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儿真有点意思。
我刚泡上茶,就看到这消息,说荷兰人那边冻结了咱们的安世半导体,还放话说,中国人好面子,估计不会把事情闹大。
我差点一口茶喷在屏幕上。
这话说得,那叫一个……怎么形容呢?就像一个抢了你家东西的贼,完了还拍拍你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兄弟,我知道你爱干净,肯定不会为了这点事把家里弄得乱七-八糟,对吧?”
嘿,这套逻辑,不愧是几百年前靠当“海上马车夫”起家的,骨子里那股强盗的通透劲儿,隔着几百年都还这么纯正。
他们觉得,咱们为了个“面子”,就能把“里子”都不要了?这得是对咱们有多深的误会,或者说,是多一厢情愿的傲慢?
说白了,他们根本就没搞懂,“面子”在中国人的字典里,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儿。
你以为的面子,是在酒桌上被人敬酒必须得喝,是打肿脸充胖子买个奢侈品包包。但真正的“面子”,往大了说,叫“国格”,叫“尊严”,叫“规矩”。
啥叫规矩?就是我堂堂正正,按照你定下的游戏规则,花了真金白银,把一个公司买下来,合规经营,给当地交税,养活当地工人。结果你眼一红,说“不行,我觉得有风险”,然后就直接上手明抢了。
这破坏的是规矩。
我要是连吭都不吭一声,那丢的才叫面子。那不叫爱面子,那叫没骨头。以后咱们的企业在海外,是不是都成了人家案板上的肉,谁想剁一刀就剁一刀?今天你荷兰动手,明天比利时是不是也想试试?后天整个欧洲是不是都觉得,中国公司就是个可以随便拿捏的软柿子?
这口气,真咽下去了,那丢的就不是一个安世,是整个中国企业在国际上安身立命的根本。所以啊,别拿“怕丢脸”这种小家子气的揣测,来衡量一个国家的战略定力。
咱们这次,非但不是怕丢脸,恰恰是为了挣回这个被摁在地上摩擦的脸。
有意思的是,欧洲人好像特别喜欢用这种“自我安慰”的剧本。他们动手之前,可能在会议室里反复推演过:嗯,中国人重情面,讲和谐,我们这么一搞,他们最多抗议几声,写几篇社论,然后为了“大局为重”,这事儿就过去了。
结果呢?
他们那边刚宣布冻结,咱们这边反手就是一个“精准管控”,安世半导体的部分产品,出口管制。
这一下,就像往滚油里浇了一勺凉水——炸了。
德国大众立马跳出来说,坏了,我们芯片库存就够撑三周。沃尔夫斯堡的工厂,那可是大众的心脏,据说都快停摆了。宝马、奔驰的新能源车生产线,也跟着哆嗦。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急得跟热锅上的蚂蚁似的,公开警告说,再这么下去,欧洲汽车产业链可能要瘫痪至少三个月。
你看,这就不是“面子”问题了吧?
这是实实在在的产业链战争,是能让一个国家的支柱产业瞬间感到寒意的“铁拳”。咱们没嚷嚷着要跟整个欧洲脱钩,也没说要没收飞利浦、壳牌在中国的资产——虽然按他们的逻辑,我们完全可以这么干。
我们干了什么?
我们用了一把手术刀。
你动了我的安世,我就在安世的供应链上,精准地拧紧一颗螺丝。这颗螺丝,恰好就卡在你欧洲汽车工业的喉咙上。疼不疼?疼。致命吗?暂时不致命,但足以让你坐下来好好想想,到底是谁离不开谁。
这就叫斗争的艺术。不是小孩子打架,你推我一下,我必须踹你一脚。而是成年人的博弈,我知道你的痛点在哪儿,我的反击,就是要打在你的痛点上,让你清晰地感受到代价。
这种反应,欧洲人可能真没料到。在他们的剧本里,我们应该是那个委屈巴巴、只会谴责的“受害者”。他们万万没想到,我们反手就成了那个能决定他们生产线生死的“控局者”。
这背后,其实是一种根深蒂固的思维惯性在作祟。
过去几十年,全球化的游戏规则是他们定的。他们是裁判,也是最主要的玩家。我们是后来者,是那个拼命学习规则、适应规则,然后靠着勤劳和智慧一点点追上来的学生。
学生当久了,老师就忘了,学生也是会毕业,甚至会出师的。
现在的情况是,学生不但学会了所有规则,还在某些领域,比如新能源、比如部分芯片的封装制造、比如稀土供应链,成了这个游戏里绕不开的关键先生。你还想用老办法,吹个黑哨就把我罚下场?对不起,时代变了。
这几年,从英国强行要求我们出售半导体公司的股份,到这次荷兰的安世事件,你会发现一个规律:他们越来越喜欢用“国家安全”这个筐,什么都往里装。
说白了,就是玩不起了。
在商业上卷不过你,就在政治上给你下绊子。这事儿就像下棋,眼看就要被将军了,他不是想着怎么解围,而是一把掀了棋盘,说你这棋子有安全隐患。
这才是最丢脸的行为。丢的是契约精神的脸,丢的是自由市场的脸。
他们自己亲手砸碎了自己供奉了几百年的神主牌,然后反过来指责我们“太爱面子”,这简直是年度最佳黑色幽默。
而且,这种掀桌子的行为,是一种会上瘾的毒药。
今天你能用“国家安全”抢走一家中国公司,明天就能用同样的理由,抢走一家美国公司、日本公司。当规则可以被权力随意解释和篡改,那全球的投资者都会用脚投票。资本是最聪明的,它会流向最安全、最可预期的洼地。一个泛政治化、政策朝令夕改的市场,最终只会吓跑所有人,包括他们自己的盟友。
你猜怎么着?现在华尔街的那些投资机构,已经开始发布风险提示了,说“欧洲市场的政策不可预测性正在上升”。你看,连锁反应已经开始了。他们为了解决一个“想象中的风险”(怕我们未来卡他脖子),亲手制造了一个“现实的危机”(我们现在就卡他脖子,并且全球资本开始不信任他)。
这种操作,用我们老百姓的话说,叫“自己给自己挖坑,还嫌土不好”。
所以,回到最初的那个问题:这真的是面子问题吗?
要我说,这恰恰是“里子”问题。是我们经过几十年的积累,终于有了一点可以跟人掰手腕的“里子”。这个“里子”,就是我们手里握着的全球70%的稀土产能,是我们手里控制着的芯片供应链关键环节,是我们庞大且坚韧的内需市场。
有了这些“里子”,我们的“面子”才有了底气。这个面子,不是虚荣,而是尊严。是一种“你必须尊重我,按照规矩来”的底线。
荷兰人也好,部分欧洲人也好,他们还活在旧日的余晖里,用老眼光看待一个已经变了的中国。他们以为我们还在乎他们是否“带我们玩”,却没意识到,在很多牌桌上,我们已经坐在了庄家的位置上。
这件事,还远远没有结束。它就像一块试金石,试出了欧洲某些政客的短视和投机,也试出了我们应对复杂博弈时的成熟和精准。
接下来,他们可能会继续挣扎,可能会拉拢更多人来搞小圈子,但大势不可逆。一个靠掀桌子来维持体面的玩家,最终只会发现,桌子没了,自己也摔得很难看。
而我们呢?茶还得喝,事还得做。只不过,下次再有人跟我们谈“面子”,我们可能会笑得更意味深长一些。
这事儿,你怎么看?评论区聊聊呗,看看谁的脑洞更大。
本新闻旨在弘扬社会正气,如发现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及时反馈,我们将认真核实并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