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成都车展22万平展馆里,120个品牌杀得火热,新能源竞争的焦点居然悄悄转向了?原本被理想、问界带火的增程式技术,突然被smart指着鼻子“挑刺”,还甩出EHD超级电混技术喊出“每一程,比增程更成”!要知道增程可是当下混动市场的“香饽饽”,smart这波操作到底是底气十足,还是故意博眼球?它口中的“更成”,又真能改写混动市场的游戏规则吗?
先说说现在混动市场的“怪象”——增程式技术看似风光,实际体验却藏着不少坑。相信不少买了增程车的朋友都有同感:满电的时候开着特爽,加速快还安静,可一旦亏电,立马“现原形”!动力跟不上不说,油耗还往上涨,甚至发动机噪音能传到车厢里,本来想靠增程解决续航焦虑,结果反而更闹心了。smart全球公司CTO羊军就直接点破了这事儿,说增程在低温环境下动力能腰斩,亏电油耗飙升得离谱,噪音更是控制不住,这话简直说到了用户心坎里。更有意思的是,有些车企为了缓解续航问题,一个劲加大电池容量,结果电池重了,车也费油了,陷入“续航越想自由,车身越重”的死循环,根本没解决核心问题。
而smart偏偏反其道而行,在大家都扎堆增程的时候,选择了超级电混。据说当初立项的时候,团队内部吵得特别厉害,有人觉得增程市场火,跟着做肯定好卖,也有人坚持要做真正解决用户痛点的技术。最后拍板选超级电混,其实是看透了用户的真实需求——咱们买混动,不就是想兼顾日常通勤的经济性和长途出行的续航吗?增程看似兼顾了,却又制造了新麻烦,比如亏电拉胯、低温不给力。smart就是想打破这种“要么省油没动力,要么有动力不省油”的二元对立,这思路其实挺实在的,不盲目跟风,反而盯着用户真正的难处下手。
再说说smart EHD超级电混的“硬实力”,光一个数据就足以让同行紧张——47.26%的发动机热效率!可能有人对这个数字没概念,我给大家科普下:现在混动发动机热效率能突破40%就已经很牛了,每提升0.1%都得在技术上花大功夫,更别说47.26%了,这简直是行业里的里程碑!要知道比亚迪第五代DM技术的热效率是46.06%,smart这一下就超了,直接把混动能效的基准线拉高了。别小看这1%出头的差距,反映在实际用车里,就是更低的油耗和更强的动力,日积月累下来,能帮车主省不少油钱。
但光有高热效率还不够,真正让用户开车舒服的,是全场景体验的提升。smart给EHD配了3DHT三挡变速器和无感换挡系统,这俩搭配起来效果绝了!我特意查了下实测数据,车速跑到80km/h的时候,车厢里的噪音才59分贝,这是什么概念?相当于在安静的办公室里说话的声音,完全打破了大家对混动车型“顿挫又吵”的固有印象。更厉害的是低温表现,冬天零下30℃的严寒天气里,很多增程车早就动力衰减得没法开了,EHD就算电量低,动力也依旧充沛,这对北方用户来说简直是“救命”的功能。羊军说“EHD就是超级增程——增程能做到的我们更好,增程做不到的我们实现”,这话虽然有点狂,但从这些实测表现来看,还真不是吹牛。
更让人惊喜的是,EHD还注入了奔驰的基因。smart特意请了奔驰的底盘专家做本土化调校,就算车子亏电,开起来也能保持“超稳、超顺、超静”的SSS级体验。要知道以前这种细腻的驾乘质感,只有豪华品牌的高端车型才有,现在smart把它变成了EHD的标配,这一下子就和其他混动车型拉开了差距。想想看,花普通混动的钱,能享受到奔驰级别的调校,这对追求驾驶品质的用户来说,吸引力可不是一般的大。
当然,技术再牛,最终还得落到用户的真实用车场景里。smart中国营销公司CEO易寒提出的“5+2+7”黄金模型,就把EHD的优势跟日常用车完美结合了。所谓“5”,就是每周5天的工作日通勤,EHD纯电续航能到252km,按每天通勤50km算,一周下来都不用加油充电,而且电费只有燃油车油费的1/5,通勤成本直接打骨折;“2”是周末2天出游,全家满载去爬山也不怕,强动力双备份设计,动力不会衰减,超车、爬坡都很从容;“7”则是春节、五一这种长假,1615km的综合续航,再加上高原实测馈电油耗才5.3L,根本不用一路上找充电桩,彻底告别长假堵车时“没电又没油”的焦虑。
而且EHD还经住了极端环境的考验,在吐鲁番45℃的高温下,连续8次零百加速都没衰减,动力一直在线;到了海拔3200米的高原,动力衰减也才3%-4%,要知道传统涡轮增压燃油车在海拔3000米以上,动力衰减能超过10%,这对比一下,EHD的全场景适应能力就太明显了。有网友看完实测数据后说:“之前开增程车去高原,亏电的时候踩油门都没劲儿,EHD这表现也太稳了,以后长途自驾终于不用慌了!”还有人算过通勤账:“每天省40块油钱,一个月就是1200,一年下来能省不少,这才是混动该有的样子!”
smart这波入局,其实已经在悄悄改变混动市场的规则了。以前混动车型总在“性能、能耗、成本”之间妥协,要么追求低油耗牺牲动力,要么要动力就得多花钱,EHD却用47.26%热效率发动机加3DHT变速箱的组合,打破了这个“不可能三角”,既省油又有动力,成本还控制得不错。再加上奔驰调校带来的SSS级体验,把“静谧平顺”从豪华品牌的溢价标签,变成了普通用户也能享受到的技术普惠,这一下就把其他混动车型的优势给削弱了。
而且smart的市场策略也挺有野心,搞了个“中欧双核”战略,先把中国作为EHD技术的首发战场,靠精灵#5 EHD车型吸引主流用户,等站稳脚跟后,再把技术带到海外市场。明年还计划推出两款偶数序列新车,CMO张明霞直接说“EHD将开拓全新细分市场”,这明显是想把用户按不同用车场景细分,精准满足需求,而不是像以前那样“一款车卖所有人”。这种多技术路线并行、精细化切割市场的思路,说不定能让它在混动市场里杀出一条新路子。
其实从2019年smart转型纯电,到现在纯电、混动双路线并行,它的变化也反映了新能源行业的竞争逻辑在变——以前是拼谁先把电动化搞起来,谁的纯电续航长,现在则进入了“场景化精耕”的2.0时代,比的是谁能真正解决用户在不同场景下的痛点。EHD技术用1615km续航解决了长途焦虑,用奔驰基因提升了驾乘质感,本质上是把混动技术的价值标准重新定义了:以后再看混动好不好,不只是看参数多漂亮,更要看能不能在冬天、在高原、在亏电时,都让用户开得安心、舒服。
羊军那句“每一程,比增程更成”,现在听来更像是一句技术宣言。smart这波用EHD超级电混挑战增程的操作,说不定真能引发混动市场的“地震”——那些只靠概念炒作、解决不了真实痛点的技术路线,迟早会被用户抛弃。而像EHD这样盯着用户需求、实打实做技术突破的,或许真能成为混动2.0时代的“新标杆”。这场混动市场的洗牌,才刚刚开始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