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华为“代工”!赛力斯IPO募资140亿,三大颠覆冲刺新赛道

中国新势力车企,到底在拼什么?

告别华为“代工”!赛力斯IPO募资140亿,三大颠覆冲刺新赛道-有驾

其实大家心里有数,汽车市场变天了,然后所有车企都要重新排队。过去BBA统治高端,今天赛力斯用问界系列,硬生生把他们打趴下,不过改变的不只是销量,其实整个格局都跟着变了。所以我的观点就是赛力斯这次上市,不是简单找钱,更是在重新定义“车企”,要从制造变科技,构建全新赛道,这一步,对中国车企来说,意义大得惊人。

大家都说这场IPO太疯狂,不过这热潮背后,其实是资本看到行业升级的窗口期。先看赛力斯的表现,M9、M8问界系列,把50万以上豪车的冠军位置抢下来,既是销量,也代表认知,数据证明一切。比如2023年上半年,问界M9累计交付突破25万台,同时高端车型占比飞涨,毛利率也飙到接近30%,赚钱能力让同行羡慕。华为加持当然很猛,然而这次港股上市,赛力斯自己挑头,连融资结构、战略方向都震撼业界。22家基石投资者,这里的大鳄不怕多说——林园、云锋基金这种老手都在,外资也不落下且抢得飞快,由此可见市场对“科技车企”的新叙事极度买账。

告别华为“代工”!赛力斯IPO募资140亿,三大颠覆冲刺新赛道-有驾

不过背后还有更深的格局交替。过去车企上市,大家看的是规模、卖车速度,今天“科技公司属性”成了最大筹码。举个例子,特斯拉2019年发布机器人后,股价直接暴涨,市销率飙升50%。类似套路,现在赛力斯押注“具身智能”,刚和字节跳动签合作跑机器人,战略投资直奔新赛道。黄仁勋早已预言,机器人将是几万亿美元蓝海,这类高成长行业,资本最买单所以纷纷入场。除了常见团队,连港交所的项目负责人都提到,全球“车+智能”模式正成为IPO热门赛道,比如印度的Tata Motors,韩国的现代也在推进类似“机器人+出行”生态,但谁也没赛力斯这么全面。

说赛力斯“颠覆”,不是虚言。我们回头看整个行业,比如新能源领域,比亚迪、理想都做得不错,然而他们还是围绕“车”来打仗,而赛力斯已经把行业预期拉高了不少。最关键一环,是研发投入与产业协同的大胆结合。上半年单挑52亿做研发,七成IPO资金继续砸科技,50亿建设新研发中心,这种“出血养转型”,不是每家车企敢玩的。问界炸开口碑是一面,背后“华为技术面包”才是底牌。可是赛力斯又没死抱华为,反而主动花115亿参股华为系子公司,目的很清楚一方面稳固技术,另一方面插足核心线,避免未来被抛弃或边缘化。这就像预演一出“脱钩保平安”的戏码。赛力斯不是“华为代工厂”,而是明着攒力量,要冲到自己的技术高地。

告别华为“代工”!赛力斯IPO募资140亿,三大颠覆冲刺新赛道-有驾

不只是研发拼投入,更重要是并联外部资源与全球故事。比如这轮募资,除了港股,赛力斯还公布了东南亚、中东的海外落地方案。你想啊,以往中国车企只顾国内内卷,所以难有大动作,如今赛力斯敢把风筝放出国门,讲述智能出行大故事,甚至要做中国版“特斯拉”,这种格局转型,注定吸引全球资本。中信证券喊出估值能冲40倍,西南证券建议比特斯拉还加码,这些声音从一个侧面佐证只要新故事能讲圆,资本就会按下加速键。根据普华永道最新行业报告,全球机器人赛道未来三年复合增速可达60%,而传统汽车零部件顶多12%。这也解释了,赛力斯IPO能迅速吸金,背后其实是投资人集体押注“科技红利”。

说到这里,有些风险点也必须点名。第一,赛力斯对华为的依赖不容忽视,采购款已占营收三成,行业人士私下都在担心“晴天借伞,雨天收伞”,随时可能被分走资源。事实也如此,华为智选车目前布局多家合作方,未来赛力斯不再独享技术与渠道红利,“长子”待遇怎么维持,难度不小。再加上赛力斯销售费用高得吓人,159.9亿是研发费用的3倍,比亚迪、吉利都得自愧不如,这种激进打法能走多远,其实还待验证。最实际的问题,是账上虽然有钱,受限资金和高支出可能逼着公司不断融资,上市其实也是“补血自救”。

告别华为“代工”!赛力斯IPO募资140亿,三大颠覆冲刺新赛道-有驾

不过转型窗口期,谁都要赌一把。我们不妨看看张兴海的“跳舞哲学”,从摩托到汽车,再从燃油到新能源,每次都敢拿全盘豪赌,这种魄力非常罕见。不过现在的赛力斯,已不止是敢赌,更是借港股讲述中国汽车进化故事,让中国品牌冲击全球榜单。未来赛力斯若能脱掉“华为代工厂”标签,真正成为智能科技公司,那么中国车企的全球话语权就将被改写。

所以问题也来了——赛力斯能否彻底甩开华为,外部资源分化后,还能不能再讲出大故事?中国车企科技化转型,会不会就是下一个“特斯拉神话”?以及未来全球智能出行格局,能否诞生新的巨头?这些问题,值得所有中国车企反思和追问。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