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冬天,我这后台的私信就跟雪花似的,全是问电动车的。
问得最多的就是:“博主博主,我的小电驴咋回事?夏天跑个50公里不费劲,现在出门买个菜都得提心吊胆,续航直接打了对折,是不是电池要挂了?”
每次看到这种问题,我就想隔着屏幕拍拍他的肩膀说:“兄弟,别慌,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冬天的电动车,那续航掉得比我基金还快,电池就跟得了“冬眠症”似的,蔫了吧唧。
这玩意儿,七分靠养,三分靠天。
你以为天冷是原罪?
其实,你那些不经意间的充电“骚操作”,才是把电池推向报废深渊的罪魁祸首。
就拿充电这事儿来说吧,很多人有个误区,觉得车骑回来,电量还剩一半呢,不急,等它彻底没电了再充,多“环保”啊。
我告诉你,这对铅酸电池来说,简直就是满清十大酷刑。
冬季电池活性本来就低,你再给它来个“深度放电”,电池内部的硫酸铅结晶能乐开花,它们会迅速抱团,形成一些充电时根本无法还原的“死疙瘩”,永久性地堵住电池内部那些比毛孔还细的通道。
这就好比一个人的血管被堵死了,你说他还能活蹦乱跳吗?
电池容量就这么一点点被“作”没了。
所以,别再等电量报警灯闪得你心慌才找充电器了。
啥时候充最合适?
电量表还剩两三格,大概20%到30%的时候,就是黄金时间。
这时候电池还没被榨干,内部的化学反应也比较温和,充起来对电池的损伤最小。
还有一个经典场景:下班回家,零下几度的天,把车往院子里一扔,充电线一插,完事儿。
第二天早上发现,充了一宿,续航还是那个熊样。
这是为啥?
因为你在室外给它充电,电池都快冻僵了。
零度以下,铅酸电池里的电解液变得跟蜂蜜一样粘稠,内部的离子想挪个窝都费劲,电阻蹭蹭往上涨,电池容量直接给你打个七折,甚至更低。
更要命的是,低温充电会让电池负极产生一种叫“不可逆硫酸盐化”的东西,说白了就是生成了粗大的硫酸铅结晶,这玩意儿一旦形成,就跟膏药似的死死粘在极板上,神仙也救不回来。
东北的朋友更有体会,零下二三十度的夜晚,你把车扔外面,那电解液可能直接冻成冰坨子,体积一膨胀,“啪”的一声,电池外壳都能给你撑裂了。
所以,有条件就把车推进楼道、地下车棚,至少找个5度以上的地方再充。
对了,车骑回来也别急着放凉了再充。
很多人觉得得让电池“冷静冷静”,这在夏天没毛病,但冬天就是帮倒忙。
电动车跑起来,电池是会发热的,这宝贵的“余温”正是冬季充电的“天然加热器”。
趁着电池还热乎,赶紧充上,充电效率能高不少。
再聊聊充电器。
不少人家里不止一辆电动车,48V、60V、72V的充电器扔一堆,充电时随手抓一个就用。
这种“混搭风”在时尚圈是潮流,在电动车界就是灾难。
用大功率的充小电池,等于给一个小孩硬塞成年人的饭量,轻则把电池充鼓包,重则直接报废;用小功率的充大电池,那就是“小马拉大车”,充半天也充不满,长期欠充,电池寿命同样受影响。
充电器这东西,必须“原配”才香。
还有那个路边的快速充电站,简直是电池的“生命收割机”。
它的原理就是用高电压、大电流硬往里灌电,速度是快,但对电池的冲击堪比一场小型地震。
电池内部化学反应瞬间变得异常剧烈,温度飙升,水分被大量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时间一长,电池内部就跟个高压锅似的,不鼓包才怪。
这玩意儿,偶尔应个急,充个十几二十分钟得了,千万别当成常规操作。
最后说说那些因为天冷就把电动车打入“冷宫”的朋友。
车可以闲着,但电不能不充。
铅酸电池有个特性叫“自放电”,就算你不用,它自己也在偷偷掉电。
电量越低,掉得越快。
扔那儿两三个月不管,电池就可能“饿死”,再也充不进电了。
所以,就算不开,也得每隔半个月到二十天给它“喂”一次电,让它保持活力。
你看,伺候这块电池是不是比伺候祖宗还麻烦?
但没办法,谁让它是咱的“腿”呢?
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圣诞老人,也没有什么续航奇迹,一切都得靠自己亲手去呵护。
改掉这些坏习惯,你的电动车不仅冬天能跑得更远,电池多用上一两年也不是什么难事。
不信?
你试试。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