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车圈这个场子,是越来越有意思了。吉利更新了一下自家的熊猫mini,起售价6.88万,终端优惠一上,直接干到了6.58万,比比亚迪海鸥的起步价低了整整四千块。
新闻不大,事情很小。但这个操作,它不叫降价,也不叫竞争。
这叫发疯。
或者说,这是一种掀桌子式的自爆。
我跟你讲,现在的新能源市场,尤其是在10万块以下这个绞肉机里,根本不存在什么“精准的刀法”,也不存在什么“优雅的博弈”。大家信奉的都是最原始的黑暗森林法则,那就是——我活不了,你也别想好。如果说之前小米入场是把别人的蛋糕连盘子一起端走,那吉利这次,就是连餐厅里的蜡烛和蟑螂药都没给对手放过。
比亚迪的海鸥,卖6.98万,大家都觉得王传福老师已经把成本压缩到裤衩都不剩了,结果吉利告诉你,不,我还可以再扒一层皮。这4000块钱的差价是什么概念?对于买这个价位小车的朋友来说,这可能就是一年份的奶茶自由,或者是一套顶配的机械键盘,再或者,是给家里那位买包时能少挨一顿骂的资本。
所以你看,比亚迪的逻辑很清晰,海鸥这种小车,就是个流量入口,是年轻人的第一台电车,是他们家未来庞大销量金字塔的地基。买这个车的人,决策快,付钱爽,开个两三年,熟悉了比亚迪的生态,下次换车,海豚、元、秦、宋、汉唐,总有一款能把你套牢。这叫什么?这叫养成系偶像,从小抓起,培养品牌信仰。
但吉利的操作直接把这个“养成”的剧本给撕了。它不管你什么未来,什么生态,什么用户粘性。它只告诉你一件事:当下,此刻,我比你便宜。而且我还不是干便宜,我给的东西,花里胡哨的,还挺唬人。
宁德时代的电池,快慢充全系标配,这算是基本操作。但它在中高配上给你塞一个14.6英寸的中控大屏,内置魅族的Flyme Auto车机,再配上256色的氛围灯。
就问你怕不怕?
这是一种典型的,属于这个时代的“不务正业”式降维打击。讲真,我作为一个中年人,现在看到车里屏幕比我家电视还大就头疼,我只想安安静静地开车,而不是在车里开飞船。但年轻人不这么想,对他们来说,车可能不是最重要的,车里的那块屏幕才是。车是交通工具,但屏幕是通往赛博世界的任意门。车开得快不快无所谓,但刷抖音一定不能卡。
吉利就是悟了这个道。它把一台六万多的小车,硬生生打造成了一个会跑的、带沙发的、能遮风挡雨的巨型手机。这个思路,简直是把消费电子的玩法直接“附体”到了汽车上。这不叫造车,这叫“一把子整活”。
这个行为艺术的背后,是一种深刻的绝望和开悟。当所有人都卷续航、卷电池、卷安全的时候,吉利突然开窍了,它发现卷这些东西,边际效应太低了。你多10公里续航,用户感知不强;你多一个安全气囊,用户平时也看不见。但你把屏幕加大一圈,再把氛围灯颜色搞得多一点,那种视觉冲击力,是直接怼在脸上的。
这就好比修仙小说里,大家都在苦修内功,拼谁的真元更浑厚,结果有一个哥们直接掏出了加特林菩萨,对着大家就是一顿“哒哒哒哒”。你说他不讲武德,但人家真的能赢。
最好的防守是什么?是金钟罩铁布衫吗?不,是直接把对手的攻击欲望给干没。吉利就是这么干的,它用一个对手完全没想到的角度,进行了一次饱和式攻击。
当然,你可能会说,比亚迪海鸥终端优惠完也差不多是这个价,而且比亚迪的品牌力更强。是是是,你说的都对。比亚迪的品牌现在确实有点“玄学”光环,就像特斯拉一样。会买比亚迪的人,可能真的就是冲着那个“BYD”的标去的,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
但问题是,吉利这一波操作,不是为了抢走比亚迪最忠诚的那批粉丝。它是为了把那些还在犹豫、还在对比、还在算计性价比的中间用户,一把搂到自己怀里。它的目标客户,就是那些对品牌没啥信仰,谁便宜、谁给的“军火库”看起来更唬人,就跟谁走的“墙头草”们。
而这部分人,恰恰是市场里最大的群体。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把这几万块钱的小车比喻成修仙渡劫,可能有点过于中二了。但你仔细想想,是不是还真有点那个意思?大家都在拼命渡劫,想飞升到下一个境界,结果发现天雷越来越猛,最后只能选择兵解转世或者干脆自爆拉几个垫背的。
这他妈的简直就是疯了!
你看那个所谓的月销4.6万的“战报”,虽然明眼人都知道这数据有水分,是把整个车系都算进去了,但它传递出的信号是明确的:这个打法,管用。市场吃这一套。这就让所有同行都陷入了沉思,甚至心态爆炸。
接下来怎么办?是跟着吉利一起“颠”,在屏幕和氛围灯上加大加大再加大?还是坚守自己的“道”,相信技术和品质才是根本?
我告诉你,这才是最可怕的地方。吉利这一招,不是为了打败比亚迪,而是为了污染整个竞争环境。它强行把所有人都拉到了一个“比谁更不务正业”的维度里去竞争。这就好比武林大会,本来大家比的是剑法拳脚,突然有个人开始表演胸口碎大石,还拿了满堂彩,你说其他人还怎么比?
所以,当我们在讨论吉利“背刺”比亚迪的时候,我们到底在讨论什么?我们讨论的不是一个简单的价格战,而是一个时代的终结和另一个时代的开启。那个依靠技术参数、续航里程、安全碰撞分数来定义一辆车好坏的古典时代,可能真的要过去了。
未来的汽车,尤其是入门级的电动车,它的核心价值可能真的会变成那块屏幕,那个系统,和那些莫名其妙但就是很讨喜的“垃圾功能”。
所以你问我谁赢了?我告诉你,谁都没赢。真正赢的,是那个骑着老头乐,在你车前面慢悠悠晃荡,并且随时准备表演一个急刹的大爷。因为他才是这个混沌马路上的最终解释权。自动驾驶的关键不在特斯拉,在老头乐。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车企们在发布会上吹的那些牛逼,在大爷的躺平艺术面前,脆弱得像一张纸。
而吉利和比亚迪,他们只是这场大型荒诞行为艺术里,两个表演得比较卖力的演员罢了。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