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程车电池衰减快引车主后悔,原因不只续航焦虑与使用成本高

增程车“电池衰减”更严重,不少人后悔了!原因不止一点

最近和几个车友聚会,聊到新能源车,话题就绕不开增程式电动车。一位开理想的朋友摇头叹气:“当初图个省心,现在纯电续航缩水得厉害,感觉有点亏。”另一位提着比亚迪的哥们也附和:“是啊,听说二手市场也不太待见这玩意儿。”听着他们的抱怨,我不禁想,增程式电动车,这个被很多人视为燃油车向纯电过渡的“完美方案”,真的有那么香吗? 它号称“没有里程焦虑”,能油能电,听起来像是鱼和熊掌兼得。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在用了一两年后,开始后悔当初的选择?这背后,难道仅仅是电池衰减这么简单的问题吗? 今天,咱们就来掰扯掰扯,看看这增程车的“里子”,到底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的“坑”。

增程车电池衰减快引车主后悔,原因不只续航焦虑与使用成本高-有驾

先说说最让人心疼的——电池衰减。大家都知道,电动车最值钱的就是那块电池。纯电动车的车主们,动不动就晒自己的电池健康度,98%、99%,那叫一个骄傲。可增程车的车主呢?不少人在开了8万公里后,就发现自己的纯电续航从标称的180公里,掉到了120公里,衰减速度之快,甚至超过了部分纯电车型。这事儿听起来有点反常识,不是说增程车电池小,充放电浅,应该更耐用吗?嘿,这正是问题的关键。小电池,高频率,这才是罪魁祸首。增程车的电池容量普遍不大,可能就20-40度电,但它的工作模式是“浅充浅放”,发动机在需要时启动发电,电池频繁地进行小幅度的充放电循环。这就好比你每天要爬100层楼,但不是一口气爬完,而是分成100次,每次爬一层,再坐电梯下来,再爬一层。虽然每次负荷不大,但次数太多,对“膝盖”(电池)的磨损反而更严重。高频率的循环,加速了电池的老化,这可能是很多车主始料未及的

再聊聊这车的“先天不足”。增程车,说白了就是“背着发动机的电动车”。它既要装发动机,又要装电池,还要有发电机、油箱……结构复杂,车重增加,这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为了控制成本,厂家在电池材料和电池管理系统(BMS)上,往往不得不做出妥协。有业内人士透露,同价位下,增程车的电池品质通常不如纯电车。想想也合理,纯电车可以把成本都砸在电池和电驱系统上,而增程车的钱得分一半给那套燃油系统。这就导致了,同样的钱,你买到的增程车,其电池的“出身”可能就没那么“高贵”。再加上复杂的热管理系统,要兼顾发动机和电池的散热,一旦设计或调校不到位,长期下来,对电池寿命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增程车电池衰减快引车主后悔,原因不只续航焦虑与使用成本高-有驾

还有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因素,就是咱们车主自己的“作”。很多人买了增程车,就把它当纯电车来开,有充电桩就充,恨不得天天满电。殊不知,电池最怕的就是长期满电和深度放电。理想的使用状态是电量保持在20%-80%之间,这样最有利于延长寿命。但现实是,谁会天天记着这个数?谁不想多跑点纯电里程?于是,频繁的满充满放,加上快充的“助攻”,无形中给电池的健康度“雪上加霜”。这就像我们养生,道理都懂,但熬夜、吃外卖、不运动,一样没落下,结果身体还是垮了。电池也一样,再好的设计,也经不住主人的“摧残”。

增程车电池衰减快引车主后悔,原因不只续航焦虑与使用成本高-有驾

最后,也是最现实的一点——二手车贬值率。这可能是让很多增程车主“后悔”的终极原因。你想啊,当你打算换车时,去二手车市场一问,发现自己的车比同级别的纯电车还难出手,贬值率高出一大截,心里是什么滋味?二手车商最怕什么?就是电池状态说不清。纯电车的电池衰减,至少还能用里程和健康度来大致判断。而增程车呢?电池衰减叠加发动机工况,这车况评估起来太复杂了,买家一看就头大,自然压价狠。“买家最担心的就是电池状态,增程车比纯电车更难出手,贬值率高出15%以上。” 这句话,足以让很多潜在买家望而却步。

增程车电池衰减快引车主后悔,原因不只续航焦虑与使用成本高-有驾

所以你看,增程车的“后悔”潮,原因远不止电池衰减这一点。它是电池设计、使用习惯、成本妥协和市场认知等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它确实解决了里程焦虑,但又带来了新的“电池焦虑”和“贬值焦虑”。它像一个看似完美的“过渡方案”,却在不经意间,把问题留给了未来。当然,我这么说,并不是要全盘否定增程车。对于那些经常跑长途,又想享受电车驾驶感受的用户来说,它依然是个不错的选择。只是,在掏钱之前,你得想清楚:你能接受续航缩水吗?你能接受它可能不保值吗?你愿意为了当下的便利,承担未来的不确定性吗? 随着电池技术的进步和超充网络的普及,“过渡产品”的路还能走多远?这,或许才是我们真正该思考的问题。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