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居老李家的天籁,这两年在小区里其实不算多见了。早些年,日产的车在这片儿绝对风头一时无两,小区地下车库那几台蓝鸟、轩逸,前几年还扎堆儿呢。而今年一看,车位变天了,比亚迪的新款、吉利的缤越、远景新能源,主机厂名字都换了好几个连小孩子都能背出来。老李有次喝水跟我吐槽:“日产现在都快成稀罕物了,你信不信以后修它配件都不好买。”
前阵子茶余饭后,小区微信群里还争论着哪个牌子的新能源更省油。一哥们调侃:“以前天冷打不着火,小区就数日产一马当先能点着,现在见群里晒保养日记的都换成了新能源,噪音小得像电风扇。”说起来也怪,日产车曾被群里恶搞“修的少开得久”,最近倒是听得少了,多数聊天都在念叨比亚迪销售快冲破天了,“听说上半年卖出去两百多万台,销量直接冲到全球第七,日产今年都掉出前十了,神奇不。”
其实日产车的驾驶感受,有时讲究的就是个“绵软”,悬挂软到大爷赶早市都能在后排睡着。可师傅老赵去年调整转向时候还感慨,“日产油路老用小口径,涡轮迟滞感明显,油耗虽稳就是没啥激情。”有次天籁后备箱的减震弹簧坏了,配件拖了整整两周,修理厂师傅咋呼:“现在送这配件跟团购似的,凑单一起发,单独一台都没人管了。”过去想不到的场景,现在却常有。
讲真,日产在中国兜兜转转这些年,2018年那会儿街头巷尾哪儿没轩逸、奇骏的影子?那会儿销量一口气干到七十几万台,听隔壁卖车的表哥说,当时日产销售大会气势如虹,连会议送的保温杯都比别人厚实。如今只剩下以前踮脚盼新车的销售笑话:“上半年才卖出二十七万台,去掉内部互购的,还不知道能剩多少。”
不过不能全怪日产“不思进取”,毕竟自动泊车系统、NISSAN Connectnavigation还是有人称道的。只不过这两年国产新能源配置提速太快,什么隐藏门把手、后驱电调大屏幕、L2级辅助驾驶……车主听了直呼“不科学”,日产的那些配置反倒扎在人们记忆里开始蒙灰。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现在年轻人多半一掂量,干脆奔着电动车去了——上回群友晒吉利深蓝,新车上市三天提到手。
有人传日产正在憋什么N7打翻身仗,试驾那天听老司机说起这台车外形当时挺唬人,一米八大汉也能坐得敞亮,隔音也提升不少。可隔壁楼新搬来的小夫妻合计买新车,瞟了一眼N7,转头还是下了比亚迪的定金,理由是“充电方便,APP支持多。”这话听着像笑话,仔细一想却也扎心。
说到养护,经常混修理厂的王师傅念叨:“日产品质没得说,可零配件的涨价和新车渠道混乱,导致老车主胆儿发虚。”而且据他说,16年以前的几款老轩逸,手动空调面板容易掉字,即便外观老气,但只要不追求潮流,还真有人收来做代步。
对比吉利、比亚迪这些新晋“狠角色”,日产似乎正处在个十字路口。师傅老王嘟囔:“油车这盘棋,再撑几年咱也得琢磨转型。”二手市场上,早年的轩逸残值开始下探,懂行情的一眼瞅出行情变天。
这两年偶尔也能见到日产车友会自发聚会,微信群里聊起“十年前自驾游还专挑日产,省油皮实”,全变成对往事唏嘘。前阵子还笑说旧天籁熔断器故障,犯低级毛病,维修笔记拍照发群,群友调侃“修好了喝顿羊蝎子”,听着又亲切又像是在送别一个时代。
顺手提一句,日本本土那边儿日产的销量也挺惨。听发小说他去年去北海道玩,出租车都不是以前那些清一色蓝鸟了,混进来不少本田丰田。日产上半年在日本本土的销量掉了一成多,说是三十年来最惨,单靠以前那招省油舒适,现在明显不大灵了。
小区保安张大爷还惦记着:“以后电车烂大街,都没人开油车,我这修配钥匙的生意也得转转型。下回真遇上坏了没配件的,可就真成孤品了。”话糙理不糙,日产要再不折腾点新花样,怕是以后真得指望老车主互帮互修才能撑门面。
这些碎事砸吧到一起,不知算是日产的检讨,还是这时代的变迁。前阵子路上偶见一辆17年老轩逸,后备箱贴着“老司机带带我”,尾气味道倒成了稀罕。这车,一到夏天下雨天刹车总有异响,司机开窗骂骂咧咧,听得真像老小区羊肉馆门口吆喝,熟悉又陌生。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