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界M8M9单车利润超特斯拉,却因高负债赴港募资200亿求生,盈利王光环下的冰与火之歌

单车利润干翻特斯拉,这事儿放谁身上都得飘一会儿吧?问界M8和M9,一台车净赚1.3万,这数据扔出来,特斯拉都得敬三分酒。可就在这边香槟还没开呢,那边赛力斯就揣着这份“最赚钱”的成绩单,急匆匆地奔赴港交所,要募资将近200亿。这就怪了,家里既然有“印钞机”,怎么还到处找钱?这故事,闻着就有一股冰与火交织的味道。

咱们先把镜头拉回到M9发布那会儿,50万往上的价格,发布会现场跟过年似的,订单哗哗地往里灌。上市至今累计交付了22.6万辆,稳坐豪华车销冠的宝座。还有M8,也是40万级别市场的领头羊。这两兄弟简直就是问界家族里的“超级学霸”,专门负责给爹妈长脸。看着这成绩,你是不是也觉得,赛力斯这波稳了,从此就是康庄大道?别急,成年人的世界里哪有这么简单的剧本,翻开财报另一页看看,保准你吓一跳。

截至去年,赛力斯资产负债率高达76%,账上趴着685亿的应付账款,现金流紧张得跟一线城市的早高峰似的。更逗的是,自从2016年在A股上了市,里里外外融了超过240亿,结果这么多年折腾下来,净利润一合计,嘿,还亏着17亿呢。这就好比一个家里,大儿子年薪百万,风光无限,结果家里还欠着一屁股债。问题出在哪了?

问题就出在那些“不太争气”的弟弟身上。问界M7,曾经也是个单月销量破2万的“当红炸子鸡”,结果热度一过,销量跟坐滑梯似的,现在一个月卖不到4000台,这落差,比失恋还难受。还有M5,也是不温不火,始终没能成为爆款。这就形成了一个特别尴尬的局面:高端车赚的钱,根本填不上整个摊子的窟窿和低端车型的疲软。

问界M8M9单车利润超特斯拉,却因高负债赴港募资200亿求生,盈利王光环下的冰与火之歌-有驾

所以啊,这次去香港募资200亿,压根不是什么“锦上添花”,而是实打实的“续命钱”。按照他们的说法,这笔钱70%要砸在研发上,搞电驱、搞智能驾驶;剩下的20%要铺海外渠道。听起来挺像那么回事,毕竟在新能源这个绞肉机市场里,没有核心技术护城河,今天你是销冠,明天就可能被人忘在脑后。

说到这儿,就不得不提那个让无数人又爱又恨的华为。之前总有人瞎操心,说华为搞那么多“界”字辈,什么智界、享界,会不会把问界的客户都抢跑了?现在看来,赛力斯比谁都清醒。他们花25亿把“问界”商标买断,不是想跟华为闹掰单飞,恰恰相反,是为了更死心塌地地绑在一起。你想啊,商标在自己手里,生产节奏、产能规划不就能自己说了算?再说了,他们还买了华为旗下智能驾驶公司引望10%的股权,这简直就是递上了“投名状”:以后咱们就是一个战壕里的兄弟了,有福同享,有难我……我抱紧你大腿。

这种合作模式,说白了就是各取所需。赛力斯有生产线有资质,是那个能把图纸变成铁疙瘩的人;华为有技术、有品牌、有流量,是那个能让铁疙瘩变得聪明还能卖出去的人。俩人凑一块儿,战斗力才能拉满。

可对手们也不是吃素的。就在问界M8的价位段,理想L8就像个影子一样贴着你,价格就差那么一点,配置各有千秋,摆明了就是要跟你“贴身肉搏”。蔚来ES8在纯电市场也虎视眈眈。更要命的是,下面还有一堆主打“性价比”的搅局者,吉利银河M9、深蓝S09,个个都拿着配置单对着M8敲敲打打:“你看我,价格比你便宜,空间比你大,该有的功能还不用加钱!”

问界M8M9单车利润超特斯拉,却因高负债赴港募资200亿求生,盈利王光环下的冰与火之歌-有驾

这场仗,已经不是简单的“冰箱彩电大沙发”之争了。行业分析师钟师那句话说得挺实在的:这些玩意儿谁都能堆,真正的门槛,还得是电驱、电池和智驾这些硬核技术。比如问界的增程技术,一升油能发多少电?要是能再多跑个三四公里,一年下来给车主省的油钱,那可是最实在的口碑。

说到底,赛力斯和问界现在就像一个走钢丝的演员,手里攥着M8、M9这两个沉甸甸的盈利法宝,脚下却是销量分化、高负债和激烈竞争的万丈深渊。赴港上市这200亿,就像一根关键的平衡杆,能帮他走得更稳,但最终能不能安全抵达对岸,还得看他自己的技术研发和战略布局够不够硬。毕竟,资本市场能给你输血,但不能帮你造血,想在这场混战中活下来,最终还是得靠自己。所以,别光盯着单车利润超特斯拉的风光,人家背后的难处,比这利润数字要复杂得多。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