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北京越野最近干了件特别不讲武德的事儿。
他们往10万块这个价位的市场里,扔了颗压缩毛巾。
对,就是那种旅游用的一次性毛巾,看着一小坨,人畜无害,结果一沾水,哗一下膨胀开来,能把你整个洗脸盆都塞满,水都给你挤出去。
这个压缩毛巾,就是BJ30旅行家。名字听着特文艺,什么诗与远方,什么人人都是旅行家。但干的事儿,一点不阳春白雪,纯纯的雷电法王附体,要把整个10万级SUV市场里那些还在“不务正业”、“整花里胡哨的”友商们,挨个拉过来电一电。
8万多块起步,你买个啥?买个B级尺寸,轴距2米8,带电四驱,零百6秒多,综合功率三百千瓦,油耗不到6升的混动方盒子。
不装了,摊牌了。
这已经不是来做生意了,这是直接扛着煤气罐冲进了火锅店,高喊一声“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
如果说之前小米是把蛋糕端走了。那BJ30就是连桌子上的蜡烛都没放过。
这就是当下车圈的真实写照,一个标准的黑暗森林。没有什么存量竞争,没有什么体面共赢,只有“要么成仙,要么成盒”的极限施压。所有人都杀红了眼,最好的防守不是金钟罩铁布衫,而是直接把餐厅爆了,大家一起回家吃泡面。
北京越野这一手,就是典型的掀桌子式竞争法则。
他们似乎是悟了,悟得透彻。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消费者比厂家还懂车的时代,你跟人讲什么品牌故事,什么士族精神,什么我们是“播种派”,别人是“收割派”。
大哥,醒醒,大清都亡了。
我作为一个被社会毒打了多年的中年人,每次看到PPT上写着“贵族精神”、“责任担当”,我的脚趾头都能在鞋里抠出一座三室一厅。讲这些,就跟渣男说“我虽然跟别人聊天,但我心里只有你”一样,属于典中典的自我催眠。商业的本质就是交换,别扯那些玄的。
消费者关心的是什么?是同样花10万块,我能得到什么。
BJ30的逻辑就很清晰:别的品牌给你一个A0级小轿车的配置,我给你一个B级SUV的里子和面子;别的品牌还在纠结两驱还是四驱,我直接给你混动电四驱,响应速度快三倍;别的品牌还在吹省油,我一个方盒子做到5.85L。
加大,加大,加大。
把所有你看得到、摸得着的东西,全部给你加大。就问你怕不怕?
这种打法,看似粗暴,其实是对当前市场的一种民粹解构。它解构了什么?解构了所谓的“技术壁垒”和“品牌溢价”。
很多车企特别喜欢讲技术,今天一个“任意门”架构,明天一个“银河战舰”座舱。各种高大上的名词,三体人看了都得重启一下自己的计算核心,生怕跟不上地球人的脑洞。
但这些技术真的有用吗?
我跟你说,自动驾驶的关键不在特斯拉,在老头乐。
你可以构建一个荒诞的思想实验场景:一辆搭载了最先进激光雷达和AI算法的百万豪车,行驶在一条城乡结合部的菜市场小路上。它的算力可以推演星辰,但它算不出下一个路口会不会冲出来一个逆行且不打灯的“雷电法王”,后面还载着两捆大葱。
这时候,一辆BJ30过来了,没那么多花里胡哨的。但它底盘高,视野好,车壳子硬,司机精神高度紧张。突然,一个骑着老头乐的大爷,以一个匪夷所思的角度切入车道,车上的音响还放着“爱拼才会赢”。
此时此刻,什么智能驾驶都是虚的,唯一的真理就是物理定律。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你那百万元的智能系统,能帮你跟大爷的家属解释什么叫“corner case”吗?不能。
所以说,决定技术成败的关键,不在于实验室参数,而在于最混乱、最不讲理的现实场景。BJ30这种车,就是为这种“混乱”而生的。它放弃了那些虚无缥缈的“智能化”溢价,把成本全都砸在了“更大、更强、更省”这些看得见的铁皮和零件上。
这是一种返璞归真,也是一种掀桌子的智慧。
当然,我们也要承认品牌玄学的存在。
有些人买车,真的和性价比无关。比如奔驰,它最值钱的不是发动机,不是内饰,而是那个三叉星徽。你把这个标扣下来,车价至少掉一半。买奔驰的人,买的就是这个标带来的社交价值和自我认同。你跟他聊油耗,聊配置,他会觉得你在侮辱他的信仰。
同理,会买特斯拉的人,就是喜欢特斯拉本身。那种感觉,那种极简,那种“我跟你们这些油车不是一个世界”的优越感。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这个比喻可能有点蠢。
但BJ30的目标用户,显然不是这群“信徒”。
它的目标用户,是那些清醒的、务实的、被生活磨平了棱角,但心里还剩下一点点“远方”火苗的普通人。他们需要一辆车,能上班通勤,能周末带娃,偶尔还能去野地里撒个欢,最重要的是,不能太贵。
北京越野号称自己的用户“旅收比”超过20%,是国内主流品牌榜首。这个数据很有意思,一方面说明他们的用户确实爱玩,另一方面,是不是也说明,因为车价便宜,所以他们才有更多的钱去玩?
你看,事情就是这么朴素。
说真的,我最近在想要不要把家里的猫送去学个开锁,感觉比我靠谱。你看,我又走神了。
所以,北京越野搞的这个“越野平权”,本质上不是什么高尚的“士族精神”,而是一场精准的商业“闪电战”。它用一个无法拒绝的价格,一把将“轻越野”这个原本有点小资情调的品类,从半空中拽了下来,狠狠地按在了地上。
它在告诉所有人:别装了,什么“生活的苟且”和“诗与远方”,我全都要。
这种心态,其实挺可怕的。当一个原本有历史、有技术积淀的“正规军”,开始用“野路子”的打法来清场时,这个市场的残酷性才真正体现出来。这已经不是简单的降维打击了,这是把整个战场从地面作战,强行拖入了泥浆肉搏。
当然,这种自爆式的打法,能不能持续,会不会伤到自己,那是后话。至少在当前这个节点,北京越野这一手,确实把很多友商的计划都打乱了。
同行看了也得傻,本来还想靠着信息差和品牌故事再多收割几年,结果门口来了个颠子,直接开始免费发镰刀了。
我真的会谢!能不能好好内卷了!
所以,BJ30旅行家这辆车会怎么样?它可能会卖得很好,因为它精准地切中了当下消费降级和体验升级并存的矛盾心理。
但谁会在这场越野蛊场里最终胜出呢?是“播种”的北京越野,还是那些闷声发财的“收割派”?
答案是,谁家的食堂好吃,员工就有力气加班,谁就能赢。你以为是技术战、价格战,其实到最后,都是后勤战。
就问你服不服?
我们坚持新闻真实性、客观性,同时倡导正向价值观。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妥善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