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突现异响别慌,4步辨声定位,安全停车指南

咱们很多人在骑摩托车的时候,都特别享受那种风和自由的感觉,引擎的声音听着也带劲。

但是,这种享受最怕的就是被打断,尤其是一种突如其来的、不正常的响声。

可能你正在路上骑得好好的,车子突然就传来一阵“咔哒咔哒”或者“吱吱”的怪声,这时候心里肯定会“咯噔”一下,瞬间就紧张起来了。

这声音就像是车子在跟你“喊疼”,告诉你它可能出毛病了。

摩托车突现异响别慌,4步辨声定位,安全停车指南-有驾

这时候人就容易慌,脑子里可能会闪过两个念头:是赶紧一脚急刹车停下来,还是觉得可能问题不大,硬着头皮继续往前骑?

实际上,这两种极端的做法都可能带来危险。

处理不好,轻一点是把车子彻底弄坏,严重点的,可能会直接导致摔车事故。

所以,当摩托车在行驶中突然出现异响,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办?

这其实有一套科学的应对方法,从你听到声音的那一刻起,到最后安全地把车停下来,每一步都非常关键。

首先,当那声不该出现的杂音钻进你耳朵的时候,你最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稳住心神,保持冷静。

慌乱是处理所有突发状况最大的敌人。

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猛地捏刹车,想让车子立刻停住。

这个想法可以理解,但操作起来非常危险。

尤其是在你还不清楚声音是从哪个部位传来的时候,比如说感觉是后轮或者链条附近响,这时候一脚急刹很容易导致后轮瞬间抱死,车子立马就会甩尾、侧滑,在车多的路上,还可能被后方的车辆追尾,造成更严重的二次事故。

有数据显示,在不少摩托车单方事故中,有相当一部分都和驾驶员在遇到突发情况时,反应过度、操作失误有直接关系。

所以,记住,听到异响的头几秒,千万要管住自己的手和脚,别做猛烈的刹车或转向动作。

在稳住车身的同时,你的大脑要迅速开始工作,给当前的情况拍个“快照”,做个初步的判断。

这个判断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大概听一下声音是从哪个方向传来的,是车头、车尾,还是车身下面?

第二,分辨一下声音的类型,是那种像金属摩擦一样尖锐的“吱吱”声,还是像有什么零件松了在互相敲打的“哐当”声,或者是零件拖在地上摩擦地面的“沙沙”声?

第三,感受一下声音的节奏,这个响声是随着你加油门、发动机转速升高而变快,还是随着车速的提高而变快?

或者是完全没有规律,时响时不响?

这三个问题能帮你快速缩小故障的范围。

摩托车突现异响别慌,4步辨声定位,安全停车指南-有驾

比如,如果声音和发动机转速关系大,那问题很可能出在发动机内部;如果和车速关系大,那多半是车轮、刹车、链条这些传动系统出了问题。

就在你进行这些判断的同时,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动作要立刻完成,就是用你的右手大拇指,马上打开车辆的双闪警告灯。

这个灯一打开,就等于在用最直接的方式告诉周围所有的车辆,特别是你后方的车辆:“我的车可能出问题了,请注意保持距离,不要靠近。”这是在复杂路况下为自己争取安全空间和反应时间最有效的方法。

有了初步的判断之后,我们就可以根据声音的特点,来更具体地分析可能是哪里出了故障。

这里有几种最常见的异响类型,大家可以对号入座。

第一种,是那种频率很高、特别刺耳的金属尖啸声。

这种声音一听就让人头皮发麻,通常它的来源是刹车系统。

最常见的原因就是刹车片已经磨损到了极限,刹车片上都带有一个小小的金属报警片,当刹-车皮磨没了,这个金属片就会直接摩擦到刹车盘,发出这种尖叫声来提醒你该换刹车片了。

另一种可能,就是有小石子或者其他硬物,被卷进了刹车片和刹车盘的缝隙里,车轮一转,它们就在里面互相“打架”,也会产生这种声音。

这种问题的危险等级属于中等,它一般不会让车辆瞬间失控,但说明你的刹车性能已经下降,需要尽快找个安全的地方停车检查。

第二种,是那种“哐当、咯噔”的,感觉有什么东西松了的撞击声。

这种声音通常来自车身的中后部,也就是链条附近。

十有八九,是你的链条太松了。

链条过松,在你加速或者减速收油的一瞬间,松弛的链条就会上下大幅度摆动,像鞭子一样抽打在后摇臂或者链条护板上,发出这种响声。

这个问题千万不能小看,它的危险等级非常高。

链条如果只是松动,会加速链条和牙盘的磨损,但如果松动得太厉害,在高速行驶中很有可能直接从牙盘上脱落。

一旦链条脱落,最坏的情况就是瞬间卡在后牙盘和车架之间,导致后轮在零点几秒内瞬间锁死,那时候车子会猛地一顿,然后完全失控,后果不堪设想。

第三种,是来自发动机内部的,那种沉闷的“轰隆”声,或者像是金属零件被打碎了的“哗啦啦”声。

如果听到这种声音,那情况就非常严重了。

摩托车突现异响别慌,4步辨声定位,安全停车指南-有驾

这说明发动机内部的核心部件,比如曲轴、连杆、轴瓦或者离合器片,可能出现了断裂、碎裂或者严重磨损。

这等于是摩托车的“心脏”出了大问题,随时可能导致发动机突然停止工作,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拉缸”或“抱瓦”。

发动机一旦抱死,动力会瞬间切断,同样会造成后轮锁死,危险等级是最高的,没有任何侥幸的余地。

第四种,是那种持续的“嗡嗡”或者“吱吱”声,而且这个声音会随着车速越来越快而变得越来越响,频率也越来越高。

这种声音,多半是车轮的轴承出了问题。

车轮能够顺畅转动,靠的就是里面的轴承,如果轴承因为缺油干磨,或者内部的滚珠损坏,就会发出这种持续的异响。

这个问题属于中高级别的风险,虽然它会给你一定的反应时间,但如果完全置之不理,轴承最终会因为过热而彻底抱死,导致车轮卡住,同样会引发失控。

当我们根据声音判断出问题的大概风险等级后,就要采取不同的停车策略了。

总的来说,安全停车有个通用的五步法:第一,握紧车把,稳住车身,保持车辆直线行驶;第二,立刻观察左右后视镜,看清楚后方和侧方的交通情况;第三,温柔地减速,最好的方式是松开油门,然后逐级降低档位,利用发动机自身的牵引力来平稳地降低车速,这个过程我们叫发动机制动,尤其是在怀疑刹车或者车轮有问题时,这种减速方式比直接用刹车更安全;第四,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打开右转向灯,平稳地把车子向道路最右侧的紧急停车带或者路肩停靠;第五,直到车辆完全停稳后,熄火,放下边撑,人再下车。

对于那些高风险的异响,比如发动机的怪声或者链条的剧烈敲击声,就必须毫不犹豫地立即执行这套停车方法,目标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安全地离开行车道。

而对于刹车片报警这类中低风险的异响,你可以稍微从容一些,规划在前方最近的服务区或者安全的停车场再进行处理,但途中一定要保持警惕,持续观察车辆状态。

把车安全停到路边之后,事情还没完。

首先要做的,是在车子后方的来车方向,放置随车的三角警示牌。

在普通的城市道路上,这个距离至少要50米,如果在高速公路上,距离必须拉开到150米以上,如果是夜间或者雨雪天气,距离还要再加倍。

这是为了提醒后方车辆前方有故障车,防止二次事故的发生,非常重要。

然后,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你可以对刚才判断的异响部位进行一个简单的目视检查。

比如看看刹车片是不是真的磨没了,链条是不是松得厉害,车底有没有漏油的痕迹。

最后就是做决定:是自己动手解决,还是寻求帮助。

如果只是刹车夹了个小石子这种小问题,自己有工具也能处理,那可以自己解决。

但如果是发动机内部异响、链条问题或者你自己也搞不清楚状况,那就千万不要再尝试启动车辆继续行驶了。

侥幸心理是安全的大敌。

这时候最明智的选择就是拿出手机,呼叫专业的道路救援或者联系熟悉的维修店。

花一点救援的费用,换来的是自己和他人的安全,这笔账怎么算都划算。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