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那个高端定制服务,最近在网上吵得沸沸扬扬。讲真,这事儿一出来,我就知道不对劲,一股子熟悉的“不务正业”的味道就飘过来了。这不是在卖车,这是雷总在举办一场大型的行为艺术,主题是《如何优雅地劝退九成九的潜在客户》。这根本不是一个商业决策,这是一场献给资本和粉丝的盛大烟火,好看,但炸完就没了。
我们先来看看这个游戏的规则,对,你没看错,就是游戏。首先,入场券只有SU7 Ultra和Max的顶配车主能拿,其他人靠边站。然后,你必须在这辆车上,额外再花超过10万块钱。最后,定金8万,交车时间直接给你排到2026年,堪称期货中的期货,买的不是车,是耐心。这套组合拳打下来,三体人看了都得气活过来,连夜把舰队开走,因为他们发现地球人的商业逻辑比三体运动还无法预测。
这套规则的荒诞感在哪?它完美地诠释了什么叫“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但这次小米掀的不是同行的桌子,是自己家粉丝的餐桌。你想象一个场景,你兴高采烈地去一家网红餐厅吃饭,服务员告诉你,我们这儿点餐有个规矩,必须先买我们价值五百块的纪念版筷子,而且点菜总价不能低于一千,不然不给下单。你什么感觉?你只会觉得这家店老板的心态非常值得关心。是,从营销上这叫筛选高净值用户,营造稀缺性。但从做生意的角度看,这就是纯纯地把客户往外推。这简直是疯了!
更有趣的是定制内容。你以为你花了10万块,能把你的SU7改成一台随时可以下赛道的雷电法王,或者装上任意门直接传送到公司地库?想多了。小米提供的选配,突出一个“有限”。跟保时捷那种祖传的、能让你选到破产的选配单比起来,小米的定制就像一本被撕掉了一大半的菜单,翻来覆去就那么几样。最典中典的就是那个价值4万2的打孔机盖,这玩意儿存在的唯一意义,恐怕就是为了帮助那些实在不知道选啥、但又想凑满10万块“拜师费”的选手,强行上岸。
我作为一个中年人,真的很难理解这种逻辑。我买车,哪怕是性能车,也是为了解决我的具体需求。是为了快一点,还是为了帅一点,还是为了舒服一点?但小米这个定制,它解决的不是用户的需求,它是在解决小米自己的“品牌高度”需求。它在用一种近乎粗暴的方式告诉市场:看,我小米,也是能做“高端定制”的,我也是有“逼格”的。至于你们买不买,方便不方便,那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有。
这就涉及到品牌玄学了。为什么保时捷可以这么玩?因为人家是保时捷。买保时捷的人,很多时候买的不是那台车,而是那个盾徽,以及围绕这个盾徽建立起来的一整套鄙视链和社交体系。保时捷的选配,是这个体系的一部分,是你彰显“我比你更懂、更有钱”的工具。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但小米呢?小米的品牌根基是“性价比”,是“为发烧而生”。你一个浓眉大眼的革命同志,突然开始学着地主老财搞起了“丫鬟必须穿绫罗绸缎”的规矩,这就很魔幻。这不叫品牌升级,这叫人格分裂。
讲真,我有时候买杯奶茶加小料超过三种都觉得烦,你这让我凑10万的单子,我头都大了。
所以小米这个定制服务,本质上就是一个压缩毛巾,看着挺大,泡水里一展开,就那么一小块。它不是一个成熟的商业产品,而是一个营销上的“奇观”。它的目标用户,不是那些想个性化自己座驾的普通车主,而是那极少数的,对小米品牌有着近乎宗教信仰的“信徒”。对于这些信徒来说,这10万块不是消费,是奉献;这8万的定金不是押金,是“投名状”;那2026年的“飞升之日”,更不是交车,是见证神迹。他们买的不是一个更好的产品,而是一个“与小米共建高端品牌”的参与感。
写到这里,我突然感觉雷总在下一盘大棋,一盘我等凡人看不懂的棋。也可能是我单纯想多了,他就是这么直白。
那怎么改?文章里提的那些建议,什么增加选配、降低门槛、优化流程……是是是,都对,都是金玉良言。但这些建议的前提是,小米真的想把这个定制服务做成一门正经生意。可万一,人家压根就没这么想呢?万一人家从一开始,就是想搞个“话题产品”,扔出来让大家吵吵,热度上去了,目的就达到了呢?如果从这个角度看,那小米这个定制服务简直是天才级别的操作,666,一把子整活成功了。
所以真正的破局点在哪?不在工厂,在汽配城。真正的个性化,从来不是官方给你的几个选项,而是人民群众汪洋大海一般的创造力。自动驾驶的关键不在特斯拉,在老头乐。同理,汽车改装的灵魂,永远属于那些能把五菱宏光改成AE86的民间大神。小米与其费劲巴拉地搞这种门槛高得太阳都要一个趔趄的官方定制,不如大大方方地开放一些基础改装的接口和协议,让用户自己去玩,让第三方去创造。不装了,摊牌了,把“为发烧而生”的精神贯彻到底。
最终,小米这个所谓的定制服务,很可能就这么悬在空中,成为一个传说。少数信徒完成了他们的朝圣,多数看客获得了新的谈资,小米收获了热度和“高端化”的标签,同行看了也得傻。大家都有光明的未来。你看,这不就结了么?至于那些真正想花点小钱改改轮毂、换个颜色的普通用户,他们的需求,在这场盛大的行为艺术里,根本就不重要。这才是这个故事最朋克的地方。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