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从玉林到贵港:广西电动车产业的“搬家”记,这座城市如何杀出重围?
广西最早搞电动车产业的城市是玉林市玉州区,但后来不知咋的,玉林自己把这个产业“让”给了贵港。如今再看贵港,电动车厂子一家接一家,货车天天往外运货,半小时发一辆车的架势,硬是把这片土地搅得热气腾腾。有人说,电动车这行当就像种地,只要土地肥、政策好,总能长出新苗子。贵港这十年,算是把这话琢磨透了。
玉林的“退”与贵港的“进”
玉林最早搞电动车产业园那会儿,玉州区可没少下功夫。政府搞规划、推政策,连旧法院都改成了星级酒店,就盼着能留住企业。但玉林是中心城区,地皮金贵,企业越扩越大,实在没地儿搁了。后来政府琢磨着“腾笼换鸟”,把重心转向牛腩粉产业园、智慧物流园这些新领域。反观贵港,2015年刚开始搞电动车时,连像样的厂房都没有,全靠租标房。但人家有股子韧劲,政府给地给政策,企业要啥补啥,连厂房租金都减免两年。
贵港的“三板斧”
贵港能起来,靠的是三招:政策砸钱、产业链补全、物流通四海。政府直接喊出“招大引强”,专挑爱玛、绿源这些大牌子合作,光是2023年就签了20多个项目,光电池厂就招了一个。本地配套率从零涨到80%,车架、电机、塑件都能自己造,连轮胎厂都开始招商了。物流这块更狠,政府咬牙修铁路、通港口,硬是把运输成本压下来。现在贵港产的电动车,从厂里到东盟国家,比从玉林中转快还便宜。
产业扎堆,日子越过越红火
贵港的电动车厂子扎堆后,配套服务也跟上了。政府出钱建质检中心,帮企业省检测费;园区里配食堂、宿舍,工人不用来回跑。最绝的是,政府把电动车协会请来坐镇,企业有难处直接找协会协调,连海外展会都包办了。现在贵港电动车出口越南、泰国,连荷兰人都来订货,去年产值直接干到210亿,比玉林当年翻了好几倍。
未来还能冲多高?
有人说电动车市场快饱和了,但贵港偏不信邪。政府盯上了新能源和智能化,爱玛的智慧工厂今年投产,机器人焊车架、AI质检,效率翻倍。更狠的是,贵港准备在东盟国家建海外仓,将来东南亚人买电动车,扫码就能下单,直接从当地仓库提货。再加上平陆运河一通,贵港港的货船能直抵北部湾,运输成本还能再降一波。
说到底,贵港赢在哪?
玉林当年退一步,贵港进一步,看似偶然,实则必然。玉林要搞高端制造,贵港专攻劳动密集型产业,各吃各的饭。贵港的秘诀就三条:政策不摇摆、配套跟得上、眼光放得远。现在贵港街头,电动车厂子的招工广告满天飞,年轻人宁愿在厂里拧螺丝,也不愿去外地打工。照这势头,贵港的电动车产业,怕是要从“广西第一”冲到“全国前三”。
亲爱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