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消费者在4S店看到吉利星越L云起版时,最常问的问题莫过于“这发动机是沃尔沃的吗?”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背后,隐藏着吉利与沃尔沃十年技术融合的复杂故事。作为吉利品牌的旗舰SUV,星越L云起版搭载的2.0T发动机确实与沃尔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不是”。
技术同源的动力心脏
星越L云起版全系标配的Drive-E 2.0TD发动机确实源自沃尔沃技术平台。这款发动机采用全铝材质打造,轻量化设计使其在保证强度的同时降低了整车重量。从技术参数来看,低功率版本最大功率160千瓦(218马力),峰值扭矩325牛·米;高功率版本则达到175千瓦(238马力)和350牛·米,这些数据与沃尔沃Drive-E系列如出一辙。
但关键在于生产环节——这些发动机并非从瑞典直接进口,而是在吉利罗佑工厂完成制造。这就像使用同一张菜谱在不同厨房做菜,原材料和工艺标准相同,但掌勺的厨师不同。吉利获得了沃尔沃完整的技术授权,包括缸内直喷、双涡管涡轮增压等核心技术,并在吉利的生产体系中实现了本土化制造。
共享平台下的差异化调校
2017年吉利与沃尔沃成立的合资公司,为双方技术共享搭建了平台。通过相互授权,吉利获得了沃尔沃整车架构和动力总成技术的使用权。但值得注意的是,星越L的发动机代号为JLH-4G20TDJ和JLH-4G20TDB,与沃尔沃在售车型的发动机编号明显不同。
这种差异体现在调校策略上。虽然基于相同技术平台,但吉利工程师根据中国路况和消费者习惯,对动力输出曲线进行了优化。低速扭矩更加充沛,涡轮迟滞进一步降低,这些改变使星越L在城市道路上的表现比沃尔沃同源机型更加游刃有余。同时,燃油经济性也针对中国市场特点做了特别优化。
自主研发的进化之路
吉利官方一直强调星越L搭载的是“自主研发”发动机,这种说法并非没有依据。在吸收沃尔沃技术的同时,吉利注入了自己的创新元素。比如在耐久性测试中,吉利采用了比沃尔沃更严苛的中国标准,包括高温高原高寒的“三高”测试。
在排放控制方面,这款发动机提前满足了国六b标准,显示出吉利在环保技术上的自主突破。高压油泵、涡轮增压器等核心部件虽然技术源自沃尔沃,但供应链已经实现本土化,由博格华纳、博世等国际供应商在中国的工厂提供。
市场定位的智慧选择
星越L云起版采用沃尔沃技术但非沃尔沃品牌的发动机策略,体现了吉利精准的市场定位。一方面,沃尔沃的技术背书提升了产品溢价能力;另一方面,自主生产的成本优势让星越L能够以14.77-17.97万的亲民价格提供豪华车级别的动力体验。
这种“技术共享但不贴牌”的做法,既避免了直接使用沃尔沃发动机带来的成本压力,又通过“同源不同款”的差异化满足了消费者对豪华技术的向往。从市场反馈看,这种平衡策略相当成功——星越L持续位居中型SUV销量前列,证明了消费者对这种技术路线的认可。
汽车核心技术从来不是非黑即白的选择题。星越L云起版的发动机故事,正是中国汽车工业从引进吸收到自主创新的生动缩影。在全球化协作的今天,真正重要的是如何将国际先进技术转化为适合本土市场的产品力——这一点上,吉利显然已经找到了自己的答案。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