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万级SUV的江湖,表面平静,实则暗流涌动。前几天刷到余承东和贾建旭居然在一辆尚界H5里凑一块测试,心里那个刺激,差点把我的咖啡喷到键盘上。这俩,一个被戏称“嘴炮之王”,一个老派企业里的狠角色,平时各有各的江湖,现在忽然同框,背后的小九九,哪能不让人琢磨?
说来有趣,点开新闻的第一眼,心里还在嘀咕:“又一台20万级SUV?这瓜会不会太生了?”可再仔细一想,最近几年国内新能源SUV市场可没消停过。哪怕你不懂车,也绕不过问界、蔚来、理想、比亚迪,大家都在科技感、智能化、配置上卷出花儿,活像朋友圈比拼谁家饭拍精修得更自然。余承东这人,嘴上不服软,手上的活儿倒是扎实。问界系列一路高歌猛进,直接把用户的胃口养刁了。贾建旭那边,上汽的牌面是稳扎稳打,讲究底子和品控,表面不声不响,心里算盘早打得噼里啪啦。
你要说这次的尚界H5只是“联名款”,还真是小瞧了两位大佬的野心。测试现场,不止一次听说他们为了车内那点智能体验和工程细节掰扯得你来我往。余承东讲究体验,贾建旭死磕工艺,俩人都不肯让步,谁都不想这台车沦为“PPT造车”的笑柄。成年人在车里对线,气氛一度剑拔弩张。可说到底,大家都憋着一股劲,想把20万级SUV市场搅得天翻地覆。
有意思的是,用户的标准早就变了。你问问身边最近买车的年轻人,十有八九都盯着智能化、体验感、个性配置。数据摆在那儿,2023年20万级SUV销量直接飙到300万辆,智能化配置渗透率破70%。别再提“德味”“日系工艺”什么的,真有谁还把品牌当信仰?现在的主流消费群体,买车跟买手机差不多,能不能OTA,语音助手灵不灵,自动泊车会不会卡壳,才是考量的关键。配置再高,体验拉胯,分分钟被车主群吐槽到天上去。
说到合作,车圈的流量密码也变得越来越魔幻。往年你看,华为和上汽互相拉踩,谁都不服谁。现在为了市场份额和技术突破,居然能把脸皮放一边,一起上路测试新车。真要说创意,这事儿比娱乐圈的炒作还大胆。想想梅西C罗联手踢一场友谊赛,球迷和黑粉都得齐聚一堂,弹幕刷屏。汽车圈的热闹本质就这样,用户不是来看你们抱团取暖的,大家就想知道,这台车到底值不值票价?
可别以为合作就能高枕无忧。华为的快、准、狠,遇上上汽那套讲究流程的老派打法,谁都不想当“被牵着鼻子走”的一方。你说他们真能水乳交融?不如说是各怀鬼胎,谁都想把尚界H5当成自己的“标杆之作”,毕竟市场给的机会窗口期就那么短。去年新能源补贴退坡,谁都想抓紧最后一波红利,把智能化、体验感的天花板再往上推一推。
说到具体体验,别说我吹毛求疵。智能化、自动驾驶这些听起来很炫的功能,真落到实际用车场景,才知道谁能笑到最后。前阵子去试驾,见识过那种全场景语音助手,车主一句“帮我找个咖啡店”,导航立马推送附近最红的网红店。再看智能泊车,别家新势力车主群里吐槽“停一半死机”,尚界H5现场演示倒是顺滑得很。当然,数据归数据,体验归体验,车主群的风评才是硬通货。
有时候想想,这市场的变化节奏,像极了体育赛场的攻防转换。前一秒还在技术流控球,下一秒就得高强度反击。想当年乐视造车搞了个大新闻,结果一地鸡毛。现在余承东和贾建旭学乖了,不再玩虚的,直接下场搏杀。车圈的残酷,有点像职业联赛,你一旦掉队,随时可能被新人抢戏。
有趣的是,网友的关注点总是出人意料。有人盯着尚界H5的配置表细节,有人倒是关心两位大佬到底能不能和平共处。也有看热闹的不嫌事大,天天刷弹幕:“你们到底谁才是主导?”一辆车,成了中国智能SUV市场的“顶流话题王”,谁也不愿意错过这场大戏。
行业分析师最近也没闲着,数据一波波砸出来。20万级SUV赛道,智能化加持下的用户粘性提升,品牌忠诚度却反而变得稀缺。换句话说,今天还能笑傲江湖,明天说不定就被新晋选手一脚踹下牌桌。你问我未来会怎样?尚界H5是不是时代的分水岭?说实话,这局谁也没把准票。
写到这里,手边的咖啡已经凉了。余承东和贾建旭还在车里忙活,网友还在评论区吵吵,市场的数据还在跳动。你说,尚界H5真的能让20万级SUV市场变天吗?留言区别憋着,脑洞放开说,毕竟这年头,车圈的瓜比夏天还多,谁不想抢个头排座?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