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两千万!冯兴亚替车主发声,广州的算盘真是为了你?

六千万。

你没看错,就是这个数。

不是哪个楼盘的开盘价,也不是什么明星的天价片酬。

这是广州市未来三年,准备砸在“电动爹”充电这件破事儿上的真金白银。

广汽集团的冯兴亚老板在会上提了个建议,官方转手就批了每年两千万的预算。

这效率,比我楼下那个充电桩的反应速度可快多了。

先别急着鼓掌,咱都是老司机了,知道糖衣炮弹的厉害。

在聊这六千万到底能掀起多大浪之前,咱得先回到那个让你血压飙升的“犯罪现场”。

深夜的地下车库,你开着仅剩5%电量的车,像个无头苍蝇一样转悠。

导航上绿油油的充电桩图标,到了地方一看,要么是坏的,要么躺着一辆纹丝不动的燃油车,车主电话欠费,主打一个“失联”。

那一刻,你对人类的信心,基本也就跟你的续航里程一起归零了。

这就是我们绝大多数广州新能源车主的日常,一场关于“桩”和“电”的长期战争。

所以当冯兴亚这份建议和广州工信局这份答复摆在桌面上时,我第一反应不是兴奋,是好奇。

这帮平时连油价涨跌都不关心的“大人物”,怎么突然就这么体恤民情了?

扒开文件一看,嚯,新词儿不少,“车网互动试点”(V2G)被摆在了C位。

简单说,就是让你那台停着也是停着的电动车,学会倒买倒卖。

半夜电费便宜,它吃饱喝足;白天用电高峰,它再把电吐出来卖给电网。

理论上,一度电能挣个四毛九,听着比我买的基金靠谱多了。

可问题是,这玩意儿现在有几台车、几个桩支持?

是不是又一个看上去很美,但三五年内跟你没半毛钱关系的“未来科技”?

这都是小事。

真正卡脖子的,永远是那个你绕不开的“有关部门”——物业公司。

文件里说要“督促物业配合”,这话说得就特别有水平,像极了渣男的承诺,听听就得了。

这么多年,多少英雄好汉就是倒在了物业那张“我们小区电容不够,有安全隐患,我们概不负责”的A4纸面前?

不来点硬的,不把这事儿跟物业的年终考核挂上钩,光靠“督促”?

每年两千万!冯兴亚替车主发声,广州的算盘真是为了你?-有驾

那跟“劝”有啥区别。

聊到这儿,你可能就明白了。

这场戏,台面上是为民解忧,台面下,其实是一盘关乎城市命运的产业大棋。

你以为广州在乎的是你能不能及时充上电?

不,它在乎的是广汽的生产线能不能继续轰鸣,是小鹏的股价能不能再往上窜一窜。

放眼全国看看,新能源汽车这场牌局,已经卷到了什么地步。

上海有特斯拉这条“鲶鱼”,深圳有比亚迪这个“巨无霸”,连合肥都靠着蔚来翻了身。

广州呢?

手握广汽这张牌,再不出点狠招,怕是就要被挤下牌桌了。

所以,与其说这六千万是给车主的福利,不如说是给广州汽车产业链打的一针强心剂。

所谓的“广州电动汽车充电”便利化,本质上是优化自家的投资环境。

你看广州供电局,自己撸起袖子就下场了,又是建超充站,又是搞“光储充放检”一体化,恨不得把充电桩铺满全市每一个角落。

这哪是电力公司,这分明是为本地车企保驾护航的“御林军”。

政府出钱,国企出力,大家心照不宣,一起把“新能源与新型储能产业”这个故事讲圆了。

所以,这六千万最终会怎么花,才是最有意思的地方。

是会变成一场资本的狂欢,让几个头部运营商吃得满嘴流油?

还是能像毛细血管一样,真正渗透到那些老破小社区,解决最后一公里的充电难题?

我猜,大概率是前者。

毕竟,锦上添花,永远比雪中送炭来得容易,也更符合商业逻辑。

说了这么多,好像有点悲观。

但换个角度想,有动作总比没动作强。

起码这事儿被摆到了台面上,成了一个需要被解决的问题。

下一次,当你再因为找不到充电桩而抓狂时,至少可以安慰自己:别急,有六千万正在路上,虽然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到,也不知道是不是你的。

就好像生活,总得有点盼头,不是吗?

每年两千万!冯兴亚替车主发声,广州的算盘真是为了你?-有驾

哪怕这盼头,虚无缥缈得像电动车冬天里的续航。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