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以想象,作为美系燃油车代表的百年巨头——通用汽车,竟在电动化浪潮中步履蹒跚、频频受挫。曾经,它和福特共同书写了燃油时代的辉煌,直到特斯拉横空出世。这家电动车企不仅蚕食它们的市场份额,更远赴海外建厂扩张,几乎未给传统巨头留下任何喘息之机。
强劲动力、宽大空间,这些曾让美系车引以为傲的卖点,在新能源汽车的智能、节能与经济性面前,黯然失色。相反,高油耗、低可靠性、保值率差等长期被诟病的问题,始终未能得到根本解决。最终,它们在市场剧变中付出了惨痛代价:销量骤降,转型艰难。
福特已公开宣布推迟120亿美元的电动汽车投资计划,通用的处境则更加艰难。这家拥有117年历史的汽车巨人,曾在中国年销超400万辆,风光无两,甚至力压本田、日产。而如今销量腰斩不止,品牌影响力大不如前。早年因强推三缸机引发争议,近年又未能及时跟进电动化产品布局,导致别克、雪佛兰、凯迪拉克、悍马等品牌只能依靠大幅降价维持市场。
而更残酷的现实是——通用汽车,又宣布裁员了。
▼
01 裁员频发,高端电动车卖不动了
近日,通用宣布对美国底特律一家电动工厂实施临时裁员,涉及360名员工。直接原因是GMC Hummer EV和凯迪拉克Escalade IQ两款高端电动车型销量未达预期。它们定价高昂,起售价分别达到8.9万和13万美元,远超特斯拉Model Y的3.9万美元(补贴后)。在充电基础设施仍不完善、电费偏高的美国市场,这样缺乏性价比的产品难以打动消费者。
而这只是通用裁员潮的冰山一角:
· 2024年8月,软件部门裁掉1000人;
· 9月,堪萨斯工厂裁员1700人;
· 12月,直接终止已亏损超百亿美元的Cruise自动驾驶项目,2300名员工被遣散或转岗;
· 2025年5月,道朗格进口车平台再裁上百人。
讽刺的是,在北美大幅收缩的同时,通用在中国市场却连续三个季度实现盈利,2025年第二季度销量同比增长20%,新能源车增速更达50%。然而区域市场的短期回暖,并不能掩盖其全球战略的深层困局:品牌定位模糊、电动转型迟缓、成本控制失灵。
更令人警惕的信号是——公司CEO玛丽·博拉在8月底抛售其所持股票的40%,套现约2167万美元。过去半年,通用内部人士共发生十次公开股票出售。高层频频“撤退”,是否意味着他们对公司的未来已失去信心?
▼
02 百年通用,也曾所向披靡
“GMC”即“General Motors Company”的缩写。其前身可追溯至1903年由戴维·别克创立的别克汽车公司。1908年,马车制造商威廉·杜兰特整合别克与奥兹汽车,正式成立通用汽车。此后,奥克兰、凯迪拉克、雪佛兰等品牌陆续被收归麾下,通用迅速崛起成为美国工业的代表。
1912年,凯迪拉克率先采用电子启动器,彻底改变了汽车的使用体验。1919年,通用推出分期付款等金融政策,极大刺激了销售增长,也助其超越福特成为全美最大汽车制造商。
而真正让通用迎来第二春的,是中国市场。
上世纪90年代,上汽通用合作推出别克新世纪,一炮而红。依托雪佛兰、别克、凯迪拉克三大品牌,通用覆盖低中高端市场,2017年在华销量突破400万辆,登顶合资销量榜首。那一年,上汽通用年销200万辆,创下行业纪录。
▼
03 时代悄然改变,辉煌难再续
2017年或许成为传统车企最后的黄金年代。同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仅77.7万辆,而到2024年,这一数字已跃升至1286.6万辆,连续十年全球第一。
今年1-8月,全国新能源乘用车累计批发量达893万辆,同比增长34%。八月单月,比亚迪销售37.36万辆,长安、奇瑞、零跑、小鹏等品牌也纷纷交出亮眼成绩。中国电动车的快速崛起,不仅改写了市场格局,也重新定义了用户对汽车的期待。
▼
04 能否翻身,取决于是否真正“放下身段”
从表象看,通用裁员是销量不及预期的必然调整;从深层看,则反映出传统制造巨头在新能源与智能化转型中的艰难摸索。同样,福特推迟电动投资、削减皮卡产能,也说明它们正在重新审视电动化节奏与市场现实的匹配度。
回顾通用的百年历程,其成功源于对技术、市场、用户需求的精准把握。而今天能否重整旗鼓,关键在于能否在成本控制与技术投入之间找到新平衡,更在于能否彻底“放下傲慢”,真正接纳用户思维、重构组织流程。
裁员或许能暂缓财务压力,但无法解决根本问题。唯有产品赢得人心、战略坚定清晰、执行高效务实,这家百年车企才有可能在电动浪潮中——真正重回牌桌。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