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红公鸡
红公鸡指的就是嘉陵CJ50摩托车。当年的它,脚踏启动、烧混合油,行驶时总发出“叮当叮当”的声响!
最早的嘉陵CJ50轻便摩托车,启动方式类似自行车脚蹬,也能像自行车一样骑行,是国内较早采用CVT变速箱的车型,需人工混合燃油,依靠脚踩启动。它的声音格外响亮,“丁零当啷”的节奏此起彼伏,仿佛自带旋律——跟着哼起来的,都是过来人吧?骑这车连喇叭都省了,松油门时,清脆的响声便能一路伴随。
2、嘉陵本田70
一代经典神车!搭载本田发动机,油耗极低。当年拥有一辆嘉陵70,四冲程引擎不仅省油耐用,声音悦耳,还兼具轻便与不俗的速度。
嘉陵本田70最大的亮点是冬季启动性能:即便在零下三十度的户外放置一夜,清晨一脚就能启动,堪称神奇。相比之下,朋友们的铃木、川崎等车型在寒冬里根本无法做到“一脚着车”。那个年代小排量车(250cc以下)鲜有电启动,均为脚踩发动;嘉陵本田70车身轻盈,骑行便捷。我骑的那辆是分体式车座,拆下后座后露出方形车架,方便携带物品——本就不爱载人,便一直保持着车架状态。
不过它也给我添过麻烦。一次在冰面玩漂移后熄火滑冰,一小时后重启时离合器线被冻住,挂挡后松离合就熄火,最终推了五公里回家,用电吹风对着离合器线吹了一小时才恢复。此后即便外出,也不敢在室外久放,能推进屋绝不留在外面,真是怕了。
还有一次惊险经历,纯属操作失误。嘉陵本田70采用1-4档+空挡的循环档设计,向前踩为1-2-3-4-空,向后踩为4-3-2-1-空。那次以约60迈速度行驶,想减速换2档时走神,未踩刹车就松了离合,瞬间后轮抱死甩尾。情急中掐回离合纠正,惯性却引发摩托车最怕的“死亡摇摆”,好在及时刹停。短短几秒的险情让我至今后怕——若当时车速更快或处置稍慢,后果不堪设想。从此养成习惯:车不停稳绝不撒手离合,非要看到仪表盘绿灯亮起才安心。如今回想,已是三十多年前的往事了。
3、幸福250C
幸福250于1960年在上海第二自行车厂正式下线,是国内最早的摩托车之一,承载着一代人的回忆。早年电力、邮政、派出所等单位都配备这款车,邻居家就有一辆,我常蹭骑——它的排气管会“放炮”,踩启动杆时还总不小心磕到小腿,青一块紫一块是常事。提到幸福250,满是温暖的记忆。
它启动时动静极大,整条街都能听见,还冒着黑烟,弥漫着类似煤油的气味。最早的钥匙就是一根棍儿,像火柴棍安了个把手;转向灯不是灯泡,而是可手动扭转的箭头指示牌。农村常有人在后加装架子,一次能拉五头大猪,排气管的轰鸣夹杂着猪叫声,热闹得堪比唢呐。
4、黄河250
黄河250堪称幸福250的“孪生兄弟”,由中国邮电工业总公司河南邮电五三八厂(邮电部偃师摩托车厂)生产,搭载二冲程发动机。骑这车得手脚麻利,需精准配合速度与档位——油门一松、速度下降就得及时降档,否则变速箱会拖档,车身一顿一顿的。以当年的出身、品牌、造型和排量,本应大火,却因质量性能欠佳未获车友认可,最终沦为“冷门车”。
5、重庆CY80摩托车
重庆CY80采用三档循环档和自动离合设计,初骑时左手空空的,还真有些不习惯。该车1984年上市,初期搭载雅马哈进口发动机,后来边盖增加“重庆”标识,再逐步实现国产化,油耗约1.8L/百公里。第一批车型堪称“神车”,尤其是带摇臂的前减震,骑行舒适度极佳。八十年代纯进口的CY80雅马哈二冲程发动机性能出色,即便到九十年代,品质依然在线。
那个年代车型选择有限,重庆两家兵工厂与日本车企合作生产的摩托车(如早期嘉陵本田、建设雅马哈)口碑好,正因车型由日方设计,发动机及核心配件多为进口,耐用性强。可惜一旦全面国产化,耐用性便打了折扣——比如五羊125与嘉陵125,同款车型因配件(进口与国产)差异,价格和品质也拉开了差距。
6、本田CG125
这才是经典的本田CG125,标志性的本田红车漆,四十多年过去依旧难以超越。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它的上路价约2.5万元,接近当时一套房的价格,是怀旧与经典的代名词,骑出去相当拉风,满满都是回忆。年轻时我常炫技:启动、拉离合、挂1档,车身侧倾45度,刹住前轮,结合离合并加油,可原地打转180度(支撑脚需脚掌着地、后跟悬空)。它的核心优势在于发动机制造精密——材料、工艺、组装都无可挑剔,因此耐用性极强,多年后仍能稳定运行,这正是其享誉全球的原因。
7、天虹本田90
上世纪九十年代,买一辆天虹本田90要一万多元,只有“万元户”才负担得起,是当时成功人士的标配。它最经典的是发动机,8升油箱能跑600多公里,“蜜蜂叫”般的静音效果,甚至能秒杀三十年后的部分国产摩托车!发动机静音、耐用又省油,缺点则是减震硬、易漏油、车架易生锈,动力方面单人骑行尚可,载两个胖子就吃力了,但省油优势突出。
新车噪音极小,其实归功于排气管,等排气管锈烂后噪音便明显增大。刹车和减震效果都欠佳,尤其四个转向灯容易掉——这正是减震过硬导致的。尽管大家都对它的超级静音青睐有加,无奈当年价格太高,如今年纪大了,只能留在回忆里。
8、济南轻骑木兰50摩托
“木兰”几乎成了踏板摩托车的代名词——跟人说“踏板”可能没概念,一提“木兰”都懂。它是当年“三金一木”中的代表车型,采用二冲程发动机,启动时会冒蓝烟,在城市里十分常见,被亲切称为“小木兰”。不过它载重能力有限,后座带一个成年人,车身就几乎要贴到地面了。
9、富先达125
富先达125产自广东佛山,又称“广东佛斯弟”。刚上市时,凭借“野狼发动机”“意大利技术”的噱头吸引不少人跟风购买,结果发动机噪音巨大,“叮叮当当”像个铁匠铺。但它在当时已配备电启动,这是许多摩托车不具备的——比如同期的五羊本田125就只有脚踩启动。
10、本田GL145
我最钟爱的是本田GL145。启动后的声浪格外动听,排气管上有4个小孔,而且皮实耐造,在当年几乎没有对手。怀念我的本田145:动力强劲,低档位时排气声暴躁,高档位后则变得悦耳!美中不足的是采用白金点火系统。
最后这款车型,你认识吗?知道的朋友欢迎留言分享。看到这些摩托车,总能唤起满满的回忆。只是一直不解:中国从那时就开始仿制产品,为何如今在质量上仍与国外存在较大差距?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