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能车已全国推广,3分钟加氢800公里,中通购买2万辆!

北京冬奥会的冰天雪地里,212辆氢能大巴稳稳穿行于延庆赛区的陡峭山路。 这些车在零下30℃的极寒中照常启动,加氢10分钟就能跑600公里,整个冬奥期间累计减排超3200吨二氧化碳。 驱动它们的氢气完全由风光“绿电”制备,从能源源头实现了零碳闭环。 这场全球瞩目的赛事,成了氢能车技术最硬核的广告,原来除了电动车,中国还有这样一条“氢”装赛道正加速超车。

氢能车已全国推广,3分钟加氢800公里,中通购买2万辆!-有驾

电动车还在为“超充30分钟充80%”的数据较劲时,氢能车早已把补能时间压缩到了3-5分钟。 现代NEXO、丰田Mirai等车型加氢一次可跑800公里,相当于北京到郑州的长途距离。 这种效率对商用车而言是刚需。

广东佛山投运的氢能外卖车,直接采用可拆卸固态储氢瓶。 骑手在便利店就能像换煤气罐一样更换氢瓶,彻底摆脱充电桩束缚。 嘉善县的100辆氢能公交,则依托“30分钟加氢圈”网络,实现全县公交线路氢能全覆盖。

电动车车主最头疼的冬季续航腰斩问题,在氢能车上几乎不存在。 冬奥会的氢能大巴在零下40℃极寒环境中存放后仍可正常启动,低温续航衰减率不到10%。 锂电池零下20℃时容量普遍缩水30%-40%,严寒地区出现充电桩无法启动的窘况。

氢能车已全国推广,3分钟加氢800公里,中通购买2万辆!-有驾

这得益于氢燃料电池的先天优势, 它的能量转化不依赖锂离子迁移,低温下化学反应效率几乎不受影响。 内蒙古海拉尔的极寒测试中,氢能重卡在冰雪路面上坡时动力输出依然平稳,同期测试的电动重卡已出现扭矩波动。

电动重卡有个致命伤,电池自重太大。 一辆续航500公里的电动重卡,电池重量超过3吨,载货空间被挤压15%。 而同等续航的氢能重卡,储氢罐重量仅1.5吨,足足省出1.5吨载货空间。

上汽红岩交付宝钢的氢能重卡,载着28吨钢材仍能跑出800公里续航,氢耗仅8公斤/百公里。 按当前氢价计算,比柴油车每公里省0.3元,年运营成本直降15%。

这种经济性刺激了物流巨头疯狂下单,中通快递联合美锦能源签下2万辆氢能车订单,京东物流批量采购福田氢能轻卡,连顺丰都在试点氢能冷链车。

氢能车已全国推广,3分钟加氢800公里,中通购买2万辆!-有驾

尽管优势突出,氢能车仍被两道坎死死卡住脖子。第一道坎是氢气价格,目前市场价约35元/公斤,百公里耗氢1公斤,成本是电动车的1.75倍。 上海一位氢能网约车司机吐槽:“加满一罐氢要200多元,跑500公里就没了。 同样的路程,电动车充电费不到80元”。

第二道坎是车辆售价,现代NEXO卖70万元,比同级电动车贵40万,上汽大通氢能MPV定价35.8万,比自家电动版贵50%。

头痛的是基建滞后,全国加氢站仅500余座,且70%集中在沿海。 电动车充电桩突破859万台时,加氢站数量还不到其零头。

山东尝试用“氢能车免高速费”刺激市场,但每辆车年省1.5万元的优惠,仍难抵消高昂的用氢成本。

氢能车已全国推广,3分钟加氢800公里,中通购买2万辆!-有驾

自媒体热炒“氢能车取代电动车”时,真实战场早已分野。商用车领域,氢能正快速攻城略地:长途重卡,氢能占比已达30%,预计2030年超50%,港口机械:深圳盐田港氢能叉车装卸效率提升20%,轨道交通,中车长客氢能列车完成160km/h满载试验

乘用车领域,电动车仍以95%的市占率碾压,氢能仅在高端市场试水,如上汽大通MPV主打商务接待,本田CR-V氢能版定位科技尝鲜人群。

氢能车已全国推广,3分钟加氢800公里,中通购买2万辆!-有驾

这种分化源于场景本质差异, 京东物流的氢能轻卡每天行驶400公里,补能频次高、载重要求严苛,恰是氢能优势区间。 城市家庭用车日均50公里的需求,电动车完全胜任。

#热问计划#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