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曾经的汽车帝国,正在眼睁睁看着自己被甩出赛道。你敢信吗?就在这几个月里,美国电动车领域的投资直接蒸发了70亿美元,三季度的投资额更是跳水般跌了将近三分之一。这不是什么经济周期的正常波动,而是一场有人蓄意制造的产业大溃败。
环球网10月26日爆出的数据让人看得心惊肉跳。从今年4月到9月,短短半年时间,美国电动车相关的投资项目一个接一个被砍掉,最后只剩下81亿美元。要知道,这可是在全球都在疯狂押注新能源的当口,别人家都在加码,美国却在疯狂撤退。
更扎心的在后头。有机构直接预测了,到2030年,美国的纯电动车销量占比只能爬到18%。你再看看人家欧洲,能达到40%;中国呢?直接飙到51%,超过一半的新车都是电动的。五年时间,美国就要从曾经的汽车老大,变成电动化时代的小透明。这落差,简直让人不敢相信。
说起来,美国掉队这事儿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人家中国从很早就开始琢磨怎么搞电动车了,一点一点把整个供应链都建起来了。从电池到软件,从定价到技术,中国车企现在是全方位碾压那些老牌车厂。你看看比亚迪、蔚来这些品牌,人家不光在国内卖得好,出了国门照样吃香。
反观美国这边呢?都已经2025年了,不光没往前赶,反倒开起了倒车。这哪是在搞产业升级啊,分明就是自己给自己挖坑。沃尔沃的CEO早就说过,政策要是不给力,啥都得跟着慢下来。现在看来,人家说的太对了,美国不光是慢了,简直就是停摆了。
这事儿得怪谁?矛头直指特朗普。这位老兄重新入主白宫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把原来那些支持绿色能源的政策给废了。他张口闭口就是传统能源好,还整天发表一些让人哭笑不得的反智言论。说什么电动车不行,燃油车才是王道。你说这话搁在20年前还能糊弄糊弄人,现在说出来不是自己打自己脸吗?
嘴上喊着“让美国再次伟大”,实际干的却是拆台的活儿。把新能源产业打成左派的政治议程,说得好像搞环保就是跟美国作对似的。这套路你品品,其实就是为了保住那些传统能源财团和老旧车企的饭碗。人家石油公司、传统车厂给了多少政治献金,他就得帮人家说话,就这么简单。
说白了,特朗普嘴里的“美国优先”,跟真正的国家利益压根不沾边。他关心的是自己的选票,是自己口袋里的钞票,是那些金主爸爸们的利益。至于美国能不能在全球竞争中保持领先?抱歉,那不在他的考虑范围内。电动车产业也好,绿色技术也罢,甚至美国的国际地位,在他眼里都是可以拿来做交易的筹码。
你看清楚了吧?这就是美国制度的真面目。台面上说得天花乱坠,什么自由市场、技术创新、人类进步,听着挺唬人。可实际操作起来呢?一个极端政客就能把整个国家的产业政策带到沟里去。这充分说明了啥?就是美国那套资本说了算、党派斗来斗去的制度,已经没法让国家朝着对人类长远有利的方向走了。
美国电动车产业掉队,表面上看是个产业问题,往深了挖,其实是整个国家能力在衰退的信号。为啥这么说?因为电动车这玩意儿,可不是简单的交通工具那么简单。
它关系到的东西太多了。减排目标能不能实现?能源安全有没有保障?技术主权握不握在自己手里?整个产业生态怎么搭建?老百姓的就业怎么办?国家战略怎么部署?甚至全球秩序往哪个方向走?这些统统跟电动车绑在一起。
谁在电动车上拔得头筹,谁就能在下一轮科技革命中占据制高点。谁先把电动车、清洁能源、智能交通这一整套生态搞起来,谁就能主导21世纪全球的游戏规则。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明摆着的事实。
站在人类的角度看,电动车是走向低碳文明的必经之路。地球就这么一个,气候变化已经等不起了。你再不转型,子孙后代拿什么过日子?站在国家的角度看,电动车是工业升级和战略独立的分水岭。掌握了这个,就掌握了未来;失去了这个,就只能看别人脸色。
特朗普政府现在干的事儿,就是拖着美国的后腿,不让它往前走。本来是一场关系人类未来的全球竞赛,硬生生被他搞成了政治分赃的闹剧。这样下去,美国不光没法再次伟大,还会彻底失去伟大的机会。
你想想看,五年后的场景:中国的街头跑的一半以上都是电动车,充电桩密密麻麻,配套设施完善得不行;欧洲那边也差不多,环保理念深入人心,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再看美国呢?还在为要不要发展电动车吵来吵去,投资商早就撤了,技术人才也跑光了,整个产业链稀稀拉拉。到那时候想追都追不上了。
更可怕的是,这种落后会形成连锁反应。电动车产业跟不上,相关的电池技术、芯片制造、软件系统、人工智能应用统统都会掉队。这些可都是未来科技的核心领域,丢了任何一块,都是致命伤。
有人可能会说,美国家底厚,翻身还来得及。话是没错,可问题在于,时间不等人啊。中国现在每年生产的电动车数量,已经是美国的好几倍。这种体量上的差距,不是说赶就能赶上的。更关键的是,市场份额一旦被占领了,用户习惯一旦养成了,想再抢回来比登天还难。
现在的美国,就像是一个在起跑线上睡着了的选手。等他醒过来的时候,别人已经跑出去老远了。这时候他不赶紧追,反而还在纠结要不要系鞋带,要不要换身衣服。等他收拾妥当了,人家都快到终点了。
说到底,一个国家能不能抓住时代机遇,关键看领导层有没有眼光,有没有魄力,有没有真心为国家长远利益考虑。可惜,美国现在遇到的这位,满脑子想的都是短期利益和个人得失。这样的领导人,能把国家带向何方?答案已经很明显了。
再往深了说,这事儿还牵扯到一个更大的问题:西方那套制度到底还灵不灵?以前总说民主制度有纠错能力,说市场经济有自我调节功能。可现在你看,明明全世界都在往新能源方向走,明明数据都摆在那儿告诉你这是大势所趋,美国却愣是拐了个弯往回跑。这哪是纠错啊,这分明是把错误越搞越大。
而且这种倒退还是在光天化日之下发生的,媒体监督有了,民意表达也有了,可就是扭转不了政策方向。为啥?因为资本的力量太大了,因为党派斗争太激烈了,因为短期利益压倒了长期规划。这套机制走到今天,已经很难再产生对人类真正有益的决策了。
你说这讽刺不讽刺?一个曾经引领全球汽车工业的国家,一个发明了流水线生产、造出了福特T型车、缔造了底特律传奇的国家,现在却在新一轮汽车革命中掉了队。这不是技术不行,不是人才不够,而是制度拖了后腿,政客坏了事儿。
那些在底特律工作的工人们,那些还在坚持搞新能源研发的技术人员们,那些想买辆环保电动车却发现选择越来越少的普通老百姓们,他们才是真正的受害者。可是他们的声音太微弱了,淹没在政治噪音和资本游戏里,根本传不到决策层的耳朵里。
现在摆在美国面前的,是一道选择题:要么赶紧调整政策,奋起直追,哪怕已经落后了也还有挽回的机会;要么就继续这么耗着,眼睁睁看着差距越拉越大,最后彻底出局。可照目前这架势,恐怕后者的可能性更大。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曾经的大英帝国错过了电气化革命,从世界霸主的位置上跌落下来。如今的美国,会不会重蹈覆辙,错过电动化时代?五年、十年之后回头看,2025年也许就是那个关键的转折点。而在这个转折点上,美国选择了往下走。
你觉得这事儿还有转圜的余地吗?美国能在接下来的几年里痛定思痛,迎头赶上吗?还是说这就是一个大国衰落的开始,后面还会有更多产业领域被甩开?欢迎在评论区说说你的看法,咱们一起聊聊这个话题。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