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当你开启车辆辅助驾驶功能时,方向盘背后隐藏的芯片正在上演一场无声的科技战争。小鹏、问界、理想三大新势力各自选择了不同的技术路线,究竟谁能在这场"芯"战中胜出?
image
小鹏:极客精神的芯片狂魔
小鹏汽车凭借自研的"图灵"智驾芯片一骑绝尘,750TOPS的惊人算力让竞争对手望尘莫及。这套芯片支撑的XNGP系统真正实现了"三网合一"的端到端架构,从感知到决策无需任何中间环节转换。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小鹏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已经将激光雷达成本压缩至3000元/颗,这在业内堪称革命性的突破。
问界:华为加持的双轨并行
问界汽车背后的华为乾崑智驾ADS3.0系统采用了独特的"激光雷达+视觉"双轨并行方案。旗舰车型配备了多达4颗激光雷达,而中低端车型则依靠华为强大的ADSSE纯视觉方案。华为云Dojo超算平台提供的88.5EFLOPS算力,让小鹏的750TOPS相形见绌,但两者的应用场景其实各有侧重。
理想:实用主义的均衡之选
理想汽车选择了更为务实的模块化架构,双Orin-X芯片提供了508TOPS的算力支持。这套系统最大的亮点在于将视觉语言大模型(VLM)应用于实际驾驶场景,能够理解复杂的施工路段和窄路情况。2025年即将推出的ADMax3.0系统更是承诺实现"车位到车位"的全场景贯通。
在这三大技术路线中,小鹏无疑在性能和前瞻性上领先,但其高昂的研发成本也让产品价格居高不下;问界得益于华为的深厚技术积累,在云端训练和大模型应用上优势明显;理想则找到了技术与成本的平衡点,更适合大众市场的需求。
未来已来,但真正的智能驾驶王者还未诞生。在这场技术的马拉松中,谁能笑到最后,或许取决于谁能最先突破L3级自动驾驶的商业化瓶颈。毕竟,再强大的芯片,也需要转化为用户实实在在的驾驶体验。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