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跑D19:一颗8797芯片狂飙200TOPS算力,25万价位对标理想L9的迈巴赫轮毂方案,这场豪赌能赢吗?
销售顾问把我拉到展厅角落,压低声音:“看见没,这对镀铬轮毂——迈巴赫同款设计,25万就能开回家。”我盯着那张谍照看了三十秒,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零跑这次玩得有点狠。
双色车身配那对“大饼”轮毂,车长5米2、轴距3米1的体量感往那一杵,气场直接拉满。更绝的是车顶那颗激光雷达,配合8797舱驾一体芯片,200TOPS算力全给你塞进去。我当时就想,理想L9那45万的价格,看到这配置单会不会有点紧张。
一颗芯片干两份活的算盘
8797这颗芯片的玩法挺特别。别家做座舱和辅助驾驶,要么双芯片分工,要么单芯片凑合用。零跑直接把两件事塞进一颗大脑里,座舱娱乐和L2++智驾共用算力池。
我那做汽车电子的哥们儿说,这种整合方式对软件调度要求极高,搞不好就是灾难。但如果调通了,系统响应速度和数据流转效率会甩分布式架构几条街。200TOPS的算力摆在那儿,理论上够用,关键看实际优化水平。
理想L9用双8155做座舱已经够舍得堆料了,但零跑这套中央集成方案在架构层面确实更激进。技术路线各有各的活法,只是零跑这步棋下得比较冒险——赌的是未来三年的软件迭代能力。
轮毂和车身的视觉游戏
那对镀铬轮毂配双色车身,争议挺大。有人觉得够排面,也有人说太张扬。我倒觉得零跑算准了目标用户的心思——买这价位SUV的,十有八九要兼顾家用和商务场合,气场这东西有时候比配置表更管用。
封闭式前脸加贯穿灯带,整个造型走的是稳重路线,没往运动化方向硬凹。车顶激光雷达也没刻意藏起来,科技感直接摆明了给你看。只是这套设计落地后,在街上的实际观感如何,现在谁也说不准。
我见过太多车型谍照惊艳,量产后却泯然众人。零跑D19这次把调子起得挺高,就看最终交付时能不能稳住这份气势。
增程和纯电的双保险
动力系统准备了两套方案。增程版综合续航能跑1300公里左右,1.5T四缸增程器配双电机四驱,零百加速可能进5秒区间。纯电版基于800V平台,10分钟补能300公里,CLTC续航700公里打底。
这策略挺实在——不逼用户站队,各取所需。增程版适合经常跑长途的,纯电版在限购城市有绿牌优势。理想L9只做增程,虽然省心,但在部分市场确实少了点灵活性。
我有个朋友去年提了增程车,现在看着公司楼下新装的充电桩阵列,总觉得当初选错了。需求这东西会变,零跑给两条路,算是留了后手。
中央架构埋的伏笔
中央集中式电子架构这事儿,听起来技术味儿挺浓。简单说就是用一个大脑统管全车系统,座舱、驾驶、动力、车身全在一个平台上跑。传统域控架构就像各部门独立办公,中央架构相当于全员开会,信息流转效率高出不少。
这套东西的好处在后期。OTA升级、功能迭代、甚至车辆性能调节,理论上都能玩出更多花样。线束长度能减30%,重量和能效也跟着优化。
当然,架构先进不等于体验就好。零跑之前的C系列口碑还行,D19能不能延续,得看软件团队的真实水平。硬件搭台,软件唱戏,这个道理大家都懂。
激光雷达的交付承诺
车顶那颗激光雷达配多传感器融合,高速NOA、城市辅助驾驶、自动泊车这些功能该有的都有。关键是零跑这次说随车交付,不玩“期货”那套。
我见过不少车型买的时候智驾功能说得天花乱坠,提车后发现还在内测阶段,得等半年甚至一年才能用上全部功能。如果零跑这次真能做到“即装即用”,对用户来说省了不少折腾。
实际表现如何,城市NOA认不认路,泊车灵不灵光,这些还得等首批车主验证。纸面参数和真实体验之间,往往隔着无数个软件版本的距离。
25万这个价格能撑多久
如果配置属实,25万的价格确实够劲儿。但这几年市场教会我们一个道理:性价比不是护城河,产品力和品牌认知才是根基。
零跑现在要证明的,可能不只是用低价抢份额,更要让消费者相信自己能把高端车做好。D19算个试金石——能不能撑起“豪华大SUV”的定位,能不能让人觉得这钱花得值,直接决定零跑能走多远。
理想当年也是靠增程加大空间加性价比起家的,现在已经稳在30万档位了。零跑能不能复制这条路,D19的表现至关重要。
暂时还是个问号
零跑D19还没正式发布,现在聊这些多少有点“望梅止渴”。但有一点挺明确:这车的出现,给25到30万这个价位段添了不少变数。
能不能真正威胁到理想L9,或者说能不能改变消费者对零跑的认知,还得看量产车的综合素质。技术亮点再多,最终还是要落到用户的真实体验上——车机响应快不快,底盘滤震整不整,空间布局合不合理,智驾功能靠不靠谱。
不过话说回来,能让大家讨论起“25万的零跑和45万的理想该怎么选”,本身就说明这市场够热闹了。对消费者来说,选择多总归是好事。至于零跑这场豪赌能不能赢,可能得等到明年这个时候才能看出个大概。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