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一到2025年,理想增程的“悖论”越来越明显,车主们在高速上抢充电桩,明明可以加油却宁愿排队充电,理想L8跑500公里充电147元、加油要320元,成本一对比,增程变成了累赘,优势瞬间消失。
更难受的是,这种增程路线门槛并不高,零跑、问界等直接照搬理想配置,但价格更低,零跑2025年8月交付57066台,连续半年新势力销量第一,这种“模仿+降价”的打法直接把理想逼到墙角。
李想察觉到危机,果断切换到纯电,寄希望于MEGA和i8,两款新车却都遇冷,MEGA的外观太激进,市场反响惨淡,i8定价32万起、配置缩水,发布24小时大定转化率只有10%,就连冰箱都省掉了,用户疯狂吐槽。
i8上市一周后理想紧急调整配置,这种“听劝模式”实属罕见,行业内外议论纷纷,大家都在猜理想到底怎么了,是不是迷失了方向。
对比之下,蔚来反而不声不响地发力,乐道L90一上来就是17.98万元起,全系标配“冰箱彩电大沙发”,比i8便宜整整15万,配置还比i8更全,这种打法直接戳中消费者痛点。
L90上市当天销售系统被挤爆,首月交付破万,用户用脚投票,i8只能在销量榜下游挣扎,这种落差感,李想应该比谁都清楚。
蔚来的崛起并不是偶然,李斌一直坚持换电模式,哪怕外界质疑不断,2025年蔚来已建成3239座换电站、2757座超充站,全球最大的换电网络就在手里,纯电车续航突破600公里,快充缩短到18分钟,蔚来的“电区房”成了稀缺资源。
蔚来还主动下探市场,乐道品牌定位亲民,新ES8比上代便宜8万元,李斌直言“活下来最重要”,蔚来的务实态度在2025年越来越明显。
这种转变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8月乐道交付16434台,占蔚来总销量一半多,蔚来股价一个月涨了33%,市值重回千亿俱乐部,资本市场也给了积极反馈。
行业大分化已经不可逆转,2025年上半年纯电车增速46.2%,增程车增速16.5%,7月纯电车卖了73.6万辆,同比增长44.8%,增程车却只有10.9万辆,还下滑6.2%。
800V高压快充普及,电池成本下降,“油电同价”“电比油便宜”成了新常态,纯电汽车在成本、性能、体验上全面追赶甚至超越增程,增程技术的意义被重新审视,李斌预判增程大三排SUV黄金时代已过,纯电黄金时代来了。
理想和蔚来背后,其实是两种企业基因的碰撞,理想效率至上,李想善于在固定框架下做到极致,冰箱彩电大沙发就是最好的例子,但外部环境一变,这种基因反而变成包袱,转型就会举步维艰。
蔚来则是创新驱动,李斌敢于在不确定中寻找突破,换电、服务体系都是这样,虽然试错成本高,但一旦成功,护城河也更深,2025年这种基因优势开始逐渐体现。
新能源汽车进入下半场,技术快速迭代,用户需求分化,蔚来逐渐适应新节奏,理想则在转型阵痛中迷茫,这就是现实。
2025年9月,蔚来和理想的较量远没结束,理想手里还有1000亿现金流,技术储备也足够,翻盘机会依旧存在,蔚来虽然暂时领先,但四季度盈利还要市场进一步验证。
市场瞬息万变,没有永远的王者,只有不断变化的游戏规则,适者生存这条铁律,没人能逃得掉,无论是理想还是蔚来,在2025年都必须重新证明自己。
事实上,每一轮新势力洗牌,都是企业基因、战略选择、技术路线的深层较量,谁抓住了下一个时代的风口,谁就有机会笑到最后。
过去六年,李斌忍住了无数质疑,终于把蔚来带回巅峰,李想一年内经历了从神坛到低谷的跌宕,命运的无常让人唏嘘。
2025年下半年,新能源汽车的故事还远未落幕,谁能笑到悬念依然存在,留给所有车企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