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媒最近看不下去了,点名批评了一下车圈,说你们这帮人啊,在订单上整花活儿,搞什么“订单泡沫”,不务正业。
诶,我看到这个新闻的时候,第一反应不是愤怒,而是想笑。
这哪里是泡沫,这明明是压缩毛巾,看着一小块,浇上营销的水,嚯,能给你瞬间膨胀出一个太平洋来淹死你。这帮车企玩的根本不是卖车,是大型行为艺术,主题就叫《假装我们卖爆了》。
讲真,这套路在消费品领域都玩烂了,属于典中典。但汽车不一样,这玩意儿是重资产,动辄几十万,你把买煎饼果子的预售套路用在买铁疙瘩上,这事儿本身就充满了赛博朋克的荒诞感。太阳看了都要一个趔趄。
这游戏的规则是怎么设计的?很简单,就是语言的艺术,或者说,重新定义汉字。
他们发明了两个词,一个叫“小订”,一个叫“大定”。
“小订”是什么?就是你花个几百几千块,买一个“随时可以反悔的参与感”。本质上,你不是在订车,你是在给车企的PPT买一张门票,顺便授权销售一天给你打八百个电话,亲切地问候你“哥,考虑的怎么样了?”。这不叫意向金,这叫“骚扰授权费”。
车企拿着这个“小订”数据能干嘛?那可太能了。转手就是一个海报,“上市10分钟订单破五万!”。这五万里有多少是友商点的,有多少是媒体点的,有多少是黄牛为了抢个靓号点的,天知道。反正数字好看就行,韭菜看了就兴奋,投资人看了就打钱,这就叫生态化反。这数字不是给消费者看的,是给资本市场看的“心电图”,证明自己还活着,而且活得很好。
“大定”呢?听起来靠谱多了,签合同,不能退了。但问题是,现在竞争都掀桌子了,谁还跟你玩儿温良恭俭让?为了让你“大定”,销售能给你跪下,各种条款给你开绿灯,犹豫期给你拉满,恨不得给你签个对赌协议。所以即便是“大定”,里面也有的是操作空间。
所以你看,有些新势力就特别喜欢公布那个虚头巴脑的“小订”,主打一个朦胧美,一种薛定谔的畅销。而像小米这种新玩家,一上来就掀桌子,雷军老师直接告诉你,我们不玩虚的,我们只公布锁单量,也就是不能退的“大定”。
你以为这是实在?不,这是阳谋。
我作为一个中年人,见过太多商业套路了。雷军老师这招不是在追求真实,他是在用“真实”这个行为,来构建一种更高级的“不真实”。他不是在说“我很诚实”,他是在说“你们看,那帮人都是骗子”。这就叫降维打击,最好的攻击手段不是证明自己有多牛,而是证明同行有多水。如果说之前大家是在蛋糕上抢奶油,那小米就是直接把做蛋糕的师傅挖走了,顺便把餐厅爆了,让你们都没得玩。
同行看了也得傻,这人怎么不按套路出牌?我们演得好好的,你上来直接把舞台给拆了?坏了菜了。
为什么车企非要这么颠呢?
因为现在的汽车市场,根本不是什么存量竞争,而是你死我活的黑暗森林。不是蔚小理想这么干,是整个环境逼着他们不得不这么干。这就跟修仙小说里一样,你是个小门派,你不吹自己有多少元婴老祖坐镇,别的门派就敢直接打上山来抢你的灵石矿。你今天不公布个破万的订单,明天媒体的头条就是“XX或成下一个倒下的新势力”。
所以,技术发布会越来越像玄幻小说发布会,什么任意门、金钟罩铁布衫都来了;订单数据越来越像战报,充满了闪电战和心理战。大家都在极限施压,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要么成仙,要么成盒。
这里面还有一个更深层的东西,叫“品牌玄学”。
讲真,会买特斯拉的人,你就算告诉他订单数据是假的,他也不会在乎。因为他买的不是一个交通工具,他买的是一种“信仰”,一种“我比你们更懂未来”的优越感。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就像奔驰,它最值钱的不是三大件,而是那个标。这个标,就是一种社交货币,告诉你我是谁,我属于哪个阶层。
对于这些品牌的用户来说,官方公布的任何“畅销”数据,都是在给他们的信仰充值。他们需要这些数据来维护自己决策的正确性,然后去说服身边那些质疑者。所以车企公布的不是订单,是给信徒们分发的“圣餐”。
那你说官媒呼吁的什么第三方监管、建立用户评价体系,有用吗?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把卖车比成修仙,可能有点侮辱修仙。人家修仙至少还讲究个因果报应。
短期内,肯定有点用。但长期看,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到时候无非就是从一个草台班子,变成一个有官方认证的草台班子。只要竞争还是这么白热化,只要大家还需要故事来融资,那这种“表演”就不会停止,最多是换个更高级的剧本。
我最近总在想一个问题,自动驾驶的终极难题是什么?不是算力,不是算法,而是如何处理一个突然窜出来的老头乐。因为老头乐不讲任何规则,它能用最原始的混沌,摧毁你最精密的算法。
车圈的订单游戏也是一样。你以为问题出在车企的营销部门?不,问题出在人性。只要我们还需要用消费来给自己贴标签,只要我们还需要一个“遥遥领先”的故事来获得安全感,这个游戏就会一直玩下去。一天到晚整这些花里胡哨的,有意思吗?但就是有意思!
所以,解决这个问题的终极方案是什么?
不是监管,不是行业自律。
而是承认它根本就解决不了。当所有人都知道你在演的时候,表演本身就成了一种新的真实。大家心照不宣,一起看破不说破,共同维护这场光怪陆离的盛大演出。消费者得到了情绪价值,车企得到了融资,资本得到了故事,媒体得到了流量。
就问你怕不怕?这才是真正的闭环。大家都在自己相信的世界里自娱自乐,挺好。
本文以传递社会正能量为核心,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联系我方进行修正或删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