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作者:昕昕
前言
最近汽车行业里上演了场“全民减重”大戏,裁员的范围之大,几乎能凑成一支足球队了!
刚一看这些数据,短短一个月里,至少有8家车企和供应商动起了“裁员大旗”,一下子就有24000多人突然“毕业”了。这股寒流比东北的十月还要冷得彻骨。
裁员大军
先聊聊德国供应链的“连续剧悲情篇”,博世这位行业老大哥直接亮出杀手锏:到2030年前,要在移动出行部门裁掉13000名员工,差不多是可能把一个小镇的居民都请走了。
高管还挺无奈地说“别无选择”,感觉就像双十一剁手完毕后那句“再买就吃土”的台词,只不过他们是真的“吃土”来续命罢了。
邻居采埃孚的事儿也挺戏码,跟工会扯半天,把裁员目标从1.4万缩到7600人,顺便还拖延涨工资、减短工时,结果算下来估摸着省了41亿人民币,这不就是在降成本,简直是“抠门技能满点”了。
再说博格华纳和伟巴斯特这俩“苦命人”,博格华纳在德国的工厂直降45%产能,原因很直白,就是“大客户的订单少了”。这不就跟下游一咳嗽,上游就跟着跟着发烧似的。
伟巴斯特更不得了,一年里在北美裁了三次,光这次又砍了300人,还是裁领导岗位。这操作,明显是在“瘦身管理层”,给一线腾点空间啊。
看看这些整车厂的“出事现场”,美系巨头们个个都挺紧张。通用汽车在4月裁了200人,到了9月又突然“放假”360人,理由竟然是电动SUV卖不动了。
就像换季整理衣柜一样,“这件不好卖,先收起来”,结果倒是让刚刚站稳脚跟的员工挺难过的。
福特的剧情还挺戏剧化的吧,花了143亿在欧洲建电动工厂,却搞了半天,新车卖不出去,还得减产,直接裁了1000人,把两班倒改成一班,这节奏,真是让人看得瞠目咋舌啊!
要知道,这可是福特欧洲总部,那时候可风光得很,结果如今市场份额从10%滑到3.3%,简直就像从顶流掉到十八线的真实写照似的。
就连那些新兴的新能源品牌也没能幸免,Rivian先裁了150人当作热身,最近又传出要裁掉10%的消息,估计是在为新车型“攒钱”吧。
最让人没想到的是特斯拉,他们竟然通过终止外包合作的方式,裁掉了82个人,连技术人员和经理都一起收拾,这波“曲线裁员”动作还挺高明。
结语
其实这事儿很简单,汽车行业正赶上“转型关卡”。燃油车卖不动,电动车又烧钱赚不到钱,几大巨头一边拼命投钱搞技术,一边又想保持财报光鲜,只能用“裁员”来压压火。
不过,这药只算治标不治本,现在整个行业都走在“尴尬十字路口”:不转型就只能等死,转了又得大把花钱,搞不好就把自己烧垮了。
博世也想涉足AI驾驶这块大蛋糕,可华为、英伟达那些“后来者”都在拼命争夺市场份额;福特扔人砸钱推电动车,结果却被中国车企狠狠压制,销量被压得死死的。
有人打趣说,过去在博世工作像吃“铁饭碗”,如今变成了“瓷饭碗”,说碎就碎呀;还有人调侃福特裁员是“花钱买教训”,那143亿的学费真不算便宜。
笑归笑,但背后牵扯的是数万个家庭的生活,还是希望这个行业能早点找到那个平衡点吧。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