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昨天还在热闹地讨论保时捷“先别急着全电”的新闻,今天宾利就来了一出同款戏码——纯电动化计划暂缓,油车继续上路。
看标题那一刻,我差点以为这是豪门集团发的联合声明,只差没配个家族合影。
三年前他们还信誓旦旦搞了个“Beyond 100”计划,口气跟舞台上的摇滚主唱一样冲:“以后只做纯电!”
环保人士拍手叫好、科技迷立刻开始画未来座驾草图。
结果才几年过去,这 flag自己拆了。
说句实话,这不是他们突然闻到汽油香,而是市场冷得能直接冻裂钢板。
在欧洲一些高端车展厅,那些价格够买套房的豪华纯电,就像陈列馆里的艺术品:光洁、漂亮,但没人真掏卡刷走它。
有钱人对发动机启动那一下低沉轰鸣有种奇怪的情感依赖,那不只是机械运转声,是一种进场宣言,一种身份密码。
而无声的加速再快,也少了那么点故事味道。
更尴尬的是,大众集团内部这几兄弟共用不少零件和平台,你保时捷和奥迪要慢下来,宾利也很难一个人猛踩油门。
他们就像住在同一厨房里煮饭,一个关掉烤箱,全家的蛋糕都得停工。
这不是单纯技术问题,还牵扯到资源分配、人事安排甚至战略优先级,很可能某位董事会成员手里拿的是多份菜单。
不过,他们并没有彻底调头回去玩老派路线,更像是在高速路上打灯变道,让节奏顺着客户心理来。
在一次访谈中CEO Walliser强调,不会丢掉电气化,只是想让老用户不会因为变化太快而弃船,新用户还能被吸引进来。
从2026年起,每年还是会推插混或纯电,比如那个Urban SUV项目已经开工,看名字就知道瞄准的是城市精英群体——既不用大排量咆哮,但颜值与智能必须拉满。
我总觉得这些传统豪华品牌现在都有点“双轨行驶”,白天宣传新能源蓝图,晚上悄悄给自家的V8/V12换机油。
有点像那些嘴上说控糖的人深夜偷摸吃甜筒,对健康理念认可归认可,该享受的时候照样享受。
对于顶级品牌来说,这不仅是产品线的问题,还有精神领地。
如果某一天旗舰车型变成安静的大号触屏,有些铁杆粉真的会怀疑人生——我的仪式感去哪儿了?
放眼整个行业,美国和欧洲虽然喊碳中和喊得比谁都响亮,可经济形势一抖,高端消费立马收紧钱包。
一些原本摩拳擦掌准备全面革新的企业,现在宁愿等消费者心态追上技术步伐。
这让我想起法拉利去年也公开表示不会马上抛弃内燃机,说这是DNA的一部分。
听起来浪漫,其实背后算盘清楚得很:技术创新不能把生意主力吓跑,否则就是赔本赚吆喝。
中国市场又是一盘复杂棋局,高净值人群对新能源豪车态度两极分化。
一边爱炫酷的新科技,对自动驾驶、智能座舱兴奋不已;另一边,在重大商务场合开着咆哮入场的大排量发动机,那份压阵存在感仍旧无法替代。
所以宾利不能轻易all in全电,否则很可能失掉这批最稳定付费能力的大客户,而这一类人在全球都是各大奢侈品牌争抢的核心用户群。
媒体喜欢用简单词汇包装这样的动作,“暂停转型”“留住客户”,但如果你稍微往里面扒,会发现其实这是一次找平衡、喘口气的操作。
当理想主义碰到现实账本,再庞大的企业也需要腾出时间观察下一轮机会。
不只是工程师需要等待新平台成熟,决策层也要看政策风向是不是如预期般吹过来。
我个人挺确定,人类就是偏爱矛盾,中间状态往往最耐嚼——比如目前这种内燃+混动组合,就是那个让双方阵营暂时握手言和的位置。
站在吃瓜群众角度,我们当然可以乐呵地吐槽一句:“连宾利这么有底子的,也怕被时代甩?”
可认真琢磨,如果法规继续收紧、电池技术迟迟突破不了,加之经济环境随时翻脸,那么当初承诺全面新能源的大牌们,很可能都会陆续刹车,到时候还有多少人为半退隐却依然昂贵的V8/V12埋单?
或者,新生代干脆投奔那些灵活且贴近潮流审美的新玩家?
多年以后回头看,说不定大家都会笑出来:“原来超级豪门也是会临阵改步。”
而这个故事最好玩的地方就在于,它永远有下一集反转等你,就跟娱乐圈剧本似乎一个模子刻出来一样——今天宣布革命明天补妆营业,下次会上什么菜?
香喷喷汽油餐还是素食版新能源料理,就交给时间揭晓吧,你猜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