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车展现场,smart 品牌全球公司 CTO 羊军与CMO 张明霞共同亮相,围绕全新发布的 EHD 超级电混技术、产品矩阵规划及全球市场布局等核心议题,向外界揭开了品牌 “纯电 + 插混” 双路线并行的战略蓝图,也让 “smart 有很多形态” 的全新定位变得清晰可感。
作为从 “精致小车” 向 “全域豪华新能源品牌” 转型的关键一步,smart 此次推出的 EHD 超级电混技术,并非简单跟风市场,而是基于用户多场景需求的深度考量。据羊军介绍,该技术以最新一代雷神电混 2.0 为底座,搭载专为混动打造的 1.5TD EVO 发动机与 3DHT 三挡超级电混专用变速器,核心优势在于 “把插混的体验做到了纯电级别”。其中,1.5TD 发动机 47.26% 的热效率达到行业量产领先水平,直接将 CLTC 亏电油耗压低至 4.4L/100km,同级难寻对手;而发动机无感介入、3DHT 零顿挫换挡的调校,更让整车静谧性实现突破 ——80km 车速下车内噪音仅 59 分贝,怠速时低至 30 分贝,发动机启动瞬间噪音变化甚至小于 1 分贝,彻底颠覆了传统插混的驾乘体验。
“我们就是要对标增程,甚至碾压增程。” 谈及技术定位,羊军的表述十分明确。在他看来,EHD 超级电混堪称 “超级增程”:增程车型具备的纯电驱动、无里程焦虑等优势,EHD 悉数拥有;而增程在亏电、低温环境下动力衰减的短板,EHD 则通过发动机直驱彻底解决,避免了 “满电一条龙、亏电一条虫” 的尴尬。从场景适配来看,精灵 5 号纯电版 CLTC 续航 740km,足以覆盖城市及城郊日常出行;EHD 插混版综合续航超 1600km,大电池版本纯电续航达 252km,既能满足一线城市用户 “日常纯电、长途用油” 的需求,也能应对西北充电不便、东北低温等极端场景,真正实现 “无焦虑出行”。
这种场景化思维,也贯穿了 smart 此次拓展混动路线的逻辑。在张明霞看来,品牌的核心始终是 “让都市出行更灵活”—— 从最初定义两座都市小车,到转型纯电后用精灵 1 号、3 号拓展智驾智舱体验,再到如今推出 EHD 插混,都是对用户需求的顺势回应。“都市人不止需要市内通勤的灵活,还想要黄金周返乡、说走就走的长途自由。” 她提到,精灵 5 号的双重动力选择正是为此而来:想要纯粹电动体验,有 740km 续航的纯电版;想要长途无忧,有 1615km 综合续航的插混版;若追求市内驾驶的 “飒爽感”,新款精灵 1 号 BRABUS 则能满足需求。而这种 “多形态” 的探索,还将持续 ——9 月 8 日的 IAA 慕尼黑车展上,smart 将以 “smart can take many forms” 为口号,展示更多产品可能性,后续偶数车型也已提上日程,其中一款将于明年落地中国市场,并沿用 EHD 超级电混技术,开辟全新细分领域。
在技术与产品之外,smart 也面临着 “如何说服用户” 的挑战 —— 当市场已习惯增程技术时,EHD 插混需要重新建立用户认知。对此,张明霞与羊军给出了清晰的思路:一方面靠 “硬实力背书”,奔驰从设计到研发的全程参与,保证了产品的豪华品质,内饰的音响、氛围灯等细节,也能让熟悉传统豪华车的用户找到 “熟悉感”;另一方面靠 “体验说话”,无论是拟人化且兼顾驾驶习惯的智驾系统(两套方案分别覆盖高阶领航与高速场景,均符合欧洲严规),还是 85% 空间得房率的实用设计,都在细节处强化用户感知。同时,品牌也在努力优化成本,力求让 EHD 车型在价格上更具诚意。
对于全球市场布局,smart 采取 “先稳中国、再拓海外” 的策略。张明霞表示,中国作为全球最大新能源市场,是品牌 “中欧双核,全球布局” 的核心,因此 EHD 车型率先在中国上市;而精灵 1 号、3 号、5 号纯电版已在海外落地,欧洲订单反馈良好,后续将根据海外市场需求,逐步推进混动车型布局 ——“技术已储备到位,我们有能力快速响应不同市场的需求。”
从纯电到插混,从小车到多形态产品,smart 的转型始终围绕 “用户需求” 与 “技术突破” 展开。
正如羊军所说,当前品牌最关键的 “一仗”,就是让 EHD 超级电混的硬实力得到市场认可;而在张明霞看来,这更是一场 “心智之战”—— 在嘈杂的行业中,讲好技术故事,让用户理解 “smart 不止一种形态”,才能真正实现品牌的进阶。随着后续产品的落地与技术的深化,这个以 “灵活出行” 为内核的品牌,或许将在新能源市场开辟出更广阔的天地。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