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0-12万预算区间,想买新势力纯电轿车的朋友们,确实有不少在纠结这两天的热议——零跑B01和小鹏MONA M03,究竟哪个更香?我身边也有不少同事都在考虑,毕竟这两个品牌都挺受关注,销量上也都蹭蹭上涨。
我先说说我对这俩车的直观感受。比对配置,零跑B01真是下了狠手。配备了激光雷达和端到端的辅助驾驶,8295+8650双芯片组合,说白了,硬件上都还挺给力。尤其是激光雷达,如果咱们想象成是在跟车的时候,能更好识别和预测前方路况,尤其在雨雪雾天这种气候成分多变的时候,零跑的智能辅助似乎更靠得住。
反观小鹏M03,用的可是载有双英伟达Drive Orin芯片的XNGP系统,性能也强,说白了,就是在芯片硬件上,旗舰级别的存在。加上它的8155座舱,屏幕大、交互多,外加创新UI,看上去更有科技感(但我心里琢磨:这是不是多越复杂越好难题?)。价格方面零跑B01拿出的配置都在11万出头,门槛比小鹏M03低了不少。你如果预算紧张,想多点配置又不想花大价钱,零跑的性价比明显更高。
你会说,这只是硬件比拼。真实开起来的感受呢?这也挺有趣的。试驾时我注意到了,用后驱布局的零跑B01,说白了,底盘响应更灵敏、操控更精准。路感反馈也更细腻。反观小鹏M03,采用的前驱布局,扭力梁非独悬,确实在震感处理上比不过后驱+多连杆悬挂的零跑。你问我到底差在哪?我觉得,操控就是操控,怎么说呢,开上去比试的感觉差了点运动范儿,在弯道里有点飘——不是说不好,但确实不及零跑。
有人会说,前驱车更省空间,成本也低,为什么不选择?我倒觉得,这部分影响不大。或许未来的调校还能改进,但从试驾体感来看,零跑的底盘调校确实偏向运动,兼顾舒适度,但稳稳地,不会飘摇。
对比性能,零跑B01的0-100加速时间是6.4秒,小鹏M03则差了个一秒,7.4秒。这个差距在日常驾驶其实还挺明显。况且,性能的差异也影响到驾驶的信心。虽然我没专门测过百公里油耗(电),但用心想,这个级别的电池,平均百公里能跑到-不确定2.2到2.5度电吧?这个粗心算估计还行。反正,性能表现上,零跑占了点便宜。
我突然想到,这新势力车跟传统品牌比,确实有个优越感——无论是智能化还是底盘调校,都比早些年半死不活的电动车强。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注意到,零跑B01刚刚开始出货,北上广的经销店里,偶然还会遇到有人在试乘试驾,销售说:这个配置和性能,绝对值这价钱。反而我认识那位修理工,说最近换电池多,问题主要还是在老车上。新车的零件都挺好的,没啥大问题。人无完人嘛,这话的背后,它其实也透露出——零跑的品质在不断改善。
你觉得,大家会不会被品牌效应绑住?我倒觉得,好产品不一定非得豪车的价格,性价比高才是硬道理。比如说,零跑B01的交付量,月破一万多台——我翻了下刚才的销售数据,虽然样本不算多,但至少说明市场还挺认可这个价格区间的优质货。
你要问我:那如果预算再有限一些,能不能捡漏?我觉得,零跑B01的入门版本,配置虽然不算豪华,但已经够用。智能配置没有缩水,价格还能再便宜点。买这种新兴力量品牌的车,最主要不是配置堆得多高,而是真正用起来的温度。
未来还会有什么惊喜?我还猜测,零跑会不会在下一次更新中推出更高配版本?那样的话,性价比就更难比了。话说回来,买车除了硬件配置,底盘调校是不是更重要?我和几个朋友聊过,有人开了两年,觉得车稳、操控好,才敢放心开。你们怎么看?
有一天开到公司,路上遇到个朋友,他跟我说:这车操控挺好,感觉比之前的国产车都更厚实。我心想:不怪他,毕竟零跑在操控上花了不少精力。
这也让我想到一个问题:像零跑这样走运动调校路线的品牌,未来会不会越走越远?还是会变得平庸?(这段先按下不表)算了,一切都还看得过去,不然也不至于我会一直盯着这些新车不放。
不免会好奇,这些新势力的旗舰配置,真能在敌人——比如传统车厂的技术下放中立于不败之地吗?但这个话题太大,留给下一次我们再继续聊。
你觉得,除了配置与性能外,还有哪些细节才是真正影响你的用车感受?或者,是不是到还是要靠自己亲身体验才知道答案?
本作品由作者原创完成,内容由人工写作,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产生。 AI主要用于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和灵感拓展,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创作。
本声明旨在表达本作品的内容旨在信息交流和观点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 如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信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