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十年前的东风想“娶”福汽这事吗?现在回头看看,这场“没成”的联姻,比很多豪门故事都精彩,更值得咱老百姓琢磨琢磨: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强强联合?为什么看着条件都挺好,却最后还是“黄了”?你说,同样是国有企业,联姻有啥难?其实,难就难在咱们看不到的那些弯弯道道。
先从头说吧。2013年,东风汽车早就不是当年的“嫩头青”,业绩、市占率,那势头一天天往上爬。福汽集团呢?福建省的“亲闺女”,家底也是挺够,看各类产品目录,MPV、SUV、卡车、客车、新能源车都有,整车公司一大堆,产业链挺全。说白了,这家伙起家不算晚,资源也不算少。如果这两家亲上加亲,那是真的有可能改写中国车圈的“龙虎斗”局面。
可是,商场如战场,别看头儿们喝完酒拍板说“就这么干”,实际推起来,难处真是一茬接一茬。福汽的家底看着厚,里面脏衣服可不少。多年没过好日子,不少底下公司、资产早就被拆分得七七八八,有名的企业不少,但真被福汽牢牢攥在手里的,没几个。“身上挂金链,兜里没多少钱”,这就是福汽那几年真实的写照。
东风盯上的,是福汽那个40%的股权,一口气干掉半壁江山,等福汽销量蹭蹭上去30万,剩下60%再全收了。两步走,听着很省事。但实际呢,省心事没几个,繁琐事一堆。地方政府想的是“咱要把福建汽车搞得更牛”,企业自己却心里直犯嘀咕:“宰相家嫁女儿,咱是给东风当提款机吗?”这利益盘来盘去,到底图啥,谁也说不全。
也别怪福汽迟疑。中国汽车业这些年血雨腥风,合并重组,落地的不多,成事的更少。你说,有了东风当大靠山,是不是就能鹊跃龙门?你且慢。重组后的管理权、决策权到底归谁?东风派人来,是不是就把地头蛇丢出门了?还有员工安排、企业文化融合,这些事儿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哪个员工希望忽然变成东风体系的“外来和尚”?信仰系统都不一样了,干点啥都要重新学。
还有,政府说变脸就变脸。双方刚热乎一阵,福建省政府里人事调整,支持力度一掉,福汽这边心思就散了。你原本指望地方带头推,结果政策一换,企业端也不想当“冤大头”。正所谓“官不搏民,民难搏官”,企业想挣钱,政府想发展,本来并不矛盾,可要真做到齐心协力,也就那么几次。
这事儿折腾了两年,最后灰溜溜地收场。东风想当老大梦碎了一地,福汽也彻底失了大好机会。一场本该炸翻行业的大并购,最后连水花都没激起几朵,你说是不是挺讽刺?
别以为事到此就没戏了。大重组没成,福汽集团日子反倒更紧巴。资产一边卖,一边换股东,妥妥成了“拆东墙补西墙”。东南汽车,这福建老牌整车,直接卖给了奇瑞。新任董事长正好是奇瑞副总李学用,名字一报,立马成了网红。但奇瑞能救得了东南汽车吗?老实说,道路远着呢。东南品牌这几年早就没啥存在感,奇瑞虽说钱多,但能不能真帮东南翻身,还得两说。
福建奔驰也是一出好戏。原本福汽是大股东,结果北京汽车一抄底,福汽的地位变成了“路人甲”。你别小看这变动,人家北京汽车手里的资源、市场网络,的确比福汽雄厚。但合拼归合拼,文化问题还是个雷,各方怎样磨合,能不能真干一番大事业,还得拭目以待。
还有云度新能源。这品牌在福建本地也算响过一阵,但最近两年活得很憋屈。福汽索性甩手卖掉,先落上海均瑶,后又由莆田国资委接盘。兜兜转转,终归还是“家里人”托管。你以为国资委管着就能兴旺,其实也未必。新能源汽车赛道哪有那么好混?资金、技术、市场,哪一样都不能缺,光靠政策红利,早就行不通了。
到头来,福汽集团家里只剩下金龙汽车最有脾气。这“老大儿”每年营收超两百亿,数一数还在客车领域做得风生水起。厦门金龙、大金龙、小金龙、苏州金龙,这几个品牌,兄弟连一样。金龙能做起来,很大原因是技术扎实、质量靠谱,市场覆盖也有两把刷子。做客车是个细水长流的活,不拼热点,但拼实力。这种企业能一直稳下来,也算是福汽集团的福气了。
说到这里,就不能忘记东风和金龙汽车的渊源。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那会儿地方要发展客车,东风就是技术兄弟,底盘全给金龙包了。当年要没东风这帮人帮扶,金龙未必能有今天的规模。车圈拼的是技术和资源,大家说合资就合资,能做到互助共赢才叫本事。如今看金龙扛起福汽的大旗,要说离不开东风的助力,这绝对没夸张。
再回头看看整个事件,东风重组福汽为什么没成?其实答案没那么复杂。并购不光看账面,更要看“人心”。股东关系、管理权之争、地方政府利益、企业自身忧虑……这些东西现实得很。你钱花了,股权买了,企业是不是你的,员工是不是跟你干,产品能不能共同研发,这些全是后话。单靠一纸合同,行业巨变那是想得美。你以为连横合纵是小学生下棋,其实每一步都是踩雷区。
中国汽车圈还会不会有大重组?肯定会有,但大家都变聪明了,没谁再想做赔本买卖。市场经济越来越细分,拼的是“你有我缺,我有你能”。谁也不想进来当保姆,最后自己被拖得死去活来。企业要活得久,还得拼内功、拼创新、拼整合能力。国企混改、资产售卖、战略并购,这些手段一茬又一茬,最后能留下来的,就是那些真正懂得自我进化、能把文化和资源链起来的玩家。
十年过去了,东风与福汽的那场“错失联姻”,其实成了中国汽车业一个挺有意思的样本。成功与失败,都是风景。另外一头,东风还是“老二”,福汽成了“散装”的家族企业,金龙汽车还是老大。若干年后,我们再看,谁是真正的赢家?大集团还是独门高手?在不断变动的市场面前,答案真不见得谁说了算。
或许,用一句老话说得最经典:“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中国汽车业未来的并购、重组谁能成,谁又能躺赢,还得靠时间去检验。而对咱老百姓来说,看这些国企折腾来折腾去,心里不妨多问一句:企业到底是谁的?发展到底靠啥?联姻是为了真上台阶,还是为了账面好看?这才是最值得琢磨的事。
我们坚持传播有益于社会和谐发展的信息,如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正规方式联系我们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