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证券报
● 龚梦泽 熊永红
因起动机继电器存在腐蚀风险可能导致短路及火灾隐患,宝马汽车或将在全球召回超过33万辆汽车。新华社9月27日报道,此次召回涉及2015年9月至2021年9月生产的多款车型,其中,德国市场受影响车辆超过13万辆,美国市场近20万辆。这是宝马在今年8月大规模召回纯电动车型后,又一次重大安全召回行动。
中国证券报记者第一时间向宝马汽车方面求证,得到的答复是:宝马中国已获悉相关召回信息并高度重视,第一时间与主管机构建立沟通,积极推进解决方案。目前,该事件仍在推进进程中,会适时公布。
年内发起多次召回
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的公告显示,此次召回受影响车辆的“起动机继电器可能发生腐蚀,从而导致继电器过热并短路”,存在引发火灾的风险。该机构特别提醒车主,在问题解决前应将车辆停放在室外并远离建筑物。
据悉,此次召回需要更换起动机,部分车型还需安装功率更大的电池,预计将产生较高的维修成本。事实上,此次召回已是宝马2025年以来的第六次重大召回事件。
今年8月8日,宝马(中国)汽车贸易有限公司和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就曾因“起动器发电机连接松动、高压系统误关闭”等问题,一次性召回超过23万辆汽车。具体来看,该次召回以纯电动i系列车型为主,包括国产i3、i5以及进口i4、i7、iX等车型。其中,2020年5月-2024年12月生产的国产iX3车型召回数量高达10.6万辆;2021年3月-2025年1月生产的国产i3车型召回9.58万辆;进口i4、i7、iX等约1.6万辆。
今年5月9日,宝马宣布召回进口5系汽车80辆、国产5系汽车16813辆以及X5汽车9953辆。值得一提的是,8月8日召回的5系汽车系5月召回活动的扩大,召回原因一致。
4月18日,宝马宣布召回进口X3 M40i、X4 M40i汽车共计3736辆。其中部分车辆由于车载诊断软件(OBD)中颗粒捕集器(GPF)监测项的启用条件标定过高,无法及时按预期完成诊断,造成在用监测频率(IUPR率)的计数不能正常增加,无法满足在用监测频率相关要求,可能存在排放危害风险。
海外方面,今年6月,因驱动电机软件缺陷,宝马在美国召回逾7万辆电动车,涉及车型包括:2022至2024款i4及iX、2023至2024款i7、2024款i5以及2025款i4 eDrive 35与eDrive 40。
此外,宝马还在今年发起了三次摩托车召回,涉及转向减振器、倒车控制单元和机油滤清器等部件问题。
外界普遍认为,频繁的召回事件暴露出宝马在产品质量控制方面存在的系统性隐患,也反映出传统豪华车企在向电动化转型过程中面临的技术挑战。
在华销量持续承压
公开数据显示,宝马在华销量呈现波动下滑态势:2022年销量同比下滑6.4%至79.2万辆;2023年虽短暂回暖至82.5万辆,同比增长4.2%;但2024年销量再度下滑13.4%,仅为71.45万辆。2025年上半年,宝马在华销量为31.79万辆,同比降幅进一步扩大至15.5%。
销量下滑直接反映在财务表现上。宝马集团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集团营收339.27亿欧元,同比下降8.2%;息税前利润26.61亿欧元,同比下降31.4%;净利润18.42亿欧元,同比下降31.9%。其中,汽车业务营收294.43亿欧元,同比下降8.2%;息税前利润16.02亿欧元,同比大幅下降40.3%。
分析人士指出,宝马在华销量下滑主要源于中国本土汽车品牌在电动化、智能化领域的快速崛起,对传统豪华品牌形成了强烈冲击。比亚迪、蔚来、理想等品牌在高端市场的影响力持续扩大,分流了部分原本属于德系豪华车的客户群体。
在此背景下,宝马集团近期进行了重大人事调整。今年6月,华晨宝马董事会宣布,宝思齐于8月1日起接替戴鹤轩博士出任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成为华晨宝马成立以来的首位女性CEO。与此同时,宝马集团承诺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资,计划在2026年和2027年推出包括新世代在内的20余款新车。2026年,代表宝马最新技术水平的首款新世代车型将在沈阳启动量产,这被视为宝马重振中国市场信心的重要筹码。
随着汽车行业电动化转型进入深水区,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和安全性的要求日益提高。中国乘用车产业联盟秘书长张秀阳表示,汽车产品质量问题已不再局限于硬件层面,更可能源于软件系统、电子控制单元等新型部件。这就要求车企必须建立全新的质量管控体系。尤其是豪华品牌,需要将其在机械制造领域的精益求精延伸至电子电气领域,否则很难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维持其豪华品牌的溢价能力。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