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驾完13万的2026款东风eπ008六座版后说点真心话

你说,一辆车卖13万,能有多“狠”?

不是那种靠降价搏命的狠,也不是堆配置吓唬人的狠,而是一种让人坐进去、开起来之后,心里会默默问一句:“这价格,真的够本吗?”的狠。我刚试驾完2026款东风eπ008六座版——就是那个定价13万出头的纯电SUV,脑子里一直盘旋着这个问题。

先别急着说“国产车不就是靠便宜赢市场”?我知道这话耳熟。可这次不一样。eπ008不是在“凑合”,它是在用一种近乎挑衅的方式重新定义“入门级”这三个字。

试驾完13万的2026款东风eπ008六座版后说点真心话-有驾

我们习惯把15万以下的电动车想象成什么样子?续航将就、内饰塑料感强、后排挤得像地铁早高峰、智能驾驶?别想了,能自动泊车就不错了。但eπ008上来就甩出一张牌:CLTC 600公里续航,后驱单电机,百公里加速8.9秒——数据不炸裂,但足够稳。重点是,它居然全系标配了L2+级辅助驾驶,连自动变道都不缺席。

我在武汉绕城高速上试了一把NOA,从光谷开到东西湖,全程40多公里,系统自己完成了三次变道、一次匝道进出,只有一次在车流密集时犹豫了两秒,其余时间稳得像老司机。你敢信?这功能在三年前,还得加两三万选装。

更让我意外的是空间。六座布局,二排独立座椅,带电动腿托和通风加热——这些配置出现在30万+的MPV里不稀奇,但在13万的车上?我坐进第二排时,下意识摸了摸座椅材质,确认不是“看起来像真皮”的仿皮。是正儿八经的Nappa质感。第三排也不是摆设,我178cm坐进去,膝盖离前排还有两拳。这不是“能坐”,这是“敢坐”。

试驾完13万的2026款东风eπ008六座版后说点真心话-有驾

但真正让我沉默的,是它的静谧性。

关上车门那一刻,外面的喧嚣像被按了静音键。我特意把音乐调到50分贝,车速80时,车内噪音实测才58分贝。后来查资料才知道,全车用了4.96平方米的隔音材料,前挡是双层夹胶玻璃。你想想,连一些合资B级车都未必舍得这么堆料。

我就问了一个问题:东风到底图什么?

试驾完13万的2026款东风eπ008六座版后说点真心话-有驾

利润肯定薄。一台车刨去电池成本、研发摊销、渠道费用,能剩多少?有行业朋友私下算过,大概1500到2000块。这已经不是走量赚钱的逻辑了,更像是在下一盘大棋:用eπ008当“敲门砖”,把用户拽进东风的新能源生态。

你看它的车机系统,不是简单的安卓套壳,而是基于鸿蒙生态深度定制的。手机一靠近自动解锁,上车无缝接续导航、音乐、通话。后排乘客也能用自己的手机调空调、切歌。这种“人-车-手机”的联动,已经不是传统车企的思维了。

可问题也在这儿。

试驾完13万的2026款东风eπ008六座版后说点真心话-有驾

越是体验深入,我越觉得它像一个“过度成熟的新人”。成熟到不像这个价位该有的样子,反而让人怀疑:牺牲了什么?

比如底盘调校。舒适有余,支撑稍显不足。过连续减速带时,车身有多余晃动,像一艘大船在波浪里轻晃。运动模式?更像是个心理安慰。转向手感也偏轻,缺乏沟通感。如果你追求驾驶乐趣,它给不了太多。

还有品牌认知。你跟朋友说“我买了辆13万的东风电车”,对方第一反应可能是:“东风不是做燃油车的吗?”这种刻板印象,不是一辆车能打破的。就像你请客吃饭,菜很好吃,但大家记住的还是“这饭店以前不咋地”。

这让我想到一个更深层的问题:当性价比卷到极致,我们是不是正在失去“选择的理由”?

试驾完13万的2026款东风eπ008六座版后说点真心话-有驾

以前买车,看品牌、看性能、看设计。现在呢?看续航、看配置、看价格。eπ008几乎把所有参数都拉满,反而让人困惑:它到底想成为谁?

是家庭用户的务实之选?还是科技控的尝鲜玩具?又或是东风向新能源转型的宣言书?

它像一个全能选手,却没有鲜明的性格。就像一个考试门门95分的学生,你夸他优秀,但记不住名字。

试驾完13万的2026款东风eπ008六座版后说点真心话-有驾

所以回到最初的问题:13万的eπ008,够本吗?

从硬件看,够,甚至超了。但从情感连接看,还差一口气。它缺一个让人“心动”的理由——也许是更激进的设计,也许是更独特的交互,也许只是一句让人记住的广告语。

但我又想,也许这正是中国智造的必经之路:先用极致性价比敲开市场大门,再慢慢建立自己的语言体系。

试驾完13万的2026款东风eπ008六座版后说点真心话-有驾

eπ008做不到十全十美,但它让我看到了一种可能性——

一辆车的价格,不该决定它有多值得被认真对待。

试驾完13万的2026款东风eπ008六座版后说点真心话-有驾

那么下一个问题来了:当所有车企都能造出“值回票价”的车,我们又该为什么而买单?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