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说得直白有料,但我得说,背后隐藏的玄机其实比表面热闹还要有趣。你看,成都车展明显扭转了展览只是装点门面,要干嘛卖车的老调。真刀真枪的卖车姿态,变成一种新常态。感觉那些以往摆摆姿势、摇摇头的豪华品牌突然也开始学会扎根市场,直接把展台变成成交现场。真是给市场打了一剂实打实的唿噜。
而国产电动车,简直就像那只出乎意料的黑马。设计感、智能化、体验感,全部甩开合资一档。这要说,从原本只想到便宜点到现在长得顺眼、用着好,这变化快得让我惊呆。关键是在这个价格区间,国产品牌已经不再是成本最低廉的捣蛋鬼,而变成了酷、爽、智能、牛的代表。尤其是年轻消费者,这次是真的把颜值摆在第一位,甚至好不好的印象,逐渐压倒了值不值的理性算账。
但,咱不能全盘乐观。合资车的安全和稳定依然有市场。毕竟,谁愿意冒险把一台号称自动驾驶的车,交给连续几百年打造出来皮实和信赖的老牌豪华品牌?沃尔沃就掏心掏肺地在拼安全,说我就是安全的保证。而且,那些买BBA的人,更多是认着那份沉淀和踏实,不是为了新鲜感,是为了心安。
老实说,我挺好奇,这种所谓市场风向的变化,有没有可能只是我们看得太入迷?毕竟展会,毕竟火爆,未必代表每个人都能下场买车。有人看重设计,有人坚持安全,有人还爱着老车的鸣笛声。谁说就一定风向变了?我倒觉得,这实际上体现了一个关键点——中国消费者变得更挑剔了,更懂得标签背后的实用。从便宜到好看好用,这跨度其实说明了国产车的认知壁垒在被打破。
再说,40万以上这个高端市场,别以为BBA还能独占鳌头。问界、理想搞出了真头牌,当然不是花样表面功夫,而是真的开始跟豪华挂钩。消费者不再只看品牌,还要体验。这个变化挺重要——说明市场虚火逐渐散去,买买买变得理性、且会挑货。豪华感的定义也在变。以前只要外国车标,现在讲有没有科技、生活match,这个标签跟奢华感渐行渐远。
但,我还是想问一句:所谓的市场风向,是不是只是短暂的火花?毕竟,汽车市场这么大,变化又这么快。这篇文章你看着,是不是觉得,大家都在表演一场数字游戏?实际需求那块,是不是还在看脸、讲感觉,从而决定了豪华未来的走向?我这嘴巴也就随意猜,反正最终,能不能让买家真心买单,才是真核心。
总的说来,成都车展这回扮演了一个风向标的角色,但别太相信市场的剧本。市场其实是个跑偏的家伙,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刻它会偏向何方。讲真,爱买车的人,都在等着那一场真正的转折点。你我都在期待,但也怕只是一场场泡沫。哎呀,汽车啊,纵然看似平淡无奇,其实暗藏玄机,不带你走一趟,怎么知道未来会怎样?反正,我是乐意继续看下去的。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