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小鹏杀疯了!一年换十几个高管,“主动退休” 竟是遮羞布?

车企大佬自曝换高管名场面!何小鹏最近在播客里说,一年多换了十几个高管,大部分是“主动退休”。这话听着体面,可他自己也说了——那会儿公司正惨到月销小几千台,亏损烧钱烧得心慌,跟骨干吃了几十顿饭想留人,结果30%的人吃完直接跑路。现在呢?2025年上半年突然暴涨200%。这“主动退休”到底是大佬的体面话术,还是车企生死关头的无奈之举?吃饭留人反被“放鸽子”,又藏着多少打工人和老板的信任博弈?今天咱就来唠唠,那些车企大佬没说透的“裁员黑话”和活下去的真相。

何小鹏杀疯了!一年换十几个高管,“主动退休” 竟是遮羞布?-有驾

一、“主动退休”?成年人的体面,都是给现实留的台阶

先唠唠这个“主动退休”。何小鹏说“大部分人主动退休”,这话听着特像咱上学时说“我不想考清华”——不是不想,是清华没要你啊!

职场老油条都懂,“主动退休”这四个字,跟HR说的“公司战略调整”、老板说的“你能力很强但不太适配”一样,都是成年人世界的“遮羞布”。真要主动退休,早不等到公司快死的时候了——2024年二季度,小鹏月销才小几千台,搁新能源赛道,比亚迪单月卖二十多万台,理想、蔚来随便一款车都能月销过万,小鹏这销量,连给人家提鞋都得排队。更别提亏损了,具体亏多少没说,但能让老板亲自下场请骨干吃饭留人,那肯定是裤衩子都快赔没了。

这时候高管“主动退休”?怕不是“再不退休就被优化”的体面说法吧?就像当年诺基亚CEO说“我们并没有做错什么,但不知为什么,我们输了”——不是没做错,是时代变了,你那套玩法不灵了。新能源赛道天天变,今天智能驾驶卷算力,明天电池技术卷续航,后天用户运营卷社群,老高管要是还抱着“当年我们造燃油车那套”不放,那不是管理企业,是带着企业殉葬。

何小鹏自己也说了“90%左右的一线部门都换了”,这哪是“退休”,这是把公司拆开重装啊!想想看,十几个高管,90%部门换血,要说都是“主动”,那只能说小鹏高管觉悟太高——集体“功成身退”,给年轻人腾位置?拉倒吧,打工人谁跟钱过不去?要真是公司蒸蒸日上,别说退休,恨不得干到80岁。

二、饭局不是鸿门宴,却比鸿门宴更伤人——30%骨干跑路,藏着打工人最真实的算盘

最有意思的是“请骨干吃几十顿饭,最后走了30%”。何小鹏这操作,像极了创业公司老板没钱发工资,只能请员工吃烧烤画饼:“兄弟们,再坚持坚持,年底就上市!”结果员工吃完烧烤抹抹嘴:“老板,我先撤了,祝你成功。”

为啥吃饭留不住人?因为打工人不傻啊!老板画的饼再香,也得看锅里有没有米。2024年二季度的小鹏,锅里不仅没米,连锅都快烧穿了——月销几千台,意味着工厂可能停工,供应链可能断供,工资能不能按时发都是问题。这时候何小鹏说“四季度肯定好”,员工心里能不嘀咕?“这饼我怕等不到熟就饿死了”“万一四季度没好,我这几个月岂不是白熬?”

你看,饭局上的离职率,比KPI更能测出团队真心。顺境时,老板说啥员工信啥,毕竟公司赚钱,自己也能分杯羹;逆境时,老板说啥员工都得打个问号——不是不信老板,是不敢拿自己的前途赌。就像当年乐视资金链断裂,贾跃亭喊“为梦想窒息”,结果高管跑了一半——窒息的梦想,谁爱窒息谁窒息,打工人要的是饭碗,不是墓志铭。

何小鹏可能也委屈:“我都亲自请吃饭了,够有诚意了吧?”但诚意这东西在生存面前,不值钱。员工来上班是为了赚钱养家,不是跟老板讲感情。你说“四季度会好”,拿什么证明?是有新车型要上,还是拿到新融资了?如果啥都没有,光靠饭局上的“兄弟情”,那还不如直接发工资实在。

30%的人走了,剩下70%的人留下了。这70%是信了何小鹏的饼,还是实在没地方去?不好说,但可以肯定一点:留下的人,要么是赌徒,要么是真信小鹏能活过来。现在看来,这70%的人赌赢了——2025年上半年增长200%,工资奖金肯定少不了。至于那30%走的人,现在估计肠子都悔青了:“早知道当年多吃几顿饭再走啊!”

三、“差的时候调整更坚决”——车企活下去的真相:要么动刀,要么等死

但话说回来,何小鹏有句话说对了:“公司特别差的时候调整越坚决越适合。”这就像人得了急病,疼也得动刀子,总不能等着病入膏肓。

当年的小鹏,确实到了不动刀不行的地步。2024年的新能源市场,早就不是“造辆车就能卖”的年代了。用户要的是智能驾驶(谁还自己开车啊)、要的是续航(续航低于600公里都不好意思打招呼)、要的是性价比(20万预算恨不得买到50万配置)。小鹏当时的产品,要么智能驾驶跟不上趟,要么续航被竞品吊打,要么价格定得比理想还高——这不滞销才怪。

这时候老团队可能真跟不上了。不是说老员工能力不行,是思维定式太可怕。比如传统车企出来的高管,可能总想着“控制成本”“提高产能”,但新势力玩的是“用户定义汽车”——用户想要啥功能,就加啥功能,哪怕成本高一点。老高管要是天天跟老板说“这个功能没必要,增加成本”,那用户直接跑去买别家了,要你这高管有啥用?

所以何小鹏换血,换的不是人本身,是换思维、换节奏。新团队可能更敢闯:比如把智能驾驶的研发费用翻倍,哪怕短期亏损;比如砍掉卖不动的老车型,集中资源押宝一款爆品;比如学理想搞“用户运营”,天天在社群里跟车主唠嗑,知道年轻人喜欢啥。这些事,老团队可能想都不敢想——“万一失败了怎么办?”但在生死关头,“万一成功了”比“万一失败了”更重要。

现在回头看,200%的增长,听着吓人,其实是去年太拉胯——就像考30分的人下次考90分,进步200%,但人家学霸考100分只能原地踏步。不过话说回来,能从30分提到90分,也比原地踏步强啊!这说明换血换对了,新团队可能更懂现在的用户——毕竟现在买车的年轻人,谁耐烦听老一套?

四、从“吃饭留人”到“200%增长”:企业活下去,从来不是靠面子,是靠里子

聊到这儿,可能有人会说:“何小鹏也太狠了,当年那些‘主动退休’的高管,说不定都是功臣。”这话没错,功臣是功臣,但企业不是养老院,不能因为你过去有功,就允许你现在拖后腿。

就像当年苹果赶走乔布斯,后来又请回来——不是乔布斯不好,是当时的苹果需要新方向;后来请回来,是因为乔布斯的新方向能救苹果。企业和员工的关系,本质上是价值交换:你给企业创造价值,企业给你回报;一旦你创造的价值跟不上企业需要,关系就该结束了,跟感情无关。

何小鹏最聪明的一点,是没把话说死,留了句“整体还是比较友好的”。不管是“主动退休”还是“被动优化”,至少没撕破脸——给高管体面,也是给公司留口碑啊!要是当年闹得鸡飞狗跳,新员工谁敢来?投资人谁敢投?所以这“友好”不是软弱,是成熟的管理者该有的手腕。

至于那30%饭桌上跑路的骨干,现在后悔吗?可能吧,但也未必。职场选择没有绝对的对错,他们当时走,是基于当时的信息判断;留下的人赌赢了,也是基于当时的勇气。这世上哪有什么“早知道”,都是“走着瞧”。

说到底,小鹏这事儿,根本不是“主动退休”还是“被动离职”的口水仗,而是所有企业在转型期都得面对的现实:要么跟上时代,要么被时代淘汰。老板请吃饭留人,留不住也别怪员工现实——员工要的是饭碗,不是画饼;企业要的是活下去,不是面子。

何小鹏最狠的不是换了十几个高管,而是他敢在最惨的时候下刀,敢承认“痛苦但友好”,敢把伤疤揭开给人看。这世上哪有什么一帆风顺的增长?不过是有人在你看不见的地方,咬着牙砍了自己几刀罢了。

最后送所有老板和打工人一句话:企业和员工,就像谈恋爱,合得来就好好过,合不来就体面分手——毕竟,谁都耽误不起谁的人生啊!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