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到理想汽车,其实这两年,谁家没刷到过那句,“理想汽车,家用SUV里的卷王”?每到财报季,大家又忍不住想掂量掂量这位新势力“大儿子”到底活得怎么样。可今年上半年,数据一摆出来,多少还是让人心里咯噔一下:营收掉了2%,也就五百六十来亿,交付量看着还稳中有升——20.39万辆,同比跑了7.9%,但利润这块净增长仅3%。好家伙,这跟互联网段子一样,表面上风光,实际里头各有各的坎。给谁看都能抻出一堆问号。
有人会说,收入下降,不就是车卖得少了吗?但先别急,下跌的幅度其实不算大。你琢磨一下,20万辆车,市场上还能维持增长,那可不是小数。又不是每家新势力都能这么硬气。可收入往下走,利润却还往上噌一噌,是怎么个玩法?这数字背后,不会又是裁员、缩预算什么的在撑着?而且归属股东的综合收益反而7%跌下去了,看着就有点想让人挠头。
说到底,这营收和利润各走各路,看着就挺玄乎,理想汽车到底啥情况?咋就成了行业里那种,既有点冒头,又像是踩着刹车的怪现象?再瞄一眼毛利率,20.3%,去年同期也就这么点,没见大变动。就是说,理想汽车还没闹出成本大爆炸或者亏本甩卖的剧情。总算,这家伙韧性还是有的。
关键还得瞅人家“交付量”这项。说来也新鲜,越来越多的国产纯电品牌死磕交付数据,“交了多少”,被视为活力指标。理想这次,203,938辆,搞得跟闯关游戏似的,累计交付直接蹭到133万多,可是,“数量”漂亮,行业里的“质量”呢?产品线这么多,各车型平均销量咋样?有没有那种爆款和拖后腿的?表格里没看到,心里就忍不住挖坑。
再翻翻人事这项,能不能说是继“裁员潮”之后最大看点了?截至今年六月末,理想的员工只有31018人,比去年末一下少了1230号人。说实话,这数据算不上啥暴力裁员,但也不算小调。有人要说这算“优化组织结构”,其实吧,裁到最后,还是和利润压力有点关系。企业谁不希望越精致越能省事?可是少了上千号人,各部门运转是不是就有点拖劲了?研发得有研发的痛,销售也得有销售的小算盘。理想既要大力发展新车,比如说计划9月份就亮出家用五座纯电SUV理想i6,有这样的“大招”,咱就得好奇,裁员的事是不是跟这些新车布局有关系?
这回,下半年主攻家用五座纯电SUV,还打算充电网络刷到4000座,这目标也蛮狠的。其实,谁都清楚,国内这块,充电桩遍地搞——可要真做得省心方便,可不是说砸钱就能砸出来的。理想频频把“优化销售和服务网络”放嘴边,背后懂的人自然知道这是最烧钱、也最折磨品牌忠诚度的点。你说吧,之前开个理想的家里,“市区里就差桩”,跑远点,服务点排队都得三小时起,谁受得了?今年说冲4000座,如果真能做得比别人方便点,还真能多拉点忠诚粉。
说理想汽车的品牌建设,真是一句“老生常谈”了。每次官宣都把和用户的“情感价值”挂在嘴边。你要问,“情感价值到底能换几个亿?”其实也没人能给个准数。用户共鸣、陪伴是个软指标,理想聪明就聪明在这。你看蔚来、小鹏天天砸技术,卷配置,理想把“家庭用户”做出情怀,产品一边强调家人的舒适体验,一边靠点“智能生态”配合,搞得和微信朋友圈似的。用户群就是黏性高,可转化为销量的又有多少?今天的市场,情怀当饭吃,加点科技佐料,口味才够猛。
再看技术创新,理想每回都把“研发创新能力”拎出来说事。咱都知道科技这行业,不创新就舔不上风口。但技术创新具体啥水准?年年都在提,车做得越来越像手机+沙发,智能里头也就那几版升级。但不可否认,理想还是肯砸研发。假如以后能像他们说的那样,“开放生态”,让车变成私人空间,谁知道又有什么玩法?不过,研发拼得也是胆量和钞票,万一哪天资本掉头了呢?现在看着都是计划,真做起来费劲不费劲还真不好说。
讲到这里,整个财报像个拼图,理想汽车这半年,不是说赢也不是输,把牌摊在桌上,让人摸不准底气。收入小滑落,利润还耐打,交付高着走,裁员又减负。各项数据都挺有意思,但反过来琢磨,这种里外不是事儿的财报,头顶压的不是市场就是用户期望。官宣又官宣,说要丰富产品线、升级体验啥的,其实还是和所有车企一样琢磨“怎么稳住未来”。
来点盘点吧。理想这步棋,表面看是保守拉稳,但暗地里,其实在憋大招。推出i6纯电SUV,明显是为了抢那些对新能源车还犹豫的家庭主力。业内没少说,谁能在“家用纯电”这个分区扎稳脚跟,谁就能拉多大的市占率。理想又打算年底把充电站扩到4000座,对,没看错,蹭一把补能赛道。实际上,大家都晓得,补能网络这事,钱和时间都烧。蔚来靠换电站,而理想压充电桩,思路不一样,但努力方向都奔用户体验去。
那说到最让人琢磨的“精细化裁员”,有人觉得企业收窄开支是好事,可这样一减人头,难免让大家担心产品/服务会打折。理想这轮减员比起同行确实没那么狠,但世道变了,哪怕是“新势力卷王”,也没办法原地踏步不动。有人说是优化,有人嘴上一刺就是成本压力,怎么看都别有一番滋味。
顺着财报话头往下掰,理想这两年最成功的地方,还是把“家庭用户”玩出了新花样。坦白说,这种定位算是国内车场里头独一份。品牌总爱卖“情感故事”,讲个接送孩子、全家自驾游,把车说得跟家一样。实际呢?用户买单多少,数据也就这么摆着。好在,情感这锅饭越炒越香,反正同行还没学明白,理想有底气先铺路。
不过话又说回来,别光看表面“理想稳了”,新能车市场不是说谁称王就能彻底称王。新玩家天天入场,老品牌也不闲着。市场波动大,别说理想裁人、降营收了,连那些巨头都隔三差五玩逆风。理想的“未来畅想”听着动人,什么技术突破、充电升级,实际能不能落地,还得看用户买不买账,投资人给不给钱。
一点实际感受,不管是业内还是吃瓜群众,对理想的规划和现实之间总抱着一点疑虑。这两年新能源圈儿流传一句话:“计划赶不上变化”。企业吹得天花乱坠,最后能不能把产品做到位,服务跟得上,谁都不敢说百分百。理想在技术创新、品牌建设上是没停步,毛利也还勉强hold住,可市场冷暖自知,拼到最后,还是得看谁能把用户伺候到位。
这半年财报像是一面镜子,把理想汽车的优缺点都照得透透的。收入跌了点,利润还喘气,交付量撑场面,产品布局够花样。那剩下的,无非是市场会不会捧这碗饭,用户会不会买这盘菜。未来能爬多高,做多少好车,和补能、服务、情感三板斧绑得多扎实,才是压箱底的秘密。
但也别着急下结论,现在所有的财报只是“阶段性答卷”。新势力机会上下交错,说不定下半年,理想一发力,数据就翻身了。又说不准,市场突变,风口又要转弯。谁猜得准?财报就是财报,有数据有表态,能不能兑现,那是另一回事。企业和用户的博弈,嘴炮和行动的比拼,每一季都这么闹心。
行吧,有一说一,各位更关心啥,理想的下半年新车型会不会真火?充电站能不能真落地到手边?裁员后服务是不是打折了?欢迎评论区开麦,咱们来聊聊,你最在意理想汽车今年交多少卷?
本报道严格遵守新闻伦理,倡导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如有内容争议,请依法提供证据以便核查。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