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咱们聊起车,好像不开个口说点“智能”相关的话题,就有点跟不上时代了。
大家伙儿聚在一起,谈论的往往是哪家的车屏幕更大,哪家的语音助手更聪明,车里有没有冰箱,座椅带不带按摩。
这些东西确实给我们的城市生活带来了不少便利和享受,好像车子变成了一个会移动的智能家居空间。
但是,这里有个问题值得我们琢磨一下:当路不再是平坦的柏油马路,当目的地不是商场或写字楼,而是几百公里外的高山、隔壁或者人迹罕至的河滩时,我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是那块能看电影的大屏幕,还是能稳稳当当带我们过去,再安安全全带我们回来的可靠性能?
最近,一汽奥迪办了一场活动,就把这个问题摆在了明面上。
他们搞了一个叫“Q家族极境之旅”的活动,地点选在了青海。
这可不是在景区周边转悠转悠那么简单,而是一场实打实的极限挑战。
整个车队在短短两天时间里,跑了超过一千一百公里,走的路平均海拔都在三千米以上。
这趟旅程,几乎把你能想到的各种复杂路况都经历了一遍:高原公路、峡谷盘山路、一望无际的戈壁滩,甚至还有真正的沙漠和需要趟水过去的河床。
说实话,敢这么玩的汽车品牌,心里都是有点底气的。
这种大规模、高强度的长途穿越活动,是对一辆车综合实力的终极考验,从发动机、变速箱到四驱系统、底盘悬架,每一个环节都不能掉链子。
这就像是一场开卷考试,但考场设在了最严酷的自然环境里,题目就是大自然出的各种难题,车子行不行,跑一趟就全知道了。
一汽奥迪这个活动已经连续办了九年,带着人们走过了云南、西藏、新疆这些中国地形最壮丽也最复杂的地方,总行程超过了十万公里。
这背后,不仅仅是品牌想展示自己的产品有多厉害,更深层次的,它其实是在向我们传递一种价值观:一台真正的好车,它的核心价值,应该是能赋予你探索未知、抵达远方的能力和信心。
这次在青海的旅程,从省会西宁出发,一路向西,风景越来越原始,路况也越来越有挑战性。
车队经过了有“黄河上游第一坝”之称的龙羊峡,感受了峡谷里呼啸的横风;也挑战了高原上的沙漠,那种软绵绵、没有着力点的沙地,对车辆是极大的考验;最后还进入了天峻石林,在戈壁和无人区里穿行。
在平均三千多米的海拔上开车,空气稀薄,不仅人容易有高原反应,对汽车的发动机也是个负担,动力会比在平原上有所衰减。
就是在这样严苛的条件下,要在两天内完成一千多公里的奔袭,对车辆的可靠性和性能要求可想而知。
参加这次活动的车辆,都是奥迪Q家族的旗舰型号,比如新奥迪Q7和Q8,甚至还有性能级的SQ7,那台车用的是V8发动机,动力非常强悍。
不过,在选择试驾车的时候,有一个选择特别有意思,也最能说明问题,那就是专门去开那台装备了2.0T发动机的新奥迪Q7。
为什么说这个选择有意思呢?
因为在很多人看来,2.0T发动机对于这么大一台豪华SUV来说,算是“入门”动力。
大家心里可能会犯嘀咕:这么个“基础款”,在平原城市里开开还行,拉到青海高原上,去冲沙、去越野,它能行吗?
会不会力不从心?
而这,恰恰是这次体验中最有价值的地方。
毕竟,对于大多数普通消费者来说,买车时选择的也往往是主力销售型号,而不是最顶配的性能版。
所以,这台2.0T的Q7在极限环境下的表现,才最具参考意义。
全程下来,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在高原沙漠里冲沙的环节。
在进入沙漠之前,需要做一系列准备工作。
首先是给轮胎放气,要把正常的2.5个标准胎压,降到1个胎压以下。
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让轮胎和沙地的接触面积变大,就像给车换上了一双更宽大的鞋子,不容易陷进沙子里。
接着,通过车内的按钮,把空气悬架升到最高,这样可以提高车身离地间隙,防止底盘被沙石磕碰到。
最后,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是要手动关掉车上的ESC,也就是车身电子稳定系统。
因为这个系统在铺装路面上是保证安全的,但在沙地里,它如果侦测到车轮打滑就会限制发动机的动力输出,反而容易导致车辆被困住。
一切准备就绪后,开着这台2.0T的Q7冲入沙丘。
在沙地上开车和在公路上完全是两回事,油门控制必须非常细腻。
一脚油门踩猛了,车轮会疯狂空转,把自己刨个坑陷进去;油门给小了,在上一个陡坡时可能就后溜了。
尤其是在沙丘的侧坡上行驶,或者绕着沙坑做圆周运动时,你能清楚地感觉到车身有种向下滑动的趋势。
这时候,真正考验的就是车辆的四驱系统了。
就在你感觉车轮开始打滑,心里有点发慌的瞬间,这台Q7的表现却异常从容。
你几乎感觉不到动力有任何迟疑或中断,车身只是轻微地摆动了一下,动力就被迅速地传递到了还有抓地力的轮子上,车子就这么稳稳地继续前进了。
这种从容的背后,就是奥迪那套引以为傲的纯机械quattro全时四驱系统在起作用。
现在市面上很多SUV的四驱系统是电控的,它的工作方式是:先通过传感器发现有车轮打滑,然后电脑发出指令,让离合器结合,再把动力分配过去。
这个过程虽然很快,但终究有一个“反应时间”。
而奥迪这套纯机械的四驱系统,它的核心是一个精密的齿轮差速器结构。
它不需要电脑来“思考”,完全是依靠物理原理来工作。
哪个轮子一旦失去抓地力,这个机械结构就会像本能反应一样,在零点几秒内,自动地、无声无息地把动力传递给另外的有抓地力的轮子。
根据官方数据,在极限状态下,它可以把最多70%的动力传给前轮,或者把最多85%的动力传给后轮。
正是这种几乎没有延迟的、纯粹的机械响应,让这台2.0T的Q7即便在动力不算最强的情况下,也能把每一分力气都有效地用在克服困难上,在高原沙海里也能游刃有余。
这充分说明,一台车的基础机械素质,才是它能带你走多远、面对多复杂路况的根本保证。
在如今这个越来越智能化的时代,这种对纯粹机械魅力的坚守,显得格外珍贵和可靠。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