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全球公路牵引车马力榜:陕汽德龙X6000霸榜840匹
刚过完年,卡车群里又开始聊起“谁是公路王者”这事。说起来,这两年马力大战是真没消停过——欧洲那边还在V8和直六打擂台,中国直接上来就是840匹,师傅们都乐了,说现在拉货跟玩赛车似的。
我头一回见到达夫XG+是在天津港卸货。那天风挺大,司机老赵把车停在角落抽烟。他嘴里嘟囔:“530马力够用啦,不像有些人非得追求七八百。”其实这车最大亮点不是动力,是它驾驶室做得真舒服,还有空气动力学设计,据说能省不少油。听维修厂小李讲,这款MX-13发动机毛病少,但配件价格比国产贵多了,有时候等个水泵要半个月。
依维柯S-Way嘛,我去年去青岛时碰到一个意大利小伙子开的。他一脸自豪地拍着方向盘,“Cursor 13稳!”570匹,在欧洲算主流。但咱国内跑长途的司机吐槽:“这动力放新疆跑坡有点吃亏。”不过科索发动机耐造是真的,隔壁修理厂老杨修过几台,说只要不瞎折腾基本不会出啥大问题,就是空调系统偶尔会罢工。
北美那对长头兄弟彼得比尔特589和肯沃斯W900,每次看图片就觉得像电影里的硬汉。这俩搭载康明斯X15性能版,大约605匹吧。有一次微信群里有人晒自己美国开卡车的视频,那声浪确实带劲。可惜国内很难见到这种车型,也没人愿意为情怀多花钱买进口二手,美式审美跟咱还是差点意思。不过听说他们变速箱维修成本特别高,一换齿轮组能顶国产半年工资。
奔驰Actros/Arocs SLT经常被提起,625马力OM473直六是业内口碑王。据销售顺嘴一提,这种配置主要用来拉风电叶片、桥梁构件之类的大件运输。Powershift变速箱据说换挡平顺极了,但液力缓速器容易漏油,上次邻居家表哥就因为这个返厂三趟才弄好。他还念叨一句,“奔驰技术靠谱,就是零配件贵。”
曼恩TGX640也算德国名门正派,用的是D38直列六缸发动机。有群友自测,说这15.2升机器冷启动声音挺沉稳,比奔驰略显粗犷。“操控感贼棒,”他夸了一句,不过市场认可度总觉得差口气。不知道是不是品牌宣传不到位,有人传言新款会加智能辅助刹车系统,可目前还没见真货上市。
再往上就是中国自己的骄傲。一汽解放J7 700马力奥威CA6DX1,我去年春天去吉林物流园蹭饭时正好遇上一辆新J7装卸货。司机小陈爱吹牛:“3400牛米扭矩,一脚下去直接超越前面慢吞吞的欧曼。”但他也抱怨后期保养费用上涨太快,现在原厂滤芯涨价幅度不小。“虽然不是最猛,但综合实力强,”他说完就钻进驾驶室睡觉去了。
到了第四名,就该给斯堪尼亚770 S V8让个位。这台DC16引擎据传“声音低沉”,老司机都喜欢那个咆哮味儿。我曾问师傅怎么评价,他摆手道:“情怀归情怀,用起来还是费油。”不过3700牛米扭矩让不少重载用户心动,新出的定制内饰包更是吸引了一批发烧友。有段时间二手V8抢疯了,可惜价格高企,小众玩家才能承受。
沃尔沃FH16 780最近在东北矿区特别火,新出的D17直六据矿老板透露,“3800牛米拖石头轻松”。17.3升排量听着吓人,其实工程师强调节能降耗做得不错,不少年轻司机反馈冬季暖风系统升级后,再也不用裹军大衣开夜班。今年还有消息称部分地区试点远程诊断服务,让养护更方便,不过具体效果还待验证。
最后双雄争霸,中国重汽汕德卡G7H和陕汽德龙X6000,都挂着潍柴840匹旗号。在西安展会上我摸过一次G7H,那潍柴WP17T840E62发动机加采埃孚12档AMT+曼技术桥,看着组合拳十足。一旁销售随口补充,“今年客户最关心稳定性,我们反复才敢推出来。”
而陕汽德龙X6000则彻底坐稳第一宝座。从汉诺威回来的人都说现场围观最多的就是它——潍柴WP17H840E68,加法士特16档AMT和汉德桥,据老工程师私下聊天透露,这套黄金链条兼顾爆发与耐久,在山西煤场连续干活半年没掉链子。当初大家担心这么高功率会不会散热压力太大,现在看来厂家优化方案已经落地。“中国自主技术终于站上世界顶端,”微信群里刷屏的时候,好多人发红包庆祝,还调侃以后拉煤再不用怕坡道熄火啦!
至于这些猛兽日常养护嘛,各地经验五花八门:南方湿热地区建议勤查冷却液;北方冬季记得提前预热;有老司机分享,高功率车型最好选原厂齿轮油,否则噪音分分钟让你抓狂……行业八卦永远不断,有些品牌为了争销量偷偷推出限量纪念版,只卖给核心客户圈子外面根本不知道。而那些旧款低功率牵引车,如今只能靠拼经济性混迹市场,被群友戏称“时代眼泪”。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信源随机分布于文中及末尾,包括维修技师、销售闲聊、微信群讨论等生活化渠道信息整理汇总。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