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过去仅余八家,新势力谁将率先倒下?

6年过去了,造车新势力只剩8家,谁会是下一个倒下的造车新势力?

六年过去仅余八家,新势力谁将率先倒下?-有驾

各位老铁,今天咱们不聊车有多帅,不聊配置有多牛,咱来聊点扎心的——生存。想当年,新能源汽车刚冒头那会儿,那叫一个百花齐放,遍地是“新势力”,感觉满大街都是要颠覆特斯拉的“明日之星”。可转眼6年过去了,当初那487家造车新势力,如今还正常运行的也就40多家,大家耳熟能详的更是只剩8家:蔚来、理想、小鹏、零跑、小米、哪吒、合创和极石。这哪是造车?这简直是“大逃杀”啊!都说“剩者为王”,可这“淘汰赛”还没结束,谁会是2025年第一个倒下的那位? 作为一枚关注车圈多年的老司机,今天咱就掰扯掰扯,这8家新势力里,谁的“生存游戏”玩得最惊险。

六年过去仅余八家,新势力谁将率先倒下?-有驾

先说说极石汽车,这名字听着就有点“石头落地”的意思,是不是有点不吉利?11月销量650辆,全靠一款极石01撑着,平均一天卖22辆。29.99万起的售价,直接杀进30万级SUV市场,这勇气可嘉,但现实很骨感。30万买SUV,消费者第一反应是“理想L系列”还是“极石”? 哪怕你定位“全地形豪华SUV”,可长城有坦克,比亚迪有方程豹,人家品牌力、产品力、渠道力都比你厚实得多。你说你拿了7轮融资,财务健康?可钱烧得快,车卖得慢,这“健康”能维持多久?我一个朋友说得好:“极石这名字,听着就像个备胎,谁会花30万买个‘备胎’当主力?”这话糙理不糙,品牌认知度上不去,再好的产品也可能被埋没。你说它技术有亮点?可能吧,但在消费者眼里,“没听说过”和“不行”之间,往往只差一个品牌Logo的距离

六年过去仅余八家,新势力谁将率先倒下?-有驾

再聊聊哪吒汽车,这位可是“元老级”选手了。2022年全年销量15.2万辆,力压“蔚小理”登顶,那会儿多风光!可这才两年,怎么就沦落到11月销量1500辆,还传出欠薪、欠供应商1.1亿的传闻?从“销冠”到“差点暴雷”,哪吒这“七龙珠”是不是许愿许错了? 哪吒的策略一直很清晰:主打性价比,覆盖6.58万到16.29万的价格带,产品线丰富,X、AYA、L都安排上了。可问题是,低价策略就像走钢丝,一不小心就摔得粉身碎骨。成本控制、供应链管理、品牌向上,哪一环跟不上,都可能崩盘。烧了184亿,还没成功上市,这“烧钱”速度,比火箭还快。不过,哪吒最近也有好消息,小批量恢复生产,还有海外订单。这说明啥?说明它还没“死透”,还有翻身的可能。但问题是,“元老”光环能当饭吃吗? 在这个“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的行业,哪吒能不能抓住这根救命稻草,还得打个大大的问号。

六年过去仅余八家,新势力谁将率先倒下?-有驾

最后说说合创汽车,这哥们的情况,我觉得是三个里最悬的。11月交付3013辆,数字看着还行,但架不住“内伤”严重啊。上海销售渠道停摆、分公司被列经营异常名录、裁撤员工、缺席广州车展……这一连串操作,哪像是一个正常车企该有的样子?“销量还行”和“经营正常”之间,有时候隔着一个“财务黑洞”。合创背靠广汽,按理说资源不缺,可为啥走到这一步?有人说它定位模糊,产品线虽全(007、Z03、A06、V09),但缺乏爆款,品牌存在感极低。你说它是高端吧,价格没撑起来;你说它是走量吧,销量又没跟上。“四不像”的产品策略,最容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四面楚歌”。现在连车展都不去了,这是准备“躺平”了吗?还是说在憋大招?我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合创不能尽快扭转局面,解决资金和渠道问题,那“倒下”可能只是时间问题。

六年过去仅余八家,新势力谁将率先倒下?-有驾

当然,咱也不能光看“谁会倒下”,还得看看“谁还站着”。蔚来、理想、小鹏、零跑、小米,这些名字现在听起来都挺“稳”的。蔚来靠服务和社区,理想靠精准的“奶爸车”定位,小鹏靠智能驾驶,零跑靠性价比,小米靠生态和流量。它们各有各的“活法”,也各有各的烦恼。但至少目前来看,它们的“现金储备”和“品牌护城河”相对厚实,暂时没有“倒下”的紧迫感。

六年过去仅余八家,新势力谁将率先倒下?-有驾

所以,回到最初的问题:谁会是下一个倒下的造车新势力? 我觉得,极石、哪吒、合创这三家,风险都挺高。极石是“品牌之困”,哪吒是“转型之痛”,合创是“经营之殇”。它们能不能挺过去,取决于能不能快速找到突破口,拿到新的“续命钱”,并推出真正能打动市场的产品。造车新势力的“淘汰赛”远未结束,今天的“幸存者”,未必是明天的“王者”。作为潜在车主,我们在为这些敢于挑战的传统巨头的新品牌点赞的同时,也得擦亮眼睛。毕竟,买车不是买快消品,你买的不仅是一辆车,更是一份长期的服务和保障。你说,咱们是该为这些“冒险者”加油,还是该捂紧钱包,静观其变呢?

六年过去仅余八家,新势力谁将率先倒下?-有驾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