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i8上市短短七天,掀起一场“闪电式革命”。你以为买车是比拼智商,现在看来,只需要用订单投票,制造商就得乖乖听话。8月20日,全国首批理想i8车主陆续提车,本周各地门店人头攒动,喜庆场面堪比春节置办年货。不过,半个月前,还是另一副模样:理想汽车CEO李想拍板,Pro、Max、Ultra三个版本一刀切,统一配置,价格直降一万块。那些早期下单的用户一觉醒来发现自己不但白赚万元福利,还顺手薅到了铂金音响、冰箱和零重力座椅。你说买股票有这么容易吗?人家这叫“躺赚”,而且是合法的。
下单那会儿用户们花式纠结:“买Max还是Ultra?加冰箱钱值不值?”谁知提车前一夜风云突变,配置全标配,价格反而低了。某北京预订用户晒订单,原价34.98万的Max一夜之间变成了33.98万,还多了一套万元音响。更离谱的是,原本“顶配专属”的冰箱、零重力座椅、双腔空气悬挂统统归入标配,后舱娱乐屏只需一万选装,门槛极低,选装率干到89%。这波操作,理想甚至没给竞争对手一点点反应空间,直接把用户的多选题变成了填空题,正确答案只剩自己。
官方解释,这次调整源自用户“用订单投票”。98%的人锁定中高配,要冰箱要到底,还嫌选项太多。李想自己坦言:“我们之前被L8的套路缠住了,结果被用户点醒了——还是回归产品本质吧!”制造商的惯性,在用户面前不堪一击,还敢谈什么“产品经理制霸”?在“听劝哲学”面前,一切路线图都得让道。
当然,漂亮的配置只是战术,真正的战略还在九月交付冲万的目标上。8月13日,李想立下“军令状”,如果九月交付破万,理想i8就是30-40万级纯电SUV的首个爆款,直接对特斯拉Model Y发起挑战。你以为这只是口号?常州工厂已经满负荷运转,供应链所有环节拉到最大,人力资源怒刷进度条。部分用户原本九月底才能提车,结果提前到一两周都能拿到。网友调侃说:“李想这回是真怕你反悔,生怕明天又降价。”开一辆i8,等于订了个限时特惠股,谁都怕自己赶不上末班车。
有趣的是,理想i8“丑萌”造型此前一直饱受嘲笑。有车评人高喊“审美灾难”,用户照片下评论阴阳怪气。但销售数据狠狠打脸:白色珍珠漆、灰棕内饰成为爆款,李想直说“造型才是用户下单的内核动力”。这年头,谁还看脸?大家倒不是真的需要一辆纯电车,只是找一个理由和朋友吹牛:我们家那个冰箱配音响,还是标配。至于造型,能开出去就行,谁管你美不美?毕竟三排座椅能全平放倒,车里空间塞两口子加三娃也不费劲。司机大模型搭载,语音导航简直像在雇佣私人助理。720km续航加5C超充,把纯电焦虑扭转为“去哪都不怕没电”。这种定义,你拿给传统车企看,他们还在花十个月做用户画像,理想只用七天就完成了生死时速。
细看操作流程,七天完成产品大调整:72小时收集用户偏好,数据吞进嘴里咽都咽不下,接着48小时协调供应链、生产线切换标品,再花24小时全国产门店同步新价,还给老用户专属赔偿。一气呵成,连分析师都说“理想用用户无感式迭代证明了组织战斗力”。i8那股拼劲,说不定能复制理想ONE的神话,让整个行业再来一次“内卷式高潮”。
放眼整个市场,理想i8这波“悬崖转身”无疑给同行上了一课。现在的车市,用户不需要你的“顶配套路”,只要你能让他们闭眼买而不吃亏,那你的订单就会飞进来。那些死守旧思维的品牌,不用等消费者借刀杀人,市场直接把他们收拾干净。就像某车主吐槽:“省下的两万不如带全家出去自驾游,理想还送了个惊喜。”这还不够实在吗?
最终故事就这样收尾——理想用一场听劝的革命,告诉全行业:用户才是老板,市场听得懂订单。产品定义不能闭门造车,而要和消费者一起写答卷。至于理想i8是否真能打破Model Y的垄断?不用猜,只要你敢听劝,用户就会给你答案。
本文以弘扬社会正能量为宗旨,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及时回应。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