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万极光L!当年加价20万,如今却成“跳水王”?

这价格,简直是“跳水冠军”!

2025年10月,曾经那个让无数车迷心心念念的路虎揽胜极光L,官方售价直接飙到了23.98万。

您没听错,就是23.98万!

当年它可是卖到42.98万的“贵族”,现在这价格,差不多是腰斩再来一刀。

要是再算上各种地方补贴,二十万出头就能把这辆曾经的“面子工程”,开回自家车库。

这价格,竟然跟2015年那台被不少人贴上“山寨”标签的陆风X7有几分相似了。

想当年,陆风X7可是凭着“借鉴”极光的成功,在三四线城市火得一塌糊涂。

而进口的极光,那更是“一车难求”,加价二十万提车都得排队等半年!

起步价六十二万八,那份傲气,至今让人记忆犹新。

23万极光L!当年加价20万,如今却成“跳水王”?-有驾

可谁能想到,市场风向说变就变?

2015年3月15日,央视3·15晚会的一则报道,像一把利剑,直插极光的“心脏”。

变速箱在行驶中突然“掉链子”,这可不是小事!

从那以后,“修不好的路虎”就成了网络上的热门话题,挥之不去。

您说,设计再怎么惊艳,外观再怎么吸引人,一旦质量出了问题,人心就凉了半截。

陆风X7,正是抓住了这个空档,凭借着十二万的起步价,迅速在三四线城市打开了局面。

尽管2017年法院判陆风抄袭败诉,可老百姓心里那杆秤,早就自己衡量好了。

设计这东西,可以模仿,但质量,是品牌的根基。

23万极光L!当年加价20万,如今却成“跳水王”?-有驾

极光刚问世的时候,那设计简直是“惊艳了时光”。

悬浮式车顶、蚌式引擎盖,这些元素组合在一起,散发出一种与众不同的魅力。

电影《北京遇上西雅图》里的那个场景,更是让它成了不少人心中的“梦想之车”。

开着它,似乎就能与众不同,就能彰显品味。

然而,当国产化的大潮来袭,事情似乎就变得复杂起来。

品牌销量在2010年到2017年间确实一路走高,但真正的隐患,却在悄悄滋生。

是以为国产能省钱,就能多赚钱?

结果,质量这道坎,没能迈过去。

老百姓不买账,工厂设计产能二十万辆,实际利用率却只有不到四分之一。

这“卖一台亏一台”的局面,谁又能轻易化解?

23万极光L!当年加价20万,如今却成“跳水王”?-有驾

对比一下,路虎在中国市场,最稳当的还是进口的揽胜系列。

2024年,它卖出了差不多两万台,比前一年还有小幅增长,这说明什么?

说明真正的“硬通货”,依然有其市场。

可国产的极光和发现加起来,销量却同比下滑了三分之一,总共才卖出三万三千五百台。

更惊人的是,捷豹路虎的国产业务,一年就亏了一个多亿!

这数字,我看着都替他们捏把汗。

经销商的日子,更是雪上加霜。

十款车里,能勉强盈利的恐怕只有两款。

曾经热闹非凡的展厅,如今也是门可罗雀,一派萧条景象。

高端车型还能勉强支撑,但这些销量不济、价格跳水的老款车型,简直就是整个品牌的“拖累”。

23万极光L!当年加价20万,如今却成“跳水王”?-有驾

极光当年确实是辆“明星车”,这我承认。

可从2015年之后,它似乎就进入了“停滞期”,更新换代慢得让人着急。

您想想,现在都2025年了,新能源SUV市场已经杀得天翻地覆,15万左右就能买到像比亚迪宋PLUS、吉利星越L这样科技感爆棚、智能化拉满的车型。

传统豪华品牌如果还守着老一套,不拥抱电动化、智能化,光靠着一张“好看的脸”,真的很难再留住如今这批追求新潮、注重体验的年轻消费者了。

他们要的,是好用、是智能、是有科技的“玩伴”,而不是仅仅看起来“值钱”的摆设。

23万极光L!当年加价20万,如今却成“跳水王”?-有驾

如今,奇瑞竟然成了路虎的“救命稻草”,这消息听着,确实让人唏补。

原本只是代工生产,谁能想到,反而成了撑起工厂运转的关键。

听说,捷豹路虎正打算对几款老款国产车型进行“瘦身”,转而借助奇瑞的平台,推出全新的电动车型。

这步棋,走得确实大胆,也充满了未知。

能不能就此“涅槃重生”,关键在于他们敢不敢放下过去的价格战思维,真正拿出能够打动人心的技术和产品。

98万的极光,这价格,绝不是什么短暂的促销活动。

它更像是一声宣告:老牌豪华品牌在电动化浪潮的冲击下,正在经历一场痛苦的“自我解构”。

曾经的辉煌,如今已难以重现。

它无声地告诉我们,品牌正在老化,合资的道路也愈发艰难。

“路虎”二字,不再是“面子”的代名词,而更多地与“降价清仓”联系在一起。

这十年间,在这条摇摆不定的路上,究竟是谁的责任?

是那些被价格牵着走的消费者?

是苦苦支撑的经销商?

还是那些高高在上、深居简出的决策者们?

我只希望,有人能站出来,说一句真话,道明其中的缘由。

古语有云,“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当一个品牌赖以生存的根基——质量和创新——出现动摇,再华丽的外表也难掩内在的危机。

极光价格的跳水,不仅仅是市场行为,更是对过去十年品牌战略的一次沉重反思。

我们看到,那些曾经的“神车”,在时代的洪流中,若不能及时革新,终将沦为“昨日黄花”。

笔者认为,品牌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必须做到“与时俱进,创新为魂”。

一味地依赖过去的辉煌,或者试图通过价格战来挽回颓势,都是饮鸩止渴。

尤其是在当下这个技术飞速迭代的时代,智能化、电动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那些固守传统、不思进取的品牌,注定要被市场淘汰。

您说,这23.98万的极光,是“抄底”的好机会,还是“接盘”的开始?

这问题,留给时间和市场来回答。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对于任何一个汽车品牌而言,失去用户的信任,其代价将是无法估量的。

我们不禁要问,当一个品牌的光环逐渐褪去,只剩下冰冷的价格标签时,它还能吸引多少目光?

当曾经的“梦想之车”变成“打折商品”,消费者的情感又将何去何从?

这其中的落差,或许只有身在其中的人,才能体会得更深。

笔者的经验是,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消费者的口碑。

口碑是品牌的生命线,一旦崩塌,想要重建,难于上青天。

路虎极光的故事,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它警示着所有品牌:唯有品质过硬,不断创新,才能在市场中赢得长久的尊重。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