这简直就是降维打击。
我作为一个真的在节假日开电车跑过高速的中年人,我太懂那种痛了。最焦虑的不是找不到桩,而是在那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服务区,眼睁睁看着仅有的几个充电桩前面排着长龙,而你的车显示续航还有50公里,你的娃在后座哭着要上厕所,你的老婆在副驾用眼神凌迟你。那种绝望,三体人看了都得把舰队开走,觉得地球这地方不值得。
这时候,理想告诉你,嘿,兄弟,来我这儿,我不仅有桩,我还给你打了“专属”标签,甚至还给你免单一部分。这是什么?这是在你的精神废墟上,给你开了一扇通往极乐世界的任意门。你用了一次,就再也回不去了。
所以,理想的真正目的,从来就不是省那点服务费。它的阳谋是,通过这种“小恩小惠”,完成一场用户心智的“固化”。它要把“理想超充站”这个概念,从一个“充电桩品牌”,异化成一个“理想车主的专属补给站”。本质上,理想现在不是在建充电桩,而是在铺设无数个绑定自己品牌的【电子奶瓶】。一旦你习惯了这个奶瓶的温度和流速,再让你去用别的,你就会浑身难受。
这就是最恐怖的地方。如果说之前小米是把蛋糕端走了,那理想这一手,就是连桌子上的蜡D都没放过。它在用自己的真金白银,加速整个充电市场的内卷,把所有还在犹豫要不要自建充电体系的同行,都逼到了悬崖边上。要么,你跟着我一起烧钱发疯,要么,你就眼睁睁看着你的用户被我用一点点服务费的甜头拐跑。要么成仙,要么成盒。
写到这里,我自己都觉得有点魔幻,一个充电免服务费的事儿,怎么就快进到黑暗森林和修仙大战了。但现实就是这么荒诞。当一个行业开始内卷,最好的竞争手段,已经不是做好产品了,而是直接把餐厅给爆了,让所有人都没得吃,只能来我开的那个小卖部买压缩饼干。
但话说回来,这种小恩小惠真的能留住用户吗?搞不好是给自己找麻烦,服务跟不上,口碑直接原地爆炸。我突然想起我楼下那个天天占着充电车位不挪窝的油车,有时候真想给他车上挂个猪头。你看,用户的素质是不可控的。
所以,理想这一招,既是给用户的“媚眼”,也是给同行的“死刑判决书”。它在赌,赌自己的服务体系能接住这波流量,赌用户对这点“特权”的忠诚度,能覆盖掉潜在的拥堵和服务下降的风险。
这帮搞营销的,真的心都脏!
最终,决定这场战争胜负的,可能不是技术有多牛,不是电池有多顶,而是谁能更早、更彻底地把用户圈养在自己的“柏林墙”里,让他们习惯,让他们依赖,让他们觉得墙外的世界既危险又麻烦。所以,用户体验的终极奥义是什么?是让你的对手没有用户,没有体验。这,就叫专业。
我们致力于提供真实、有益、向上的新闻内容,如发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妥善解决。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