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儿吧,得从一个玄学问题开始聊。
最近国产新势力,一个个跟打了鸡血一样,把800V吹成了赛博修仙的唯一法门,整得好像不上800V,车子出门就得被雷劈,当场渡劫失败。什么5分钟补能500公里,什么充电比加油快,各种PPT写得那叫一个山河壮丽,三体人看了都得气活过来,觉得自己科技树点歪了。但你看特斯拉,那个车圈的雷电法王,马斯克老师,偏不,就是要死磕400V。这就叫什么?这就叫不装了,摊牌了,我就是PUA大师,你们服不服?
很多人觉得800V充电快,400V就是老古董,是上个时代的压缩毛巾。讲真,这是典型的被营销话术给忽悠瘸了。800V这玩意儿,参数上是牛逼,看着一小块,遇水就变大。但问题是,你得先有水啊。没桩,或者桩前面排着三个人,你那800V就是个寂寞,就是个典中典的参数刺客。
我作为一个中年人,最看不得这种虚头巴脑的东西。因为我真的开过特斯拉,也真的被开800V的朋友在饭局上嘲笑过。他们唾沫横飞地讲自己怎么15分钟从20%干到80%,我只能默默扒饭。但现实呢?国庆节,高速上,我亲眼看着那位朋友,为了找一个能匹配他800V神力的超快充桩,多开了20公里,然后在桩前排了25分钟的队。而我,随便找了个服务区,特斯拉超充桩空荡荡,插上枪,22分钟,续航补得妥妥的。等我咖啡都喝完第二杯了,他那边才刚插上枪。最后大家在服务区相遇,他心态崩了,我物理上充满了,精神上也充满了。就问你气不气?
这就是掀桌子式竞争法则的精髓。最好的防守不是造个更牛逼的“金钟罩铁布衫”,而是直接把对方练功的场子给点了。特斯拉玩儿的就是这一手。当所有人都还在纠结“我的剑快不快”的时候,马斯克老师直接把整个江湖的铸剑山庄和比武擂台都给包圆了。截至现在,特斯拉那些“补能蘑菇”,在国内已经铺得到处都是,像牛皮癣一样顽固。高速服务区、商场地库、写字楼,你总能在需要它的地方看到它。因为它们总是在你最需要的地方,像雨后春笋一样冒出来,一丛一丛的。这种覆盖率,才是真正的任意门。
我突然想起我楼下那个天天占着充电车位的油车大爷,有时候真想给他车上挂个牌子写“功德-1”。
在这种密度的网络面前,单点的充电速度优势,就被稀释得无限接近于零。这就好比武林高手对决,你拿着一把屠龙宝刀,蓄力要三分钟才能发一招毁天灭地的绝学。我呢,就一把小破刀,但我有几千个分身,一人捅你一下。等你大招放出来,我这边人都吃完席了。要么成仙,要么成盒,现实就是这么残酷。
再说了,我们来解构一下所谓的“快充”需求。根据特斯拉自己那个不知道是不是瞎编的数据,八成以上的车主,日常充电都是靠家里的充电桩。晚上十点回家插上,早上七点出门拔掉,管你是400V还是800V,反正都是满电。对这部分人来说,800V的快充优势基本等于0,约等于你给一个从来不出门的宅男办了张环球旅行的年卡,他只会觉得你有什么毛病。而为了这个一年可能就用两三次的“屠龙宝刀”,车价硬生生贵了两三万。别天天跟我扯什么800V了,烦不烦啊!这钱拿来干点啥不好?够我吃多少顿火锅了?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这个屠龙宝刀的比喻可能有点蠢,但你别说,还真他妈的形象。
说白了,特斯拉这套打法就是个阳谋,甚至有点懒。我先来,我把地都占了,你们后来者想玩快充?可以啊,你先花几百个小目标把桩给我铺上。在商言商,这叫先发优势。但在用户眼里,这就是最朴素的真理:能随时充上电,比能充多快的电,重要一万倍。但能过,就是能过。
最后,我们必须承认品牌玄学的力量。会买特斯拉的人,就是喜欢特斯拉本身。他们买的不是一个交通工具,而是一个“硅谷钢铁侠”的梦想,一个“人类未来”的故事。这是一种信仰,你跟信徒聊性价比,聊技术参数,是不是有点不解风情?就像你非要跟一个果粉证明小米的参数更高,他只会觉得你在狗叫。所以说到底,特斯拉坚持400V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不是成本,不是网络,就是单纯的“我乐意”。因为买特斯拉的人,根本不在乎你是400V还是800V,他们在乎的是自己开的是特斯拉。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你不懂?那说明你不是它的目标用户。就这么简单,就这么霸道。
本文以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为目标,如涉及权益问题,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调整或删除。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