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圈最火的不是新车上市,而是营销翻车! 小米创始人雷军高调提出的“轮轴比”概念,被一汽丰田高管赵东当众打脸:发布会上宣称的“3倍轮轴比”,实际测算结果是4倍。
赵东在个人微博直接贴出小米官方PPT数据,指出轴距与轮胎直径的真实比例应为4:1,并调侃“抄作业别连错误答案一起抄”。 他补充道:“轮轴比这词儿是雷总自创的,传统汽车理论里根本没有。 ”
东风奕派玩得更离谱,内蒙古车主冯先生花了5000元选装“红色卡钳”,维修时才发现是价值百元的塑料罩。 愤怒的车主们集体维权时,发现购车合同被后台偷偷篡改,原先的“红色卡钳”被替换成“红色卡钳罩”,车企连通知都懒得发。 面对质疑,东风奕派甩锅用户:“改描述是为让你们更好理解! ”
小米SU7 Ultra的“碳纤维前舱盖”争议,直接把行业遮羞布撕得更碎。 车主支付4.2万元选装“赛道级散热神器”,拆开后发现只是打了孔的装饰板。 官方补偿方案更魔幻:换铝制盖板或送2000元积分,差价高达20倍。 维权车主怒斥:“这哪是道歉? 分明是二次收割! ”
续航虚标已成行业明规则,某新势力车型冬季实测续航达成率仅47%,却大谈“反向虚标”概念,声称“标注520公里实际能跑550公里”。
中汽研2023年数据显示,新能源车平均续航虚标率21.3%,最差车型实际续航只有标称值的62%。 车企高管甚至公开宣称:“续航焦虑是伪命题,充电桩普及就好了。 ”按这逻辑,饭店饭菜难吃也不用改,反正顾客能回家做饭。
智能驾驶的牛皮吹得更荒唐。 某品牌宣传页用超大字体标注“自动驾驶”,却在角落用蚂蚁小字注明“需驾驶员全程监控”。 今年前五个月,全国发生23起因过度信任辅助驾驶导致的事故,车企统一甩锅:“用户未遵守操作规范。 ”讽刺的是“场景限定式智能”:地下车库十次召唤八次失败,理由永远是“网络信号弱”。
降价减配的套路玩出花。 某畅销车三年降价8万,老车主拆解发现:底盘护板从铝合金换成塑料,隔音棉厚度砍掉40%,安全带卡扣都换了廉价供应商。 中消协2023年数据显示,汽车“配置与宣传不符”类投诉激增37%,占比达总投诉量的45%。
“终身质保”听着暖心,条款却能气出心脏病。 某车主因自费换雨刮器被取消电池质保,只因合同规定“必须全程在4S店保养”。 离谱的是预存5年保养费才能享受的“免费服务”,算下来比单次付费还贵20%。 车主维权时,车企先派实习生用话术敷衍,再搬出7号字合同条款,最后买水军倒打一耙说用户“恶意维权”。
车企发布会沦为吹牛重灾区。 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痛斥三大套路:第一招“装神弄鬼术”,普通自动泊车硬吹成“AI智能全息感知系统”;第二招“吊打友商综合症”,参数表全是红字标“第一”,实车连车机卡顿都没解决;第三招“PPT造车大法”,两小时发布会讲完,观众愣是没听懂车到底好在哪。
订单造假直接侮辱智商。 某车企宣称“72小时订单破6万”,实际年销量仅2万辆;直播间虚构“低利率购车”,隐瞒高额手续费。 消费者算完账发现:这数学水平怕是连小学数学课都没上过?
监管终于出手。 工信部禁用“自动驾驶”等模糊表述,强制改用“组合驾驶辅助”标准化术语。 针对续航虚标,发改委2025年启动专项整治,建立技术达标审查机制。 山东法院判决某品牌事故车“退一赔三”,郑州车主因油耗造假获三倍赔偿。
车企高管们忙着给PPT镀金时,消费者正用脚投票。 东风奕派eπ007因“卡钳门”销量暴跌57%,从月均3000辆缩水至1307辆;小米SU7 Ultra遭遇300名准车主集体退车。 车质网数据显示,涉及虚假宣传的车型投诉量激增,用户评分垫底。
拆车对比视频成了照妖镜,博主实测发现,某车型宣传的“1548匹马力”被OTA远程锁死;高价选装的“赛道模式”跑不过三个弯就过热报警。 车主自嘲:“现在听到‘重新定义’就害怕,怕又被当成韭菜割。 ”
合同条款埋雷防不胜防。 东风奕派在工信部备案时用“红色卡钳”图片申报,交付时替换成卡钳罩;电子合同配置清单还能后台批量修改。 法律界人士指出,这已涉嫌欺诈,消费者可主张退一赔三。
直播间套路深过马里亚纳海沟。 某车企主播喊着“家人福利价”,转头要求预付5年保养费;号称“限量赠送”的智能配置,实为出厂预装的基础功能。 中消协提醒:购车合同需明确标注配置材质,留存销售承诺录音。
车企法务部比售后部门更忙。 东风奕派向维权车主发律师函警告;小米社区工程师辩称“轮轴比算法创新是为普及知识”。 用户反问:“用错误算法普及知识? 这逻辑堪比教小学生1+1=3。 ”
第三方检测机构的数据撕下最后伪装。 《汽车之家》实测显示,多款宣称“3倍轮轴比”的车型实际接近4倍;某车型“1000公里续航”在120km/h时速下仅能跑出620公里。 消费者终于醒悟:参数内卷赢的是流量,输的是信任。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