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胎落地那天,我在医院停车场发现:33.99万的GL8陆尊,24小时收到12000张订单,背后藏着中国家庭不敢说的痛

二胎落地那天,我在医院停车场发现:33.99万的GL8陆尊,24小时收到12000张订单,背后藏着中国家庭不敢说的痛

去年夏天,老婆在产房里生老二,我在楼下停车场转了三圈。那会儿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婴儿车、安全座椅、老大的画板、老人的轮椅,加上两个行李箱——我那台开了五年的SUV,后备箱盖都关不上。

旁边停着一台GL8,车主正往里塞东西。我凑过去搭讪,他说刚从4S店提车,算上他这单,销售说24小时已经签了一万多台。我当时还纳闷:一台三十多万的MPV,谁这么着急下单?

现在我懂了。

插混这玩意儿,开过才知道门道

二胎落地那天,我在医院停车场发现:33.99万的GL8陆尊,24小时收到12000张订单,背后藏着中国家庭不敢说的痛-有驾

以前觉得插混就是个过渡方案,既不如纯电彻底,也没燃油车省心。真用起来发现,它可能是目前最适合家庭的动力形式——前提是别碰那些油改电的半成品。

去年国庆带全家回老家,北京到郑州六百多公里,中途在服务区充了一次电。充电那会儿老婆带孩子上厕所,我去买了两杯咖啡,回来电量就从30%跳到80%。这种5C超充的速度,跟加油差不了多少。

平时上下班接送孩子,纯电202公里够用一周,基本不碰加油站。偶尔忘了充电也不慌,亏电状态百公里六升多油,比我之前那台2.0T的SUV还省。

有次凌晨两点孩子发烧,急着去医院,根本没时间考虑续航。一脚电门下去,292千瓦的功率推着两吨多的车身,提速比很多轿车还快。这种时候你才明白,什么叫“关键时刻不掉链子”。

二胎落地那天,我在医院停车场发现:33.99万的GL8陆尊,24小时收到12000张订单,背后藏着中国家庭不敢说的痛-有驾

第三排那点事儿,坐过就懂

买车之前专门去看了几台MPV。有些车第三排简直像临时工——坐垫短得大腿悬空,头顶离车顶不到一拳,后备箱更是别想装东西。销售还跟你说“偶尔应急用”,翻译过来就是“别指望舒服”。

GL8这代车在第三排上动了心思。我家老二今年四岁,坐第三排刚好能看见窗外,不至于一路晕车吐得到处都是。周末带他们去郊区,第三排放平之后能塞两辆自行车,或者铺个垫子给狗躺着,开着空调它也舒服。

朋友来家里做客,七个大人坐满一车,开了两小时去怀柔。下车时坐第三排的哥们儿说,比他那台汉兰达后排舒服多了。这话我信,毕竟很多SUV的第三排,就是硬塞进去凑数的。

电池安全,这事儿没法含糊

二胎落地那天,我在医院停车场发现:33.99万的GL8陆尊,24小时收到12000张订单,背后藏着中国家庭不敢说的痛-有驾

带孩子出门,老婆最怕的就是电池出问题。网上那些新能源车自燃的新闻,她每条都看。

我翻了些资料,GL8用的奥特能电池据说跑了十几亿公里没出过事。具体技术参数我也记不清,但有几个数据印象深:电芯温差能控制在正负两度,隔热材料能扛一千多度高温,电磁辐射比手机通话还低。

这些数字背后,大概是一帮当爹的工程师在拼命做测试。毕竟谁也不想自家孩子坐在一颗移动炸弹上。

那些没人说的细节

别克这次玩了个“一口价”,33.99万就是落地价,不用跟销售在办公室里磨半天。这招挺聪明,买车最烦的就是谈价格,谈完还担心是不是被宰了。

二胎落地那天,我在医院停车场发现:33.99万的GL8陆尊,24小时收到12000张订单,背后藏着中国家庭不敢说的痛-有驾

车里有些设计挺人性化。比如冷暖箱可以前后移动,拿东西不用解安全带。30英寸的大屏能分屏显示,老婆导航,我看续航和胎压。第二排座椅能一键放平,长途累了可以躺着睡一觉。

有个功能我觉得特别实用:宠物模式。车停在外面,设定好温度,狗在车里不会热着或冻着。以前带它出门,要么不敢下车,要么担心它在车里出事。

算笔账

三十多万确实不便宜。但你对比一下:那些进口MPV动辄五六十万,维修保养更是天价;国产新势力的七座车,要么空间不够大,要么品质还在打磨。

二胎落地那天,我在医院停车场发现:33.99万的GL8陆尊,24小时收到12000张订单,背后藏着中国家庭不敢说的痛-有驾

我一个朋友去年买了埃尔法,现在每次停车都头疼——车太宽,很多车位进不去。GL8有540度全景和透明底盘,我老婆开都没问题。

最后说两句

我不觉得每个家庭都需要MPV,大部分时候你可能还是一个人开车上下班。但当你真的需要带着全家老小出门,或者周末想带孩子和狗去郊外撒欢,那些曾经觉得无所谓的细节,都会变成必需品。

至于GL8陆尊值不值得买,得看你家现在几口人,未来几年有什么打算。反正我试驾那天,展厅里围着七八个人在谈价格,销售说这个月配额都订满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