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股老车味儿,忆别克新世纪,那曾是大哥的移动宫殿

有股子味儿,不知道你们闻过没有。

不是什么高级香水,也不是新车里那股子散不掉的甲醛味儿。

它是一种混合着略微发霉的皮革、晒透了的塑料,还有那么一丝丝尘封已久的书卷气的味道。

对,就是九十年代末那些美系车的“老车味儿”。

前阵子帮朋友挪一台老掉牙的别克新世纪,车门一开,嘿,就是这股味儿,猛地一下就钻进鼻子里,瞬间给我干懵了,直接魂穿回了二十年前。

那时候的街景,现在想想跟黑白电影似的。

满大街叮当作响的二八大杠,偶尔有几台夏利或者红旗“嘎嘎”开过,就算改善生活了。

突然有一天,这台别克新世纪就跟外星飞船空降一样,出现在了地平线上。

那家伙胖乎乎、圆滚滚的,浑身亮晶晶,像一条刚从油锅里捞出来的巨大海参。

它没有棱角,一派和气生财的模样,但停在那儿,就是比谁都横。

我记得特清楚,第一次近距离看它,是在一个大院门口。

有个叔叔辈儿的老板,把车停在门口等人,车窗摇下一半,里头飘出若有若无的空调凉气。

我们一群半大孩子,就跟看西洋镜似的围着,不敢碰,就在那儿指指点点。

那贯穿式的尾灯,那雪茄型的车身,还有车头那个硕大的盾牌标,妈耶,这哪是车啊,这简直就是移动的宫殿。

当然,那时候的我们根本不知道,这台所谓的“宫殿”,其实是上海通用拿北美市场的别克世纪和皇朝两兄弟,“杂交”出来的一个特供版。

一股老车味儿,忆别克新世纪,那曾是大哥的移动宫殿-有驾

也不知道它那台听着就吓人的3.0L V6发动机,匹配的其实是个反应慢半拍的4AT变速箱。

我们更不可能理解,它那忽忽悠悠跟开船一样的底盘,在操控爱好者眼里简直就是一场灾难。

没关系,这些都不重要。

因为开这车的人,压根就不在乎这些。

他要的不是人车合一的快感,他要的是全世界都得看他一个人表演的仪式感。

你想想那个画面:车稳稳停下,司机屁颠屁颠跑下来拉开车门,一个穿着的确良衬衫、肚腩微微隆起的大哥,夹着个皮包,拿着“大哥大”,不紧不慢地走下来。

这套流程走完,生意谈成一半了。

车,就是他的脸,就是他的底气。

所以说,别克新世纪这车,火得一点都不冤。

它就是个人精,把那个年代中国“先富起来”那批人的心思,给拿捏得死死的。

那个年代,成功是什么?

成功就是要看得见、摸得着,要够大、够闪、够直接。

你跟他聊什么德系的严谨、日系的经济,他听不懂,也不想听。

你就告诉他,这车,六个缸,V形的,高级;这座椅,真皮的,沙发,舒服;这车标,三个盾,气派。

齐活了,刷卡。

一股老车味儿,忆别克新世纪,那曾是大哥的移动宫殿-有驾

它卖的根本不是车,是一种“梦想成真”的具象化产品。

它告诉你,只要你豁得出去,在时代的泥潭里摸爬滚滚,你也能从二八大杠的后座,坐进这“美式大沙发”里。

可时代这玩意儿,说变就变。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大”不再是唯一的标准了。

我们开始聊起了涡轮增压、双离合、纽北圈速……消费者的口味越来越刁,见识也越来越广。

当年被奉为神明的新世纪,慢慢地就成了“油老虎”、“老古董”的代名词。

它就像一位曾经叱咤风云的摇滚老炮儿,眼睁睁地看着舞台被一群唱跳rap的流量小生占领,自己只能抱着保温杯,在角落里追忆逝去的黄金年代。

挺唏嘘的,对吧?

一台车,从万人追捧到无人问津,其实也就是一眨眼的工夫。

它本身没变,还是那个它,只是我们变了,我们看世界的眼光变了。

所以,开头说的那股子“老车味儿”,其实就是时间的味道。

它把一个时代所有的浮夸、梦想、奋斗和最终的落寞,都浓缩在了那个小小的车厢里。

你闻到了,就等于翻开了一本尘封的老相册。

嘿,说起来,你们记忆里,有没有这么一台车,一想起来,就跟按了时光机的按钮似的?

一股老车味儿,忆别克新世纪,那曾是大哥的移动宫殿-有驾

评论区掰扯掰扯。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