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1日,比亚迪和荣耀在深圳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王传福和荣耀CEO李健亲自站台见证。消息一出,各种猜测满天飞:"比亚迪这是要造手机?""荣耀要跨界做车?"标题党整出"比亚迪可能入股荣耀"的大新闻!虽然官方没明说入股的事儿,但这两家巨头握手的背后,确实藏着一盘"大棋"。要知道,这可是2025年车企和手机厂商跨界合作最重磅的一笔!
双方要依托荣耀车联解决方案和比亚迪DiLink智慧生态,打造更智能、更个性化的出行体验。听起来挺高大上,但说白了就是:手机和车要"无缝对接"了!问题来了——这次合作,凭啥说能让比亚迪旗下的腾势、仰望、方程豹三大高端品牌都跟着"沾光"?今天咱就掰开揉碎了聊聊。
比亚迪和荣耀到底要干啥?为啥不是简单的"车机互联"?
当时很多人以为,这不就是个常规操作嘛——手机连车机,投个屏、放个歌,有啥稀奇的?结果仔细一看协议内容,这事儿没那么简单!这次合作聚焦三条主线:核心技术与功能落地、渠道生态与用户权益、联合传播与用户触达。翻译成人话就是:技术层面要深度融合,不只是投屏那么简单;销售渠道要打通,可能荣耀门店能体验比亚迪的车,比亚迪4S店也能买荣耀手机;营销要联动,双方粉丝互相"引流"。
关键点来了——双方要推进跨端生态与AI智能体融合,并在高精度蓝牙车钥匙等领域推进技术迭代。这意味着啥?以后荣耀手机可能就是比亚迪车的"车钥匙",不用掏钥匙,手机靠近车就能自动解锁;上车后,手机里的导航、音乐、日程安排无缝同步到车机上,甚至AI助手能提前帮你规划好路线、预约充电桩。AI智能体融合这一招。现在各家车企都在卷"智能座舱",但大多数还停留在"语音控制开空调"的水平。比亚迪和荣耀这次要玩的是"真AI"——比如你早上手机闹钟响了,AI助手发现你今天有重要会议,会自动提醒你提前10分钟出发,到车上后启动导航加预热座椅加播放你爱听的播客。手机和车不再是"两个独立设备",而是变成了"一个智能管家"。
为啥要搞这么复杂?因为大环境变了!2025年的新能源车市场,价格战已经卷到麻木,用户现在关心的不只是"续航多少公里""充电多快",而是"我的车够不够聪明""用起来够不够方便"。华为和问界、小米和小米汽车,都在玩"手机加车"的生态牌,比亚迪要是再不跟上,高端品牌的智能化就要被甩下了。说白了,这次合作不是"锦上添花",而是比亚迪在智能化赛道上的"补课"——用荣耀的手机生态和AI能力,给自家高端车装上"智慧大脑"。不光是技术融合这么简单,还有深层的商业考量。荣耀与比亚迪的合作始于2023年的NFC车钥匙技术,逐步扩展至车载快充、手车互联等领域,这次战略合作是之前小规模试水的全面升级。双方在前期磨合中已经积累了足够的信任基础,现在才敢玩这么大的动作。
腾势、仰望、方程豹是谁?为啥说这次合作对它们是"及时雨"?
可能有人要问:比亚迪不是已经很火了吗,秦、汉、唐、海豹满大街跑,还需要啥高端品牌?其实啊,比亚迪现在形成了多品牌矩阵:王朝系列和海洋系列主打10到30万的大众市场。预计未来比亚迪豪华三剑客品牌主体车型将覆盖30到300万元价格范围,这个定位非常清晰。先说腾势——腾势主攻30到80万元市场,现在在售的有腾势D9这款高端MPV、腾势N7、腾势N8,售价都在30万以上。腾势D9靠着"30多万能买到的豪华MPV"这个定位,在GL8和埃尔法的夹击下杀出了一条血路,月销稳定过万。但问题是,腾势的品牌知名度还不够高,很多人提到"30万级新能源",反应还是理想、蔚来、问界,腾势排不上号。
再说仰望——仰望定位于保时捷级别的豪华品牌,产品售价在80到150万之间。首款产品仰望U8定位高端硬派越野,售价109.8万;仰望U9是百万级纯电性能超跑。仰望U8能水上漂、能原地掉头,技术确实炸裂,从销量数据上来看,超过百万元的仰望U8此前已实现月销量突破千台,1到7月累计销量达到了7940辆。但买百万豪车的人,看重的不只是技术,还有品牌调性、服务体验、圈层认同。比亚迪在这些"软实力"上,跟BBA、保时捷比还差口气。
方程豹——方程豹品牌定位40到60万元市场,首款产品豹5是中型硬派越野。2024年7月29日,方程豹宣布豹5全系价格下调5万元,起售价从28.98万元降至23.98万元,这个降价动作说明方程豹的市场表现并不理想。截至2024年6月底,豹5上市7个月累计销量近2.4万辆,但这一表现未达比亚迪预期。方程豹的定位很尴尬:比腾势便宜不了多少,比仰望又没那么"黑科技"。而且作为新品牌,消费者认知度几乎为零。
这三个品牌共同的痛点是啥?一个字——缺智能!比亚迪的王朝海洋系列是用来走量的,利润率不高;腾势靠着D9有一定利润;方程豹和仰望都还在爬坡期。从财报披露的利润和销量数据估算,比亚迪单车利润约为8500元。作为对比,特斯拉的单车净利润约0.4万美元,约合人民币2.9万元,主要依赖高端车型和软件服务收入。高端品牌想赚钱、想立住,光靠"三电技术好""性价比高"不够,必须在智能化上拿出点真家伙。你看理想为啥能卖40万?因为它把"奶爸车"做到极致,智能座舱、辅助驾驶样样不落;问界为啥能硬刚BBA?因为背后有华为的鸿蒙车机和智驾方案撑腰。比亚迪自己的DiLink车机系统,说实话在2018到2020年那会儿挺领先,但这几年被华为、小米、蔚来、理想甩开了一大截——流畅度、生态丰富度、AI能力都不够打。高端车主不差钱,但最怕的是"花50万买的车,车机还不如5000块手机好用"。这次和荣耀合作,就是要补上这块短板——用荣耀的车联方案和AI能力,让腾势、仰望、方程豹的车机"脱胎换骨"。以后买腾势D9的老板,可以用荣耀手机一键同步行程、远程预热车辆;买仰望U8的越野玩家,能通过AI助手规划越野路线、实时监测车况;买方程豹的年轻人,车机里的娱乐生态能跟手机完全打通,抖音、B站、王者荣耀无缝切换。说白了,这次合作能让比亚迪高端品牌从"硬件强、软件弱"变成"软硬兼施",对标华为系、小米系的智能化水平。
为啥是荣耀?比亚迪不选华为、小米,到底打的什么算盘?
有人肯定要问:华为跟问界、赛力斯合作得风生水起,小米自己都造车了,比亚迪为啥偏偏选了荣耀?这里面门道可多了。华为不可能合作——华为自己有"鸿蒙智行"品牌,跟问界、阿维塔、智界绑得死死的,凭啥给竞争对手比亚迪"送子弹"?而且华为的合作模式很强势,要么深度绑定像问界那样华为全包,要么浅层合作像长安、北汽那样只提供零部件。比亚迪这种"自己有完整产业链、不想被别人卡脖子"的选手,跟华为合不来。小米也不合适——小米汽车SU7才刚上市没多久,雷军把全部身家都押上了,恨不得把小米生态全搬到车上。小米现在自顾不暇,哪有功夫帮比亚迪做车机方案?
那为啥是荣耀?荣耀有车联技术积累。虽然荣耀从华为独立出来后,主要精力在做手机,但它继承了华为的部分车联技术基因。荣耀与比亚迪的合作始于2023年的NFC车钥匙技术,逐步扩展至车载快充、手车互联等领域,这次跟比亚迪深度绑定,相当于拿比亚迪的高端品牌当"试验田",把方案打磨成熟。荣耀没有造车野心。小米、华为都在亲自下场造车或者深度参与,但荣耀明确表态"不造车",只做"赋能者"。对比亚迪来说,这种合作安全——不用担心"引狼入室",也不用担心核心技术被卡脖子。荣耀手机用户群和比亚迪高度重合。荣耀手机主打"性价比加高端化",用户画像是25到45岁、有一定消费能力但不盲目追求奢侈品的人群。这跟腾势、方程豹的目标客户高度重合!比亚迪能通过荣耀的渠道和用户触达,把高端品牌推给"对的人"。市场环境使然。2025年的中国汽车市场,"生态闭环"已经成了主旋律——苹果有CarPlay但不够开放,华为鸿蒙绑定自家阵营,小米澎湃OS还在起步。比亚迪需要一个"既开放又可控"的生态伙伴,荣耀刚好符合。
深层原因——比亚迪单车利润约为8500元,而特斯拉单车净利润约2.9万元,差距主要在高端车型和软件服务收入。比亚迪想学丰田,通过多品牌矩阵覆盖全价位段,但高端品牌最难的不是技术,是"品牌溢价"。跟荣耀合作,就是想给高端品牌贴上"智能化标杆"的标签,让消费者觉得"买腾势仰望方程豹,不只是买电动车,还是买智慧出行体验"。说白了,荣耀既能给比亚迪提供技术支持,又不会威胁它的"主权";既能帮比亚迪打开年轻用户市场,又不会稀释品牌调性。这买卖,划算!
网友都在吵啥?这些问题你也想知道吧?
比亚迪和荣耀合作的消息一出,评论区吵翻天,咱挑几个热门问题聊聊。问题一:"比亚迪真的会入股荣耀吗?还是只是战略合作?"从目前公开信息看,双方签署的是战略合作协议,官方并未透露股权投资相关信息。但有分析人士认为,如果合作效果好,不排除比亚迪后期参与荣耀融资、甚至入股的可能。毕竟现在车企和科技公司"交叉持股"很常见——比如小米投资了几家激光雷达公司,吉利投资了魅族。不过短期内"入股"可能性不大,双方可能先通过联合研发、渠道共享的方式"试水",看市场反馈再决定下一步。问题二:"荣耀手机用户就一定要买比亚迪的车吗?这不是强买强卖?"当然不是!这次合作的核心是跨端生态融合、AI Agent融合、高精度蓝牙车钥匙等技术迭代,不是"捆绑销售"。用荣耀手机的人开比亚迪车,体验会好比如无缝互联、AI助手协同;但用其他品牌手机,比亚迪的车机照样能用,只是少了一些"专属功能"。反过来也一样,开比亚迪车的人用荣耀手机方便,但也不是强制的。说白了,这跟苹果手机加苹果手表加苹果电脑的逻辑一样——生态越完整,体验越好,但不强制你"全家桶"。
问题三:"华为问界、小米汽车都有车机生态,比亚迪加荣耀能打得过吗?"这个问题要分开看。华为鸿蒙车机确实很强,智驾方案也是行业顶级,但问题是"只给自家阵营用",问界、智界之外的品牌很难接入。小米汽车的澎湃OS也不错,但小米才刚开始造车,生态还在搭建中。比亚迪加荣耀的优势在于:比亚迪有全球最大的新能源车销量基础,预计今年公司全球销量将从427万辆增长至550万辆,荣耀有成熟的手机生态和AI能力,两家合作能快速铺量。如果2026年腾势、仰望、方程豹的新车都标配"荣耀车联",再加上荣耀手机的渠道推广,这个生态起量会很快。至于能不能"打赢"华为、小米,看用户体验和价格——如果比亚迪的车机做到跟华为一样好用,但价格亲民,那肯定有竞争力。
问题四:"会不会像腾势当年跟奔驰合作一样,雷声大雨点小?"确实有这个风险。腾势最早是比亚迪和戴姆勒合资成立的,号称"站在巨人肩膀上",但2015到2021年累计销量只有两万辆,几乎失败。原因就是"两家巨头各怀心思,产品定位不清晰,营销跟不上"。不过这次跟荣耀合作,情况可能不一样——比亚迪现在是全球新能源销冠,话语权比当年强太多;荣耀虽然体量不如华为,但灵活,能快速响应需求。而且双方合作模式很明确:核心技术与功能落地、渠道生态与用户权益、联合传播与用户触达三条主线纵深推进,不是"你出钱我出人"的松散合作,而是深度绑定。成败看第一批搭载"荣耀车联"的新车表现——如果用户反馈好、销量起来了,这个合作就能长久;如果只是"噱头大于实效",那可能又是一场空。
比亚迪这次,是真想在高端市场"硬刚到底"!
从2025年10月21日比亚迪和荣耀官宣合作这一招就能看出:比亚迪已经不满足于做"卖车最多的品牌",它想成为"既能走量又能冲高、既有技术又有生态"的世界级车企。比亚迪单车利润约8500元,而特斯拉单车净利润约2.9万元,差距主要在高端车型和软件服务收入。要想追上特斯拉、对标BBA,比亚迪必须让腾势、仰望、方程豹"立起来"。跟荣耀合作,就是给高端品牌装上"智慧大脑"——让30万的腾势、50万的方程豹、100万的仰望,都能拿出"不输华为问界、小米汽车"的智能化体验。如果这招成了,比亚迪不仅能守住"新能源销冠"的位置,还能在利润高的豪华市场分一杯羹。如果你打算买30到50万的新能源车,会选"荣耀加持"的腾势方程豹,还是华为鸿蒙的问界、小米生态的小米SU7?评论区聊聊!
全部评论 (0)