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程车“小电池”之谜:并非技术落后,而是三大现实考量!

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战火,已经烧到了细分赛道,尤其是在动力电池和智能化驾驶这两大核心领域,竞争堪称白热化。

最近,一股“大电池”的风潮席卷了电动车界,仿佛续航焦虑一夜之间就能烟消云散。

可我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些主打增程混动的车企,似乎对此并不那么“感冒”。

理想L系列、问界M7这些主流增程车型,纯电续航普遍停留在150到200公里区间。

当然,也有像智己LS6增程版、零跑C11增程版这样的“破局者”,敢于将纯电续航推至300公里以上。

但为何大多数增程派系,对“大心脏”并不热衷?

这背后,究竟隐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的考量?

增程车“小电池”之谜:并非技术落后,而是三大现实考量!-有驾

成本的“枷锁”,为何让增程车企望而却步?

我们都知道,锂电产业这几年的发展堪称一日千里,技术革新层出不穷,锂电池也牢牢占据了主流地位。

然而,原材料价格的剧烈波动,却像一根无形的绳索,紧紧勒住了汽车锂电池“做大”的脚步。

你有没有关注过上游的锂盐、钴、镍等稀有金属的价格行情?

国内天齐锂业、赣锋锂业、宁德时代这些巨头,都深受其影响。

特别是碳酸锂,价格走势简直像坐过山车。

增程车“小电池”之谜:并非技术落后,而是三大现实考量!-有驾

今年电池级碳酸锂价格徘徊在每吨7.2万-7.3万元,想要回落到五年前的4万元水平,恐怕是难上加难。

要知道,2022年底,碳酸锂价格一度飙升至每吨近60万元!

这种巨大的价格起伏,让车企在规划生产时,必须精打细算。

车企们通常会在量产前,通过期货市场锁定原材料价格,或者在价格低谷期集中采购。

趁着成本优势,他们会推出一些配备大电池的增程车型来吸引消费者。

但当市场进入常规价格周期,或是原材料价格上涨时,他们还是会回归到主流的150-200公里续航电池方案。

这是为何?

答案很简单:压缩单车成本。

回想一下,当磷酸锂、碳酸锂价格回落至每吨10万元甚至5万元以下时,纯电动车才真正迎来了产销量的大爆发和盈利能力的实现。

特斯拉、小米、极氪等品牌之所以能大规模生产大电池车型,很大程度上也是得益于其成本控制能力。

增程混动车型,本身就集燃油和电力驱动于一体,结构更为复杂,成本自然比纯电车高。

如果再套用纯电车型动辄400-500公里,甚至600-700公里的“大电池”配置,那么增程车型的亏损幅度将进一步扩大,盈利之路将更加坎坷,甚至可能丧失原有的市场竞争力。

增程车“小电池”之谜:并非技术落后,而是三大现实考量!-有驾

车重的“羁绊”,操控与驾乘的权衡

在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各大车企都在追求车身轻量化,以降低能耗、提升续航。

然而,增程混动车型由于多了油电混合的能量转换系统,车身重量本就比纯电车要重。

适当的车重,结合优秀的底盘调校,确实能提升车辆的行驶稳定性与安全性。

可一旦选择配备超大容量电池,达到纯电车型的超长续航水平,车辆的“吨位”会急剧攀升,随之而来的便是操控性的直线下降。

增程车“小电池”之谜:并非技术落后,而是三大现实考量!-有驾

设想一下,一款沉甸甸的增程车,其能耗必然会增加,驾驶起来的灵活度也会大打折扣。

过大的车身重量,会加速轮胎和刹车系统的磨损,更会产生巨大的惯性,使得车辆在过弯时压力倍增,响应速度变慢。

即便是配备了先进的底盘技术、减震器和空气悬架,其效果也可能被过重的车身所限制。

补能速度的“加速”,让“大电池”不再是唯一解

还记得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初期吗?

“最后一公里”的补能难题,曾是许多消费者望而却步的痛点。

为了缓解续航焦虑,早期的新能源车企普遍采取了“以大电池换里程”的策略。

然而,近两年充电技术的飞速迭代,彻底改变了这一局面。

家充桩的慢充方式,已难以满足现代人快节奏的通勤和长途出行需求。

取而代之的是公共充电桩和超充站,只需二三十分钟,就能让车辆“满血复活”。

增程车“小电池”之谜:并非技术落后,而是三大现实考量!-有驾

更令人振奋的是,岚图、华为、比亚迪等主流车企和科技平台,正大力推广800V高压快充技术,充电速度堪比“闪电”。

蔚来更是推出了换电模式,几分钟内就能完成电池更换,效率远超加油。

华为和比亚迪还在探索“兆瓦闪充”,据说5分钟就能补充四五百公里的续航里程,这已经无限接近燃油车的补能体验了。

增程车“小电池”之谜:并非技术落后,而是三大现实考量!-有驾

充电技术的飞跃,与电池技术的发展本是相辅相成。

当补能速度大幅提升,消费者对超大电池的依赖性自然下降。

这不仅能让车企摆脱大电池带来的成本压力,更能将宝贵的资金和精力,投入到下一代固态电池等更具潜力的技术研发中。

我的经验告诉我,增程混动车型之所以不盲目追求“大电池”,正是基于对成本、操控以及补能效率的综合考量。

这种务实的态度,或许才是它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独特优势的关键所在。

您怎么看?

在您看来,增程混动车型是否应该将“大电池”配置作为标配?

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真知灼见,我们一起深入探讨!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