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中国面临严峻形势!思域9万低价仍无市场,新车月售仅达52辆

本田中国的高管潘建新在内部会议上说,“我们已经身处生死局,退无可退了。 ”这句话不是危言耸听。 2025年7月,本田在中国的销量只剩下4.48万辆,同比下滑近15%。 就在五年前的2020年,它还能一个月卖出20万辆。 现在,它的销量连造车新势力零跑都比不过了。

本田中国面临严峻形势!思域9万低价仍无市场,新车月售仅达52辆-有驾

五年前,本田思域卖到14.39万起,消费者抢着买,月销破万轻轻松松

如今,思域降价到9.19万起,一个月却只能卖出3609辆。 同样的故事也发生在CR-V、雅阁这些曾经的爆款身上。

2025年7月,本田在中国没有一款车月销过万。 这种断崖式下跌不是偶然。 本田在中国已经连续第五年销量下滑,2025年上半年累计销量31.5万辆,同比暴跌24.2%。

本田的销量崩塌背后,是新能源浪潮的彻底碾压

2025年中国新能源车渗透率突破60%,15万—25万元的主力市场被自主品牌吃掉75%的份额。 本田的新能源车占比只有14%,连行业平均水平33.3%的一半都不到。

本田2024年投产的两座新能源工厂,年产能合计24万辆,结果2025年5月,它寄予厚望的纯电SUV东风本田S7只卖出52辆,广汽本田P7也只卖了142辆。 同一个月,比亚迪秦PLUS EV卖了超过2.8万辆。

本田中国面临严峻形势!思域9万低价仍无市场,新车月售仅达52辆-有驾

本田的问题不仅是车卖不动,连价格体系也崩了

2024年10月,雅阁新能源在北京、太原等地直接降价6万元,起步价腰斩到11.98万。 CR-V混动版降价4.8万,思域终端价跌破9万。 这种“骨折式降价”反而让消费者不信任:以前加价买的“神车”,现在贱卖也没人要。

技术神话的崩塌致命

2025年1月,本田因转向机缺陷一次性召回136.7万辆车,创下在华最高纪录。 这次召回的车,恰恰是2021—2024年生产的,也就是它销量巅峰时期卖出去的车。

本田中国面临严峻形势!思域9万低价仍无市场,新车月售仅达52辆-有驾

本田不是没想过转型

它关闭了广本和东本共4条生产线,砍掉29万年产能。 还和宁德时代签电池合作,与Momenta联手开发智能驾驶。 这些动作都太晚了。

2020年全球车企电动化转型关键期,本田把90%的研发资源都投给了燃油车。 直到2024年,才仓促推出纯电品牌“烨”。

本田被自己的供应链捆住了手脚

它在中国的核心零部件35%依赖进口,比亚迪的自给率高达95%。 本田的日本供应商很多是子公司或几十年老搭档,甚至交叉持股、高层互通。

这种捆绑让本田的成本居高不下。 同样的纯电SUV,比亚迪能做到12.98万起,本田却要定价19.99万—24.99万,结果上市一个月就降价6万清库存。

本田中国面临严峻形势!思域9万低价仍无市场,新车月售仅达52辆-有驾

智能化短板是雪上加霜

本田的车机系统至今不支持5G联网,语音交互体验落后自主品牌两代。 中国车企在卷“城市NOA”和“车载KTV”时,本田还在宣传“i-MMD混动加速平顺”。 2024年,本田在25—35岁主力购车群体中的品牌偏好度,从第3位暴跌到第12位。

本田的溃败也拖垮了合资伙伴

2025年8月,东风汽车突然挂牌出售东风本田发动机公司50%股权,这家成立27年的合资企业,曾是燃油车黄金时代的象征。

与此同时,广汽本田紧急换帅,让技术背景的高洪祥接替李进出任执行副总。 人事变动救不了销量。 2025年7月,东本和广本的经销商库存系数高达2.0,远高于行业平均的1.35。 车造出来,只能堆在停车场。

本田中国面临严峻形势!思域9万低价仍无市场,新车月售仅达52辆-有驾

对比同为日系的对手,本田显狼狈

丰田铂智3X在2025年3月上市后,月销爬坡到近7000辆;日产N7也超过6000辆。 本田S7/P7的销量只有它们的零头。 全球市场也救不了本田。

2025年4—6月,本田净利润同比暴跌50.2%。 它原本计划在美国推出的纯电SUV Honda 0项目,因为需求疲软和政策退坡,突然中止开发。

#图文作者引入激励计划#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